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十七岁雨季 第一章 如何让少女不厌烦学习呢

€€一、成绩不好容易产生自卑

学生关心的当然是学习上的事情,当学习成绩不好时,给她们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会在她们脆弱的心灵上蒙上一片阴影。下面是一位因学习而苦闷的女孩的自述:

数学单元测验卷发回来了,我接过试卷一看,又不及格。我看也未看错在什么地方就赶快把试卷揉成一团塞进书包里,仿佛要挡住自己那颗受损伤的心。我学习成绩不太好,这个学期更为退步了。每次得到不好的分数时,我仿佛感到老师同学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我。平常和老师同学接触时,我也隐约感到别人的眼光、语调好像含着一种轻视。这种感觉使我不愿与老师、同学多交往,慢慢变得孤独起来。而伴随着这种阴郁的心情,差分数总是登上门来。我不知如何摆脱它们。

要摆脱差分以及由此引起的阴暗情绪的缠绕,首先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增强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自己个人总是有一定的看法、态度,它包括了自信心、自尊心、对个人能力的自我评价等,这就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如何往往影响着个人的行为。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自己看不起自己,就会感到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工作学习上,就会事情未干先认输,鼓不起劲来,结果也就导致失败。而这失败又加强了对自己的错误评估,这就造成恶性循环。而自信心强,坚信自己能干好,那么在工作学习上必定尽心尽力,从而取得成功。难怪一位学者说;“你想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想你能做什么,你就能做什么。”因此,不论在任何困境中都应这样鼓励自己:“我能干这事,我一定能干好。”有了信心,也就打开了通向成功之门。

其次,要全面地科学地分析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一些同学由于成绩暂时上不去,就觉得自己笨,什么也不行,连自己的长处也看不到了。心理学研究认为,大多数人一般能力都处于中等水平,而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只是少数。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一般能力基础相差无几,除了极少数有生理缺陷者外,不存在着谁生来就笨的问题。人们在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别上。比如有的数学好些,有的语文好些,有的绘画好些,有的搞小制作好些。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具有某方面的长处。要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自己总是具有某方面的长处,这样就不会老是觉得比别人矮半截,从而振作起精神,扫除自己给自己心头加上的阴郁。

另外,对于自己学习为什么上不去应该认真分析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但是对此不要心急,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把成绩从四五十分提高到八九十分。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习的进步有个过程。这中间也可能有反复。只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成绩必定会一步步提高。昨天是40分,明天可能会45分;再过一两个星期可能达60分。只要是付出了努力,就必然有点滴进步,只要有点滴进步就必然积累成大进步。这种坚持不懈必然造就出学习的强者,从而为以后成为工作、生活的强者打下牢固的基础。

记住,你可以成为一个强者!

€€二、打开课本我就烦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就是兴趣到了着迷的程度。对任何一门功课或一件事情,只有热爱它,才会主动去接近它、想办法做好它。

一些同学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可能是由于不明确该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有的会说:“我将来又不准备出国,学外语干什么?”或者有的认为:“我不想当数学家,懂得加减乘除就够了。”这些看法颇有坐井观天的味道。

当前中小学的课程都是根据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考虑设置的。科学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立足于社会。试想一下,连电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如何应付得了不断涌入家庭的各种现代家电?语言文字欠佳者又如何能在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日益膨胀的社会生活中应付自如?另外,中小学各门课程对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们不但能开发人的智能,还可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个性,促使人全面发展。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严,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显然,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完善着人的个性。因此,每一门学科对中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他们应该有包括各门学科在内的广泛兴趣,而不应厚此薄彼。

有的同学也可能由于在某门课程的学习上遇到困难,成绩不好,于是对该门学科失去了兴趣。越没兴趣越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越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他们也为此苦恼,但把这种苦恼归咎为生来对此没兴趣。人们在兴趣上尽管有千差万别,但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人是生活的主人,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某方面的兴趣,关键在于要明确其意义作用以及具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本世纪初,一位德国革命者被关进监狱的单人囚室,没一个人谈话,干的也是像编草帽之类的单调工作。许多人对此经受不住,由于苦闷、忧郁而生病、发疯、死亡。这位革命者明白,苦闷能使人致死,惟一能自救的办法是使自己对工作产生兴趣。于是他决定不应只是简单地编织草帽,也不应闷闷不乐地去完成每日的限量,焦急地等待每一天的结束,而是应满怀兴趣,精神饱满地去编织。他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使自己对编织草帽产生兴趣。他满怀兴趣干了起来,终于度过了可怕的孤独,健康和智力保存下来了,出狱时仍然保持着朝气蓬勃、精力充沛。

在培养学习兴趣上也可以如此。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曾设计一套步骤,按照这步骤可以迫使一个人对枯燥无味的东西产生兴趣。首先是做好对待学习的心理准备。心理准备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或工作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我们事先知道所做的事是枯燥无味的,并将难以做好,这必然影响到做事时心不在焉,鼓不起劲,结果也就差了。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电视屏幕上出现陈佩斯、朱时茂、冯巩等笑星时,虽然他们一句话还未说,但我们就已高兴了,这种好情绪使我们兴致勃勃地往下看。所以开始时的好情绪很重要,问题在于怎样使自己有一个好情绪。该心理学家建议,在面对即将开始的事情,微笑着,在心里说“我喜欢你”,流露出一种喜欢的心情。即使这种情绪有些违心,像演戏也无妨。在这一番故意做作的心理准备后,便开始做事,做事时应稍加努力,尽量做得比平时细心一些,花的时间更多一些,不要匆匆忙忙地做。这样做以后,就会逐渐培养起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取得好的成绩,终于弄假成真。此法经过对上千名学生的实验,证明是有效的。有效的原因首先在于开始时的心理准备,即使是装模作样,至少也能减少对某学科的消极厌恶态度而多少增加一些积极的态度;其次做事时努力一点,细心一点,时间多一点必然会导致结果比以前好一点。这种进步的结果会激发起学习者的信心,并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继续下去,就会逐渐形成“兴趣——好成绩——兴趣——更好成绩”的良性循环。

许多同学都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那么,就请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开始吧!

人的一生里所遇到的考试可谓不少:学科考试、升学考试、升职考试、技术考试……但最多的要算在学校里了。自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开始,考试和分数就成为了伴随学生学校生活的影子,并给他们带来甜酸苦辣、喜怒哀乐等种种滋味和情感。对于考试和分数,不同的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表现,这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对考试既忐忑不安,又小心翼翼,考试前总要把课本笔记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标准答案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后对一分的得失十分敏感计较。

第二种,认为学科知识中不少内容于现实生活无用,因而学习只是应付考试,估计不会考的内容则丢放一旁。

第三种,把考试看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次小结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因而既认真对待又不让它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不看重分数,而看重对知识、本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

这三种情况表现不同,但归根到底是集中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书本知识与弥补实际知识、本领的关系,以及考试与学习的关系上。

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它凝聚着前人的智慧,由于这些总结,我们无需经历前人那样漫长的曲折,而有可能在不多的时间里掌握跨越了数千年历程的知识。专家学者根据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而把前人总结的知识浓缩在教材(课本)上,因此,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的顺序扎扎实实地学,便能逐步建构起知识的大厦。

当我们站在大厦的较低层时,也许意识不到这一层有多大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循着这一层又一层而达到大厦的高层时,极目四野,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便顿觉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了。再回过头来静想,就会觉得没有那低层的单调便没有这高层的丰富。

有个笑话说,一个呆子吃完第三个饼才觉得饱,便大呼上当:“早知如此只吃第三个饼就行了,何必吃第一、二个?”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处于知识大厦的低层。处于这种层次,由于视野所限,不一定能体会到这些知识对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决不能因为这种局限而犯了呆子吃饼的错误。当然,在选编教材的过程中,由于专家学者的主观认识和考虑有时候不一定能跟得上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因此也可能出现教材中的个别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毕竟不多,同时也必定会逐步得到克服和改进。

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学习,决不意味着学习是死啃书本、应付考试的过程。能否使所学的书本知识成为有益于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资源,关键在于要理解地学、生动活泼地学。理解地学就是要把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和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消化、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生动活泼地学就是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外,还通过课外阅读、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应用所学知识、补充新的知识。

有一位中学生学习了物理的电学知识后,看到课室里的光管往往因电压低而亮不起来,便发明了一种低压起辉器,使电压偏低时光管也能亮起来。在家里他看到妈妈做饭很辛苦,便又想法设计制造了能自动下米下水的煮饭机。他的发明获得了专利,被一家工厂采用投产。

像他这样学习,是学到了真正的活的知识。相反,有的人光是死记书本的条条应付考试,这样学到的是死知识。即使考分很高,但于己于人都没用。

有个笑话说,一所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当了医生,但从未治好过一个病人。他妻子讥笑他说:“你医术怎么这样差劲,治不好一个病人?”该医生答道:“是病人差劲而不是我差劲。我按照书本所说的开药方,他们却不按照书本所说的生病。”

也许从这一笑话里,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而懂得应该选择第三种学习态度和方式。

€€三、记忆力如何提高

书看了不少,可记下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学生中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咱们先来看一位学生的自述:

太阳已下山了,但我仍不想回家,我的情绪坏透了。下午发回期中考试卷子,好几科我都只得60多分,而班里前10名的平均分是88分以上。我的成绩总上不去,虽然我也努力过,但却不见效。往往是今天看过的书,明天就忘了。真不知如何是好。

看来,你的问题在于记忆力差。良好的记忆是学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像你这样,今天看过的书明天就忘,无异于熊瞎子拣苞米,拣一个、丢一个,到头来根本掌握不了知识。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记忆力主要在于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它是在良好的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效方法训练的结果。因此,增强记忆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持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身心的疲劳会导致记忆的迟钝和低下,健康的身体才会有良好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我们要经常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地安排用脑时间,如进行长时间的记忆活动后要适当休息,以使大脑经常处于清醒状态。记忆活动应选择在大脑功能最佳,精力最充沛的时间,科学地安排用脑时间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有坚定的信心、平和的心情和稳定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人的记忆效果与其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首先,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的信心。从解剖学上看,人们大脑结构的差异是不大的,有些人记忆力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记忆力有足够的信心,而成天抱怨“我的记忆力糟透了,看书老记不住”的人,往往一提到背书情绪就低落。孰不知,恰恰是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引起了真正的健忘,树立“我能记住”的信心是会增强你的记忆力的。

其次,良好的记忆有赖于平和的情绪和稳定的注意。实验证明,在人浮躁不安、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阅读十遍,不如集中注意力阅读两遍的效果好。因为在注意力集中时,大脑皮层能形成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暂时神经联系易于形成,因而能提高记忆效果。

(3)讲究记忆技巧。要有良好的记忆,还要讲究记忆技巧。以下几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①理解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材料之所以比无意义的材料识记容易,保持持久,关键在于理解。当新材料和旧知识形成了联系,并获得意义上的支持点后,它就易于被掌握、易于保持。所以,理解的过程虽然要耗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理解再记要比死记硬背效果好。

②重复记忆。“重复是记忆之母”,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逾八十背诵圆周率仍可达小数点后百位,其经验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当然,重复也要注意方式,它应在生动、活泼、多样的过程中完成。如记英语单词,与其一个单词背几遍,不如用默写、造句。写出同义词、反义词等多种方式重复。此外,重复还要和重现结合起来。例如记一篇课文每读一次后就尝试回忆一次,直至熟记课文为止。因为在重现时能及时发现还没有记住的弱点部分,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它们更注意,因而学得更仔细,效果比单纯重复好。

③联系记忆。学习一种材料时,利用多种感官记忆比用一种感官效果好。因为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中枢建立多通道联系,许多学问都可通过既看其书,又观其形,再感其味的方式来牢固掌握。

除了以上方式外,还有许多记忆方法可采用,在此不——一赘言。总之,只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是能够增强你的记忆力的。

€€四、很难集中注意力

很多同学都说课堂上很容易想到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因而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上课效果,怎么办?

我想没有谁不想上课专心致志?不想自己学习成绩好呢?而大部分同学,却偏偏做不到。

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当中,心到最急。”这里所说的心到,指的就是注意力集中。的确,注意力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它是外界事物进入我们心灵的门户,这道门不打开,知识就无法进入我们的头脑。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差,往往就是因为他们上课注意力分散影响了上课效果。所以,对你目前的问题你不能等闲视之,应尽快找出病根,然后对症下药,克服这令你头痛的毛病。

注意力涣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学习兴趣不大,以致“身在曹营心在汉”。

②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如有些同学在听课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只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结果跟不上老师的思想,只有凭自己的思想像脱缰的野马那样漫无边际地奔跑。

③主体状况不佳。当人身体状况不好时,如失眠、疲劳、生病等,人的注意力就不稳定。另外,当人的心理状况不好时,也容易使注意力分散,如家庭的矛盾、朋友的冲突都会使人心烦意乱,以致影响学习情绪,造成分心。你不妨检查一下,你的问题出在哪,这对你克服毛病是相当必要的。

€€五、如何克服怕提问题的心理

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或者说是不太喜欢这门学科的同学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是任课教师的提问了。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自述。

开始上课了,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我要先问你们几个问题,检查你们昨天复习得如何。”我脑子里一下子乱了,心里直想,可千万别问到我。我低着头不敢把视线朝向老师,连老师问什么问题也没听清楚。但老师偏偏第一个提问了我。我站了好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老师又问了另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流利地作了回答。我真恨自己,为什么光有名字上的“勇”,而没有实际上的“勇”。

在中学里,像这位同学这样害怕老师提问的同学并不少见。尽管他们怕老师提问的原因不一,但这种情况都在他们心头投下了阴影,阻碍着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这得从其产生的原因来考虑。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原因是功课没准备好,或学习成绩不太好,怕回答不出让老师同学笑话。归根到底,是较多考虑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争先恐后,不考虑自己回答如何,觉得被老师提问是一种光荣。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程度还不高,对个人形象如何考虑不多。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他们注意到个人的形象,其有利的方面是能时时检查督促自己,争取好的形象;但是如果过分了反而会过于斤斤计较、谨小慎微,以至于由于害怕失败而对困难采取回避态度,不敢迎向困难去争取成功。积极的态度是回答不好不要紧,关键在于自己知道如何改进并努力去改进。因为课堂提问本身的主要目的是使师生双方知道,有哪些知识学生还不理解,有哪些已理解了,从而改进教和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好形象。

第二种原因是性格害羞、胆怯,缺乏在大庭广众中表达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有些学生一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他们就紧张。这样,尽管他们懂得所问的问题,但由于紧张,脑子里就变成一片空白了。这种同学应从改变自己的性格考虑。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交往大方、言谈得体,这需要在学校里就开始培养,因此应把当众回答问题看为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可以把自己的这种困难向老师同学说出来,取得他们的理解、帮助、支持,另方面自己要争取各种在公众场合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样经过不断的锻炼,就能逐渐以一个热情。大方、善谈的崭新形象出现在同学当中。

第三种原因是自卑感强。这种自卑感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某一次提问回答不好,被同学或老师取笑,脑子留下了难堪、痛苦的痕记,以后又遇到类似的情况,便失去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此外,这种情况会在脑子里造成一种“提问与痛苦”之间的联系。一遇到提问的场合,难堪、痛苦的感受就会自动冒出来。要摆脱这种困境,关键在于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应该看到,人总是在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过程中前进发展的,正所谓“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要在困难中看到成绩,增强勇气。第一次失败了,继续努力。第二次虽然也失败了,但它可能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成功就是靠一次比一次越来越接近它的失败而达到的。另外也要看到,绝大多数人智力水平相差无几,学习的好坏主要决定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因此大可不必因几次受挫而把自己看扁了。要记住“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了这种自信,再加上必要的努力,深埋在个人身上的才华就必定会被发掘出来。

€€六、如何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时常听一些同学说:“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读小学时各科成绩都达到良好水平,但上初中后,我的成绩却下降了。尽管我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上不去,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料。”

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促其愿学,让其会学。像你那样“无论怎样用功,成绩都上不去”的人,根本问题就是不会学,只有尽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成绩上打一个翻身仗。

学习方法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内课外学习活动看,它包括了预习、上课、复习、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方面的学习方法。以上课为例,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应掌握以下的方法:

1.明确每堂课要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要十分明确、具体。能否确定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专心致志地学习。如有些同学上外语课,就给自己定下当堂记住课文单词的任务,结果这些同学就比没提出学习任务的同学记住了更多的单词。

2.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课堂学习方法。如上数学课强调边听边思考,上外语课则要争取机会多说、多读、多译。并且尽量当堂记住。

3.听课时应该有重点地记笔记。听课记笔记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又有利复习。但什么都记反而会妨碍我们积极思考,影响上课效率。我们提倡的是有重点地记笔记,如对教师补充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点出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对教师针对教材内在联系精心组织的板书等等。我们都应记录下来。

4.进行必要的预习。预习可以为课堂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它本身也有一套方法。

5.要有充沛的精力。要专心上课,还须有充沛的精力。学生要科学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按时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课间10分钟的休息,保证上课精神饱满、思维敏捷。

除了提高课堂学习有一套方法外,预习、复习、做作业、课外阅读也有各自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请教师长、同学来掌握。还应该注意的是,好的学习方法应该适合自身的特点。同一方法不同人使用会有不同的效果,切不可生搬硬套。总之,学习有法,但无定法。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对比形成的。只要你用心去学,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苦学加巧学,成果自然来。

€€七、如何抓住高考的复习要领

高考是很多学生心经的路程,那么对待高考,莘莘学子们是怎样的态度呢?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的自述:

火辣辣的太阳慢条斯理地在天空散步,盛夏的热浪一阵一阵地袭来。我和许许多多的高三同学一样,埋头苦读,加班加点。随着高考日期的逼近,我的心情越发显得苦闷和沉重。这倒不是因为天气的闷热,而是因为时间精力花了不少,对书本复习了一遍又一遍,但觉得抓不住重点和要领。校园的气氛日渐凝重,我的紧张心情也有增无减。我急切地盼望找到路径,摆脱困境,获得成功。

考场如战场,不作充分的准备,是注定要败北的。任何一个有意高考的人都期盼成功,任何一个期盼成功的考生都不想打无准备之仗。考前的复习向为考生所注重,然而,时间、精力并不一定与效果成正比。复习抓不住重点和要领是常有的事。这既与情绪有关,亦与方法有关。

高度紧张的复习往往伴随着过分紧张的情绪。虽然,高考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但毕竟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人生发展的方向。对前程的担忧是人所共有的,除非是白痴。担忧、焦虑引起紧张,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便难以平衡,由此导致恐惧、不安、激动和烦躁。这种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着复习的过程和质量,致使复习时精力不足,注意涣散,记忆受阻,思维混乱,既钻不进去对各个知识点加以深刻理解,也逃不出来对整个知识网加以总体把握。如果一个人带着过分紧张的情绪进行复习,抓不住重点和要领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克服紧张情绪,恢复心理平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极为重要的。这里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考。高考是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可以说是条条大路达“理想”。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在现阶段,能通过高考升学者毕竟是少数。人的发展,并不以升大学为标志,而在于自我潜能的发挥。过分看重高考,就会给自己增加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仅把复习看作是学业的总结和提高,紧张复习仅表现在日程安排上,而不表现在心理活动中,那么,就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复习,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复习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复习抓得住重点和要领,就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复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方法的科学性。高考前的总复习,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业的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难度大,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

复习的重点有两种,一是知识内容的重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知识体系,其中基本的、关键的、核心的知识内容就是该学科的重点,这是人人相同的。二是复习任务的重点。任何一个考生,经过多年学习,都会形成一个知识能力结构,其中缺失的、薄弱的部分应该成为复习的重点,这是因人而异的。知识内容的重点和复习任务的重点不一定是相同的,因此,复习时务必要注意如下几点:

分析综合,把握知识体系。首先要把所学过的,特别是要考的各门学科作一次粗略的全面复习,找出各门学科的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即钻进去。然后,加以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形成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即逃出来。这里常用的有图表法,如中国历史,就可以时间为纬,以事件为经,把各个历史事件(背景、过程或内容、结果或影响等)分类归并在一个表格里,从而从总体上把握它。

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在已经形成的初步知识体系中,找出自己尚未掌握或把握得不够理想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弥补缺漏,强化薄弱环节。

扬长避短,提高整体实力。高考一般要考几个科目。如果各个科目之间不能均衡发展,即有所谓偏科现象,切莫“取长补短”,通过降低优势科目来弥补劣势科目,而应遮巩固发展优势科目的同时,加强和提高劣势科目,使劣势科目不至于拖后腿,从而提高整体实力。

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沿着总——分——合的路径,以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技能为目标,把分析、类比、综合结合起来,把背诵、练习、应用结合起来,把自己复习、相互讨论与测验结合起来,不同的学科交叉进行,这将会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科学的方法,复习的重点和要领便可尽在掌握之中。

€€八、如何改变怯场的毛病

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学生对于考试怯场来说是常有的事。正如下面这位同学所说:我平时学习觉得什么都懂,而到考试时,往往情绪紧张、手忙脚乱,好像变得什么都不懂,怎么办?

对中小学生来说,考试可以称得上是家常便饭。在无数次的考试中,我们掌握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检查,我们的学习质量得到了评价。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考试中考出自己真实的水平。比如说:“我平时学习觉得什么都懂,而到考试时,往往情绪紧张、手忙脚乱,好像什么都不懂了……有这种感受的人恐怕有不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应该好好检查一下,你平时觉得懂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懂了。一些同学对老师所讲的。书本所写的知识总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结果,当问题换了一个问法,或需要运用原理去解决问题时,就显得手足无措、不知所云。如果在平时学习中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到考试时,看到一些你不知如何答的题,自然就会情绪紧张,手忙脚乱。如果你的问题出于此,你今后就应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样”,还要清楚“为什么”、“怎么做”。理解地掌握知识后,就易举一反三,到考试时,就算看到一些陌生的问题,你也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冷静地应付考试。

其次,你应该克服考试“怯场”的现象。考试时适当紧张一些是必要的,它可以进一步调动我们的思维,所谓“急中生智”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过分紧张,反而会出现怯场现象,如考试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焦虑不安、头晕目眩、手忙脚乱、思维迟钝,平时背的东西一句也想不起来。考试怯场,不仅不能使掌握的知识正常地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厌学情绪。克服考试怯场现象是必要的,下面的做法可供你参考。

1.端正思想、放下包袱。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绝不是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考试,另一方面,我们又应淡化考试,因为考试与上课、做作业等都是掌握知识的手段,是很平常的事。有些同学之所以考试怯场,就是因为他们把考试看得太重,担心考不好丢了面子,失去同学的羡慕、师长的宠爱,中考、高考就更怕考试失败影响自己的前途。这沉重的包袱必然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以致于越是怕考不好就越考不好。既然过分紧张有害无益,我们何不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大将风度来对待考试。所以,当你考试精神紧张时,请你反复暗示自己:“放松点,再放松点,否则就考不出真水平了”,“考试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一定能考好”。

2.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去迎接考试。不少学生考前拼命“开夜车”,又不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只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应考。结果一上考场就头昏耳呜、力不从心,就算你复习好了也发挥不好。还有些学生平常不努力,临考才用功,于是越临近考试越发现自己有很多知识不懂,结果考试前对自己失去信心,个别人甚至感到绝望,而绝望情绪更是使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大为下降。要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去迎接考试,必须避免上述不良的做法。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以及高度的自信心乃是考试成功的必备条件,千万不要忽视它。

3.掌握考试方法。有些学生考前也做了充分准备,但由于没掌握好考试方法,越考越慌,以致考不出真实水平。所以,掌握考试方法对消除紧张情绪是很有帮助的。有人总结了这么几句口诀:审题要细心,题意要看清;遇到拦路虎,不妨绕道走;细中求速度,快中不忘稳;不争交头卷,检查要细心。你不妨试试看,按这口诀去做,会不会考得更顺利、考得更满意?

€€九、如何面对考试失败

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开始,考试就成为了他们必须面对和经历的大小关卡,无数的成功、失败、再成功铺就着他们通向一个比一个更高的学习目标。

谁都盼望成功而不愿失败,但有时候失败往往是不受欢迎的客人不请自来。这时候,关键不在于是否失败而在于如何对待失败。

有的人在失败面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激发更大的努力去争取成功。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念初一时因贪玩数学不及格,自此后他发奋努力,初二时便成为了班里的数学尖子,失败反而成为了他成功的动力。多产的英国小说家约翰·克利斯写过564本书,但在此之前,他遭退稿将近1000次,没有失败后的继续努力决没有他最后的成功。

有的人在失败面前则垂头丧气,失去信心,或者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失败成为了他们身上沉重的枷锁,使他们在前进路上举步艰难。

一位名人说,那些了不起的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从失败中撷取智慧。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杰出人物,但我们在学习失败面前应该取他们的那种态度。

首先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人们对于失败的原因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不同的看法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行为。如果把失败归结为由于自己笨,那么就会自甘落后;如果把失败归结为由于老师的刁难或自己运气不好等外部因素,那么就会怨天尤人,放弃努力;如果把失败归结为个人努力不够,就会激发起今后的加倍努力。因此分析失败原因,更主要的是要从自身努力方面找原因,以便认清自己努力的方向。

其次应该辩证地看待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坚定自己争取成功的信心。失败与成功是孪生姐妹,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失败中往往孕育着成功,没有永远的成功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所以既应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也应善于从失败中发现自己的长处、进步之处。例如这次虽然不及格,但比上一次分数提高了。上一次不会做的题这一次做对了,这就是进步。从而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把失败变为攀登成功的垫脚石。

另外,对学习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具体分析失败是产生于哪一个环节:是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是学习时间、计划安排不好以致疏忽了某方面的内容?是学习方法不对头以致学习效率不高?是过于沉迷于某方面的课外活动而影响了功课?是与科任老师闹矛盾而影响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具体原因找到了,就应制订出相应的措施加以努力。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位心理学家的精辟论述:“你愈是不把失败当做一回事,失败愈不能把你怎么样;只要能保持个人心态的平衡,成功的可能性也愈大。”

€€十、怎样改变过强的好胜心

好胜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好胜心过强有时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自述:

我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我父母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身体壮,个头大,学习工作样样强。我总算没徒有虚名,同学们羡慕我,同学们的家长羡慕我的家长。在别人看来,我应该是个快乐的人,但我却常常处于一种莫名的忧虑和不安中。当一看到别人稍有超过自己,心里就不舒服,老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为此心情常常沉重不安。真是好有好的难处。我的难处似乎就在于我的好胜心也太强了。

对于这种情况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动机所支配的。在人的动机中有一种成就动机,它驱使着人们去努力奋斗,追求进步,取得成绩。成就动机强的人总是要争取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他们向往有一定困难的、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在这些任务上的成功能使他们内心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越是竞争的情境越能激发起他们的干劲。

好胜心与成就动机不同。好胜心过强的人也追求取得好成绩,但其最终目标不是取得成功,而是要优于别人,压倒别人,凡事比别人高一筹。过强的好胜心产生着虚荣心、嫉妒心,因此尽管过强的好胜心也驱使人努力奋斗,但由于总是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患得患失,故在竞争情境中往往表现惊慌失措,发挥不出应有的能力,或者会以不正当的手段压低别人而抬高自己。处于这样一种畸型的、不平衡的心态之中必然招来莫名的忧愁烦恼。

只有消解这种不健康的心态,才能使欢乐回到理应拥有它的心中。

首先对学习目的应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是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如何优于别人。学校里的学习竞争是要创造一个你追我赶,人人进步的局面,而不是战场上的“你死我活”。因此应该为自己的进步高兴,也为大家的进步高兴。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绝没有永远由一人垄断头名宝座的情况。你追我赶,后浪追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正常的现象。当别人超过自己时,应该分析吸取别人的长处,补充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不断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进步。在自己名列前茅时也应看到和分析自己的短处,发现和挖掘他人的长处,勉励自己向别人学习,使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赛跑运动员总喜欢与实力相当的人并排比赛,因为只有在这种你追我赶的情境中才能激起自己最大的潜能,创造出最好的成绩。如果与成绩平平者比赛,尽管自己总是第一,但决不能创造出最好的成绩。这一次第一名被别人夺走,那就意味着自己下一次要夺取的第一将刷新出更好的成绩。各种世界纪录就是这样不断改写的。运动员的这种赛场作风也应成为我们在学习上对待成功与落后、竞争与进取的准则。

€€十一、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面对紧张的学习任务,对每一位同学来说,合理安排时间很是重要。但是做为一位学生,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自述:

一年一度的新年晚会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晚会与以往不同,它全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创作、自己编排、自己表演的。丰富的节目、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不,我的手还发红呢?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我步伐变得沉重起来。与舞台上多才多艺的同学相比,自己显得多么无能。尽管我也想利用课余时间多学点课本以外的知识,但总觉得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整天为功课忙得团团转,还谈什么业余爱好?如何去赢得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呢?

时间就是生命。对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求知欲旺盛,兴趣爱好广泛,又处在学知识的最佳时期,时间对它们就更为宝贵。怎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时间,这已是中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靠高效率赢时间,以巧安排争时间。

靠高效率赢时间,是要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尽快完成作业首先要有良好的听课效果。有些同学上课不专心,老师讲abc,他在想游戏机。到做作业时,才向同学打听老师讲什么,笔记记什么,好不容易弄明白这一切时,一天时间已所剩无多。所以,抓住堂上45分钟,当堂理解、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是赢得时间的关键。其次,要专心做作业。有些同学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做习题边聊天,如此分心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要赢得更多的时间切忌一心多用。

以巧安排争时间,是要我们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完成最多的任务。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利用这24小时。如何让我们的每一分钟都发出它的光彩呢?以下的方法可作为参考。

1.制定合理的学习日程表。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合理的学习日程表,按预定计划行事,可以防止浪费时间,使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学习日程表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一天该做什么事,二是什么时间应做什么事。这两个问题要合理解决,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学习活动安排要注意松紧交替。即紧张的学习活动与略为轻松的学习活动交替进行。如高度集中注意做完数学解题作业后,安排一小段时间朗读英语或语文课文,或学学围棋,练练琴,这种做法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全面兼顾。②学习活动安排要符合自己特点。每个人的神经类型是不同的,有些人是“猫头鹰”型,夜晚思维最敏捷。有些人属“百灵鸟”型,白天大脑最清醒。把难度较大的学习安排在思维最佳状态时进行,就能提高学习效率。③处理好学习、娱乐和休息的关系。只顾娱乐不想学习就会玩物丧志,但只顾学习不管娱乐、休息,到头来也不能好好学习。以学为主,兼顾娱乐,保证休息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人。

2.利用空闲时间。俗语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把每天活动的时间都记录下来,就可以发现每天的零碎时间是不少的,这些时间累积起来是很可观的。如果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上,日久月长就可学到很多东西。如等车、乘车时可背几个单词,饭前饭后可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分秒必争才能成为时间的富翁。

总之,人是活的,时间是死的。只要你我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就可以更好地支配时间。请记住陶渊明这首诗吧,“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十二、如何掌握看课外书的“度”

不爱书本爱小说是很多中学生的特性,因为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生理、知识的日渐丰富使得他们对课外读物有了更多的兴趣,一旦过分的沉溺其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对学习造成影响。

我一放学回来就要钻进小说堆里。我喜欢的读物很广:侦探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知青小说……我妈妈总说我:“你要先做完功课再看课外书呀!”但我却满有理由地说:“在学校里脑子紧张了一天,总得让我先轻松轻松吧!”可是这一轻松却把做功课的事丢在脑后了、直到妈妈把我手中的小说抢过去,我才快快地回到自己的书桌前打开课本开始做作业。可是书中的主人公还不时地在我脑子里冲来撞去。主人公下一步的命运会怎么样?会云开日出吗?这紧紧揪住我的心。于是我匆匆忙忙地做完作业,又回到主人公身边去。而复习,预习这些非书面性作业则给省掉了。我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了。其主要原因显然是过分沉溺于课外消遣性读物之中。

应该承认,课外消遣性读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这里当然是指健康的读物):它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性、丰富和慰藉学生的情感;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它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大脑得到松弛……因此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有益而必要。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要有主有次。如果颠倒了主次那就过度了,过度往往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变益为害。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教学大纲所规定了的课程内容。通过掌握这些内容,逐渐建构起他们的知识大厦,为未来走向社会生活作好准备。而课外消遣性读物仅仅是起补充作用、辅助作用。像你那样反客为主是不可取的。

我们所提倡的是在做好功课的前提下尽可能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这首先就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提高时间使用效率。例如做作业时专心致志,记忆性的功课穿插在做家务或散步或上学路上、回家路上进行。其次要科学地选择和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不要只是局限于小说,还应涉猎各种报刊杂志。报刊杂志的文章不长,但涉及的知识面广,每看一篇都有得益。并且它没有过长的故事情节,不会使人沉迷在故事情节中跳不出来。它很适于在日常见缝插针地阅读。而长篇小说,情节一环扣一环,易使人欲罢不能,所以宜在假日时间多的情况下阅读。此外,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的行为受明确的目的所支配,而不受情感和欲望所支配。这样就能严格地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在需要做功课时,能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心爱的读物。

€€十三、如何消除孤独感

有些同学,从小学到中学,不管是到哪一间学校,总是很受老师的器重,真叫人羡慕。而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却总是默默无闻,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在老师眼里,仿佛班里没有这人的存在,就像一棵孤独的小草。那么,怎样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呢?

置身于任何一个群体之中,要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自然应当具有独特之处。就是说,特别的有出色。特别的没出色,都同样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所说的引起老师的注意,是要能够达到“受老师器重”这一目的的,所以,“特别的没出色”该是留给反角色人物的。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里,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受到老师器重的,大概有下列几种类型的学生:

第一类是学习尖子。这类学生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门门功课都非常拔尖。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成绩优异,自然深受老师的器重。

第二类是有特长的学生。这类学生有一技之长,如擅长绘画、书法、唱歌、跳舞或某项体育运动,他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各项校园文化生活。书画展览橱里有他们的作品,舞台上、运动场里、黑板报前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可以说,他们是校园各项有意义的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多数人是称职的学生干部。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把智慧和热情无私地贡献给大家,贡献给整个学校,并在这一过程中,显示了自我,因而,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第三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类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具有某些特长;不仅有能力,而且有热情;不仅善于自我约束,而且乐于助人。他们是第一、第二类学生的完美结合,是校园里的佼佼者,称得上是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毫无疑问,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最引人注目的学生典范,在校园里,必然是备受器重的人物。

细细一想,或许,大部分同学已经从那些经常受到老师器重的同学身上,寻找到上述3种类型的某些痕迹。这时你可能会说,看来,要引起老师的注意还真不容易呀!是的,各人有各人的实际,譬如天赋、知识结构、勤奋程度等不尽相同,是很难给予整齐划一的要求的。如果你能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参与,持之以恒地努力,自己与自己相比,能够不断超越,不断进步,即使默默无闻,也没什么好沮丧的。因为,切实的进步已经带给你许多内心的喜悦了,又何必轰轰烈烈呢?!

€€十四、如何看待老师偏心

传播真理和爱心是教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如果出于私人的情感而偏心对待他的学生,人为去亲一些人,疏另一些人,那么可以说,他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

通常情况下,老师总是比较偏爱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好、听话的或者是家庭与老师有亲朋关系的学生,相比之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照顾和帮助。这种偏心就是源于老师的私人情感。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个缺乏公正精神和责任感的、不称职的老师。如果你们的班主任正是这种形象的话,那在适当时机采用适当的方式向班主任提提意见未曾不可,想必也不至于因此而导致他“往死里恨”你们。再现实地想一想,老师也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高的荣誉和奖赏不外乎赢得学生普遍的信任和爱戴,因为偏心而失去这种信任和爱戴,难道还不是一种无可估量的损失吗?

退一步,若班主任不“觉醒”过来,那也值得,因为你们毕竟为公正奋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