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陈首
人情冷暖,日子如飞,我行色匆匆却又走得面目全非。工业化的喧嚣,都市莫名的浮躁让每个人误解着时光赋予给成长的自然定义。然而,在异地清凉的钟声里,我又总不自觉地在岁月的河流里打捞那些天真的海螺,在那回声中我又找到生活最朴素最清晰的线索。是的,我的故事在那燎燎的南方炭火中,我的爱人在那宁静的村庄里,我的血液流满了那里的每条河流和每根或黑或白的发丝。
母亲生我在大雨滂沱的下午,父亲不在身边。
那间既作卧室又作厨房的木屋,简单而逼仄,但它却是我童年温暖的的摇篮和梦想的王国。在那个刚刚从灾难中苏醒过来的年代,我的父母还在等待,我也在等待一个答案:为什么自己姑妈家的孩子都不愿与我玩家家的游戏?
但有一次例外,他们把公路边的石头全搬到路中间,挡住了一辆拖拉机,那个戴着破草帽的男人下来破口大骂,把藏在两边的我们逗得咯咯直笑。但很快我却笑不出声来,因为那家伙箭一般上来抓住了跑得最慢的我,孩子们一片哄笑,我成了替罪羊,又一块一块把石头搬开。破草帽最后竟潮我笑了几下,摸着我的头问:“你爸还没回来接你吧?”
我不知道是害怕得要哭,还是因为别人提起我爸,触发了一个幼小的心灵对父爱的渴望。反正我是号啕大哭。对着破草帽、旧施拉机,对着麦垛、大晒场,对着蓝天、白云和高原上吹起的阵阵凉风。反正,我是哭了。
我知道父亲在遥远的地方过着付出与报酬成极端反比的生活。他每次探亲回家,都会给我买许多吃的,而我却像看陌生人似的,从不叫他。甚至当他郑重地一次又一次宣布“我是你爸”而伸出大手要抱我时,我都猛然地从他指尖擦过,奔到母亲怀里,然后偷偷侧着小眼看他唬我的大眼。
然而有一次,他感到意外。
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我一直被母亲背着,与父亲去赶场。远远地,我就望见了前面那条涨水的小河,看着浑黄色的河水悠闲的样子,又看看河上那唯一的一座摇摇晃晃的铁索桥,我猛地叫了一声:“爸爸,抱!”父亲大喜过望,一把接过去,硬梆梆的胡子扎得我满颊生痛,但比起铁索桥给我的恐惧却差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那么远。于是我伏在父亲厚重的胸膛,闭着眼睛“飞”过了铁索桥。可是刚一过桥,我就不干了,憋着肋帮子。直哼哼,然后用尽力气上下窜。父亲很快明白了,无可奈何地骂了一句:“狗东西,狡猾狡猾的。”母亲也满是嗔怪,轻轻抽了我一下:“爸爸抱,都不干,我也不抱。”放音未落,母亲已摊开了双手。
在那个黑白片一般的故园里,我亲近着土地、麦穗和朴实的女人。我聆听过半山飘来的缕缕山歌;看过水牛打架狗咬耗子的闲事,也跟着送亲的队伍的新娘子的屁股后面跑过、跳过、唱过。而在这以后,都消失在喧闹浮华的城市中。
就在父亲抱我过铁索桥的第二年,我与母亲离开了老屋。是破草帽送的我们,我就是在一辆旧拖拉机上完成了由农村过渡到城市的伟大转变。等待我的却是四壁手书的唐诗宋词。
父亲总是在目之所及,手之所触的地方龙飞凤舞,只在一个地方很正楷地写着“立正”。我很快知道那是认不出字,背不出诗时的唯一去处。不过,我在客人面前背诗而抑了许多硬糖块,也使父亲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而最大的好处却是很多年以后我才感觉到的,那份对文学的热爱。
很快,光认字背诗已不能满足我的兴趣,父亲给我买小人书了。我永远记得第一本是《三顾茅庐》。我决不认为这是他顺手便挑的一本,尽管当时的一段时间里我常这么认为。想到父亲一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况,想到他严格要求我们求知的态度,一本《三顾茅庐》足可反映那代识分子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与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很快,父亲便发觉给我买连环画是一个“错误”,因为这直接导致我早上不吃饭的“恶行”。早饭原五分钱成了“新华书店”的固定收入,有一个月,他竟然跟踪我,我只好每天拐进一个面食店,啃一个七分钱的花卷,这使我在同学中得了个“花卷大王”之美名,也使我以后看见花卷就恶心。
小学毕业,我的书桌里竟塞满了三百多本历史小人书,二十多本历史小说,在那个世界里,我同关云长耍大刀,与薛丁山一同西征,破过天门阵,入过岳家军。我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很自然地在同学中成了“故事王”。今天想来,我竟为自己年幼的执着而感动,同时,我也常常为今天的孩子们感到忱惜,他们或在铺天盖地的卡通里漫无边际的幻想,或在电子游戏室里昏天黑地的“过关”,除了学会几句新式的科技语言,我实在看不出还有更大的益处。
我感谢父亲五毛钱的早饭,尽管他“恨”之入“骨”。
我不知道人是不是具有一种“叛逆”的天性,连我自己都不相信以下的文字竟源于我真实的回忆。我决定要“逃亡”,在精神的领域里,逃出一个并不存在的包围圈,找到自己所谓的独立。这很大程度上缘于父亲的工作越来越忙,母亲的爱越来越浓。而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听话的孩子即呆子”起了决定性催化作用。我不想作呆子,于是我开始“不听话”。
我常常偷了家里的香肠,与一帮农村来的兄弟们跑到学校的后山坡上烧而食之。母亲发觉后便把短截的香肠灌到约一米长(不知这是不是是世界第一),但我贼心不死,禁不住那随着长度而陡增的诱惑,更拒绝不了野山坡上篝火缭绕飘着肉香的蛊惑。出于“良心不忍”,我不能把这么长的香肠往外偷,便拦腰一刀,结果那个白生生的截面转化成我屁股上两个巴掌。因为有人告诉我在外放火,母亲“痛打落水狗”,吓得我半个月不敢操刀。后来,竟是我弟“重振雄风”,母亲终于无计可施,观之,任之。
那时,我也常常跟人家去河边跳舞,其痴迷程度让今天的我都不敢相信。为了练习滑步,我竟磨破了三双胶鞋,拐着脚天天走七十二步登山台阶,走火入魔,终成正果,我曾创下一条记录:连逃三天课,在电影院连续看了十二场《霹雳舞》最后我再也不看有关“breakdance”的电影,因为我再也不用学他们的动作。于是,我开始收徒弟,甚至求他们来学,因为我想成立一个摇滚乐团。那些日子,是伴着动感的节奏流动的:在高山顶上,在小溪旁边,在沙滩上,在草坪中,我们拎着一个破收录机,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想象与浪漫。
但你绝不可能相信:我们没有进过一次舞厅。
这使我在今天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那时跳舞绝对与现今的蹦迪有本质的不同。我们是以幼稚的心态去撞憬未来,用夸张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理解,我们的舞台只能是高山流水充满阳光与幻想的自然地带。而现在,我可以肯定大多数人们是在疯狂的摇摆中发泄经事之后的困顿焦虑不安,甚至是在震耳欲聋的音乐中获得暂时的麻醉和逃避现实的快感。
因而,我喜欢回忆过去的舞蹈,而耻于看现在的人们在舞池中轻易而大度的放纵自我。
但由此我也想起另一件事,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初三“五·四”的晚上,我与几个兄弟临时逃自习在后山坡上搞了一个小party,不想班上有九成的人跟着来了。那些平时道貌岸然的君子们竟然舞得比我还狂热;“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们也暴露出人性“丑陋”的一面,大吼大叫,像生来就没出过声趁那晚全讨回公道似的。月光很美,摸索着我们素雅的面容,给我们的心灵涂上梦幻般的色彩。我们谈毕业,谈老师,谈东家的儿子出外打工挣了一万,西家的老爸开车撞死了人。我们谈遍了天地四方古往今来,就不谈考试,就不谈学习。
最后,夜半三更,我们下了山。
其实那晚的篝火比起校长的怒火绝对小一千倍,我只记得法不责众,忘了枪打出头鸟。我直到现在都怀疑自己有那么大的能力影响到了初三全年级的正常教学进度,进而影响了那年的升学率,我也第一次发觉自己竟那么坏,让三四十少男少女在晚上谈心进而极大破坏了社会道德风尚,总之,我是主谋,万恶不赦。
也是在这件事中,我真正懂得了“屈打成招”与谎言诞生的全过程。在校长那透过眼镜的寒光下,我决定一开始就坦白从宽,可他的经验与阅历使他不相信一个“罪犯”会轻易坦白,于是再追问,我没有交待的,但又怕审讯不能进行会更加让他觉得失职而埋怨自己一辈子,便编了如下两条足以令他信服的理由:
①我们五天前在林家馆子密谋了全部过程。
②我们一天前定下了地方,计算了男女比例。
校长为自己洞悉一切而骄傲,而我当时却非常悲哀。直到现在,我依然不觉自己的作法有何不妥,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我面临更多的误解与错怪,而且很多是存心的偏见时,我觉得出于好心的误解总比出于存心的偏见要好千倍万倍。
很难表达那以后我的心情,我讨厌学校的一切,我想重新做起,我决定转学。被时代伤害过的父母也怕我会重蹈复辙,同意了我的要求。
走的那天,雨丝霏霏,全班同学把小站拥得很热闹,我在车上直到最后也没看他们,哪怕道一声再见。
我与他们很多人就这样第一次也最后一次分手。
“我与自己的叛逆”也从此告别,但我却无从判定自己是否应该后悔。
四在中国,我相信绝大数人的高中是相似的,我们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段里作着同样的动作,想着同样的事——为了高考,加油!
我很不幸,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因为我不敢让父母再为我担心,更因为我已明白,要想走出自己熟悉的故土去外面闯荡,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我的高中生活就因而变得没有一点色调,永远记住的只能是:教室里瞬间停电时黑暗中叠起的掌声;夜里挑灯苦战母亲轻轻递过一碗鸡蛋糕的身影,还有这密密麻麻的演算纸与一摞一摞的模拟卷;我们共同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换法则,用几千几万张和几千几万次心灵活的占卜最后换取了一张录取通知书。那一天,我没有太激动,我替那些滴有幸运的朋友扼腕叹息,更为自己将要面对的分离而暗作情感的铺垫。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真的要走向远方,尽管在日记中,在幻想里,我演习了几百遍头也不回就走掉的“侠骨好汉”,但那一天真的到来时,我是软弱的。
天还没亮,母亲就起来了,对父亲说:“你感冒还没好,就不要到汽车站了。”父亲没有言语,从里屋走出来,他快速地弯腰提起我的行李包,然后像一个将军急促而短暂地把手一摆:走!我迟疑了一下,向那间屋子作最后的道别,孤零零的吊灯似乎闪现出往日的欢笑,我背过身,后面传来母亲关门的声音。
小城的人们还在梦里千里相逢,我却要离开。也不知自己的影子被街灯拉长又缩短了几回,我们走了车站,接着找车、上车、寻位、放包,坐定下来才发觉父亲已不在身边。他一个人很孤独地在站台上,静静等候那声不可避免的汽笛声,心痛却又满足。我也无法看清那张被晨幕掩住的脸是怎样的,光与雾共同作用使他像雕塑一般伫立在那热闹的站台。我仿佛听见了父亲心跳的声音,那是在为儿子的漫漫长途而担心,是为今后再见的日子越来越少而无奈。我想流泪,却不敢,因为父亲讨厌泪水。
“笛——”汽车启动了,父亲却没动。车子缓缓经过他旁边,我急切地探出头,他却没有任何言语,只简洁地抬起右手停了几秒,算作告别。我依稀看见被霓虹映着的那张风雨剥蚀的脸象大海微波凸现,急速推过又平静了下来。
远了,远了,我的父亲,狮子般战斗一生又伤痕累累的父亲还停留在原地,我将代他去闯荡江湖。噙着泪水,我偷眼看母亲,她转过脸,合上双眼想要入睡。
这样一路过去,途经熟悉的小桥流水群山秀竹,跨出了县界,我透过车窗再次拜别那山峦上雄浑的日出,那田野中最炽热的红土,然后闭上眼睛,倚在母亲的温暖肩头,不再想什么。
二百里的公路就在疲倦的心情过去。下午我们到了火车站,朋友持票等候已久,晚上零时的火车。母亲似乎有些不信,自语道:“不会这么准就走吧?”
于是找了家饭店,母亲让我想吃什么就点什么,而我什么也不想吃。母亲恨了我一眼:“真没出息”。
我脸红了。母亲说:“多吃些,明天起想吃川味都没有。”
我低下头。母亲说:“待会儿上车,给你爸打个电话。”
我不说什么。母亲说:“算了,算了,反正我明天就要回去。”
我便紧压着小嘴唇。母亲终于说:“只是到了北京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瞬间,我发觉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抬头看她时,她却转过头叫了一声:“老板,算帐。”
候车室的秒针剪去了寸寸时光,心情也被剪得零零落落。在今天与明天的交汇处,我就要离开故乡。我下了一千次决心不掉眼泪,然而真的上了火车,与母亲有一窗之隔时,我的眼模糊了。在夜晚的灯光下,她的头发有些零乱,脸上还残留着长途的疲倦,而那双柔和的眼睛则透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忧伤。她不断地问我车厢挤不挤,热不热,矿泉水够不够,水果少不少,又不停地看表,我却想不出一句话只静静地看着她。
突然,母亲背过身掏出了手帕。
“啊,妈妈!”我双手紧紧抓住车窗,真想跳出去扑在母亲的怀里,如幼时吮吸乳汁一般在她怀中放声大哭,而我不能,因为她又转过身看我时,仍是美丽的微笑。看着她模糊的容颜,想起父亲无言的挥手,我明白:他们爱我,但他们更希望我坚强地长大。我突然勇敢地朝母亲笑了笑。火车开动了,我努力朝她挥手,而她也做着同样的动作。我相信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能看见彼此的挥手,蜀山蜀水就在黑夜中留下来,穿过一道又一道山洞如同穿行于山的心脏,巨风袭来长啸一声,我的血液永远燃烧着。因为我知道,儿行千里,父母的爱早已随风相伴。我永远都在父母爱的原野上行走着。
如同现在,回忆逝去的岁月,也是在爱中找到痕迹。
我无法确知前方还会有怎样的不幸或是痛苦,但我相信那片回忆中的土地将是躲避风雨的唯一去处。我也不能预言明天还有多少挫折与打击,但我会让那些爱与天真的岁月来包扎这尘世中的伤口。
岁月无情,大江一般过去,卷起千堆雪,撒落下来,映出昨天的美好,也映出今时的不堪。但我仍有幸,因为还有一种回声在时时召唤我不曾迷失的心灵,这成为我好好活下去,并充满希望的唯一理由。
一曲萨克斯《回家》不知从什么地方飘来,如泣如诉,缠绵凄艳。天涯寻梦人的永恒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