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编少女万事通(二) 第十一章 少女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主观因素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①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②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己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己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识驱散了。

③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2)客观因素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地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②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③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青少年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④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

通过前面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实质、活动和机制以及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a.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青少年。进而才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b.加强感情投人,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c.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d.加强以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理。

e.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

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

€€二、什么是青春期挫折综合征

医学上将儿童逐渐发育过渡到成年人的这一段时间叫做青春期,又叫青春发育期。

青春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着显著的变化。女孩的生理变化比较早,一般约9岁时臀部变圆,11岁乳房迅速增大,12岁个头突然增高,13岁左右月经来潮。不懂得生理卫生常识的男孩或女孩都会感到奇怪、羞涩或惊慌失措,而且他们都将从长期习惯于父母蔽护下的小家庭生活,逐渐踏入谋求独立生活的社会大家庭。

在这个特殊阶段,他们过去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性格、志、品德等心理特点,要重新接受社会实践的考验,并必须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加以充实、完善,才能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虽然生理和环境的改变促使着孩子们心理上的独立意向必须迅速发展,而社会实践和认识能力却往往跟不上,因此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在走向生活的道路上,常会遇到一些挫折。例如,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对异性开始注意、爱慕,以至到萌发恋爱的情感,但行为却受到家庭、社会道德以及羞涩、胆怯等自身心理上的约束,而产生各种矛盾,常引起焦虑、忧郁、烦恼等。

在看待新事物、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审美观点、穿着打扮、房间布置等方面也都因社会潮流的影响而显著地变化,父母应给予谅解和帮助。尤其是被家长百般宠爱的乖宝宝,大都心胸狭窄、意志薄弱、欲望较高,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一旦受到严重挫折,如升学考试落榜、失恋等,就可能出现“青春期挫折综合症”。

“青春期挫折综合症”是90年代才引起人们注意的现代病,它的早期表现是,自己觉得头痛、腹痛,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迟钝,成绩突然不降,并因此而迟到、早退、旷课或旷工。

本症患者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不易接受,并且反抗性愈来愈强。从置若罔闻、放荡不羁到公然对抗或不辞而别、流浪街头、乱搞男女关系,严重者甚至自杀或持械行凶等。因此,青春期发育的卫生知识不仅父母要讲,学校也应讲授,以消除青少年对正常生理变化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代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家中,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必定有一定的距离,家长既不能对子女一味迁就,任其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而不闻不问,也不能过于挑剔,甚至打骂、压制。尤其对有性格缺陷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少年,在他们的学习、待人处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加关心。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在学校中、社会上遇到的麻烦,让孩子们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挫折综合症”是介于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分裂症中间的一种疾病。所以宜细心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切莫误认为性格古怪或思想问题而贻误病情。倘若怀疑有综合症时应请教精神病学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一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学生怀有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为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称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紧张状态和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感在个体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较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对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大略可划分为两类。

1.主客观矛盾是导致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主观指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一旦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的要求,就会产挫折感。主客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物质生活需要与社、学校、家庭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同行竞争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平等的矛盾;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与纪律约束的矛盾;社交的需要与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之间的矛盾等。

2.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

中学生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挫折心理的一张温床。

既然生活中挫折到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那么对挫折心理进行调适就极为必要了。在挫折面前,我们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也更需要理智。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要善于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并在前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著名剧作家曹禹年轻时一心想当医生,三次报考北京医学院都名落孙山,随后他转向搞戏剧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

(3)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

(4)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我们要悦纳自己和他人他事,要能容忍挫折,学会自我宽慰,心胸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三、如何学会自制

这个女孩子身上集中表现了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情绪特征。这就是:

情绪常常是突然发生的,短暂而又强烈。这个时期大多特别敏感。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遇到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引起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这一点说明青少年大部分还像儿童一样,不能主宰自己。

但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又跟儿童不一样。引起儿童情绪变化的大多是生活小事,诸如爸爸没有买玩具、妈妈没有带她上公园之类。而引起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情绪变化的己不再是那些生活小事,而是那些关系到自尊心的“大事”。一旦自尊心得到充分表露,你们可能会兴高采烈;一旦自尊心受挫,你们又可能立即悲伤颓唐。

这个女孩子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损伤了自尊心,觉得那些“本来不如自己的人”都走到了她的前面,这极大地刺痛了她的自尊心。即使两次与男同学争吵,也同样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自尊心,为了显示自己与别的女孩子一样。

青春期由于心理还没没有完全成熟,人格还没有真正独,情绪上有一些起伏变化,这是正常的。人们不能要求你们也像成年人那样稳重平静,情绪上没有大起大落。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人情绪大起在落,经常处于反复无常、捉摸不定的变化之中,毕竟是坏事。它影响学习、有害健康、妨碍自己与别人的正常交往。在一个集体中,凡是情绪变化捉摸不定的,别人大多不愿跟他接近,他常常是狐立的。

因此,青少年朋友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情绪,决不能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的情绪。

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就不能过分地看重自尊心。自尊心是需要的,但过分自尊就会伤害别人。我们要自尊,但更要尊重别人。

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多读一些青少年修养方面的书籍,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知识越多,修养越高,情绪也就会越稳定。

要有效地控制情绪,重要的还在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心理承受力,逐渐做到在挫折面前,在困难面前,在不顺心的事情面前,不急躁,不激动,像一些有水平的成年人那样稳重平静而又是非分明。

青少年一定要尽快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快拥有独立的人格,尽快成长为心理成熟的人,逐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学习和工作上,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四、了解青春期的孤独

在人的一生中,再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的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被人接近和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青少年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面对世界、面对人生。他们一方面觉得兴奋好奇,充满进取的活力,另一方面他们对许多问题又迷惑不解,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答案,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支持。少女的这种强烈的心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感情无处交流,苦闷无处交流,苦闷无处宣泄,父母和老师对他们漠然视之,他们当然就会陷入孤独之中,终日抑郁不快。孤独感也就由此引发。

另外少女产生孤独感的第二个原因是由对人生的美丽憧憬引发的。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美丽憧憬的时期,他们把生活想像为一片春天的原野,山花烂漫,五彩缤纷,新奇而诱人,他们有许多美好的设想、计划、追求,然而一旦自己的憧憬破灭了,便会立即像被寒霜侵袭过的花蕾一样,无精打采地垂下头来,觉得孤独忧伤。

还有一些少女们的孤独感产生是因为人格还没有完全独立,还没有完全脱离儿童时代模仿的特点。例如,一位被同学称“忧郁女神”的女孩子,她觉得电影中忧郁的女主角、文学作品中忧郁的女主人公、舞台上忧郁的女歌星显得特别美,于是便模仿起来,独自一人,穿一套黑色的衣裤,披散着长发,一脸沮丧的神情……

少女们产生孤独感的最后一种情况只是缘于一种短暂的境。少女她们的心境犹如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阴晴多,今天活泼开朗,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明天却突然感到孤独忧郁,心绪变得很坏。由这种心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孤独感其实也没什么真实的内容,它大多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或暗示的结果,依然是青少年心理和人格尚未成熟的表现。

综上所述,青春期的孤独感是这个时期的一种心理特征,一部分有真实内容(如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关心和理解),另一种是虚幻的。但无论前者或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孤独感都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不过,我们的少女少男应主动防止孤独感的产生,一旦产生了也要尽早摆脱。因为,孤独感总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以宽广的胸怀迎接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在阳光普照下,潇潇洒洒、快快乐乐地成长、学习。

€€五、克服偏激急躁的方法

偏激就是个体的意见、主张超出适当的程度;偏激心理可理解为是一种盲目自信或主观偏执而导致情绪急躁的心理状态。急躁是偏激心理的一种反映形式。偏激的人一般遇事急躁、沉不住气。偏激心理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看形势“一团漆黑”;二是在是非面前感情用事,不是肯定一切就是否定一切;三是处理问题易走两个极端,不是左,就是右,对待人或事,说好就好得似乎没有缺点,说差就差得不可救。年轻人由于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偏激心理较成年人更严重,主要表现在情绪易激动偏颇;行为易冲动盲从;处理问题难以把握分寸;遇到刺激易失去控制。那么如何消除偏激心理呢?

(1)克服偏见

思想偏激的人易用主观构造的理想模式去套客观现实,因而脱离实际地苛求他人,求全责备。因此,要克服偏激,首先要克服认识的偏见,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其次要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他人的处境和困难。另外,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者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指手划脚地品头论足,而是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全面、客观地分析,既要看到问题,还要看到成绩;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2)冷静行事

偏激急躁的人易出现行为偏差,把好事办坏。如果知道自己有思想偏激、容易急躁的毛病,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提醒自己冷静、沉着、三思而行,切忌不要感情冲动,急于作出反应。

(3)学会等待

偏激急躁的人,常常盲目行事,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把事情搞糟。这就要求要学会等待,因为解决某个问题,完成一个任务,总是要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都成熟时再行事。

(4)善于自我调节

克服偏激急躁的毛病,还要善于自我调节不良的情绪。不良情绪会酿成大错。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的方法是:要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要为眼前的成绩得意忘形,不要因小事而伤肝动怒。要通过自我暗示法提醒自己在遇强烈刺激“沉不住气”的时候,要“耐心”、“别慌”、“冷静”、“要有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家风度。让家人和朋友在自己偏激急躁时,及时提醒开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六、克服羞怯的方法

羞怯是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特别是与陌生人或异性交往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拘束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从心理角度讲,羞怯的原因是神经活动过于敏感和缺乏自信,这固然与人的气质特点有关,但主要是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怎样才能改掉羞怯的毛病呢?

(1)增强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羞怯”,成为一个社交能手的人,才能敢于去说、去干、去争取成功。羞怯心理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不要自惭形秽,心里总想着自己的弱点,要有自信心,大胆地去说,去干。愈注意自己的缺点,就愈无法改善。

(2)加强锻炼,不怕议论

怕当众露短、出丑,被别人嘲笑,是一些人怯于在大庭广众中讲话,害怕与人打交道的主要原因,因此,就采取自我封闭的方法来藏蠢守拙。这样,越怕越退缩回避,越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就越被别人瞧不起,成了恶性循环。其实,任何人的演说、社交能力等都是经锻炼才逐渐提高的,关键在于能摆脱“怕”的束缚,去大胆主动地争取机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超越升华自己,使自己由被议论的对象成为被尊敬、欣赏、崇拜的对象。否则,将永远是一个怯弱、无能,被他人议论、瞧不起的人。

(3)讲究锻炼技巧

①加强预备训练,即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反复进行社交登场前的预备练习。达到内容熟悉、语言流畅,最后开会发言就心中有底,胆大不慌了。

②暗示性训练法。有时面临一种场合来不及先做准备,又自感心情紧张时,可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镇静、不慌、什么都不去想”,用意念控制自己的恐慌紧张心理。模仿性训练,即经常观察和模仿一些活跃、开朗、善于交往、泰然自若的人的言谈举止,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怕羞的弱点。

(4)牢记克服怯弱的法则

①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去。②训练自己盯住对方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③开口时声音洪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软弱,那么收场时也就软弱。④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⑤会见一个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⑥熟记演讲的首尾,那么你从头到尾都会从容镇定。⑦想方设法接触伟人,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⑧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获得克服羞怯的方法。注意,这些只是窍门与法则。首先还得精通本职工作,有能力才会有信心,也才有自己作为一个强者在社会上的价值。

€€七、如何让你更有自信

几乎所有缺乏自信的青年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模式:他们只看同一类的杂志或电影;从不改变自己的服装样式;拒绝听取不同的意见;总是躲在同一群朋友中间;不玩从未玩过的游戏;见到陌生人就举止失措;与异性谈话会突然脸红;时间观念刻板,离开预订的计划就感到茫然;无论干什么事,只要失败了就拼命诅咒自己;勉强维持不美满的婚姻;死死守住自己牢骚满腹的工作。

缺乏自信的女孩无一例外地拥有一颗过分夸张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女孩们的生活中尤其需要鲜花、掌声和喝彩,但问题在于她们就是得不到。

缺乏自信的女孩将一事无成,日子过不舒服,因为生活从来就不是摇篮。它不会用许诺去哄骗孩子,更不会滥施怜悯,锄强扶弱。如果你唯唯诺诺,毫无自信,优柔寡断,丧失远大志向,不敢超越环境和自我,那么你的生活必定黯淡无光。越是巴望奇迹来拯救自己的人,越是不会创造奇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历来只和敢于正视现实、迎接挑战、战胜危机的人结伴同行。

1.有所作为如果一个人不想断送自己的一生,那么就应该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在征服困难的同时证实自己。

2.积极尝试在生活中,因无聊、重复、单调而产生的寂寞会逐渐腐蚀人的心灵。相反,消除一些单调的常规因素倒会使你避免精神崩溃。积极尝试新事物,能使一蹶不振、心失望的人重新恢复生活的勇气,重新把握住生活的主动。

3,摆脱习惯屈从于他人意愿和一些刻板的清规戒律,己成为缺乏自信者的习惯,以致于使他们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应该认识到,你之所以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是由于你的懦弱和没有主见才养成的恶习。如果你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你会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地从老习惯中摆脱出来。

4.捕捉机遇缺乏自信的人相应地缺乏安全感,凡事希望稳妥保险。然而人的一生是根本无法订出所谓清晰的计划的,其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有条有理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火花,往往是在偶然的机遇和奇特的直观感觉中进发出来的,只有欣赏并努力捕捉这些英瞬即逝的火花,生活才会变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

5.敢于冒险就是要冒一些小小的风险。冒险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冒险精神,体会不到冒险本身对生活的意义,就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也就无法培养和提高人的自信心。自信在本质上是成功的积累。因此,瞻前顾后,惊慌失措,避免冒险无疑会使我们的自信丧失殆尽,更不用指望幸福和快乐会慷慨降临。

所谓的冒险,并不仅仅是指征服自然、跨入未知的士地、海洋及宇宙。在人类社会中,你会和种种不合理的习惯势力、陈规陋习狭路相逢,如果你坚持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那么你就在很大程度上冒了风险。甚至你想要小小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在冒险之列。关键是看你是否敢于试一试,是否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

假如生活中未知的领域能够引起你的激情,并使你做好一试的心理准备;假如人生真的如同一场牌局,而你又能够坚持把牌洗下去,不是中途退场的话,那么,每克服一个困难,你就增添了一分自信。

€€八、让自己的情绪降温

人的情绪可归纳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即七情。它们有时间短、动荡不定、强烈等特点。特别是在遭到天灾人祸、生活动乱、失恋、离婚、就业无门、考试落榜、人际关系紧张、身染重病、亲人病故、离退休及其他恶性突发事件,对人的情绪影响最大,最易损害健康和长寿。

这时候,每个人尤其是情绪容易波动的人,学习和动用心理学知识,自觉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对于顺利度过“情绪危机”,就显得特别重要。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应当正视现实,面对变革,热爱生活,增强对人生、对前途、对事业的信心和勇气。

在充满荆棘、坎坷、风雨、挫折与失败的人生旅途中,只有情操高尚,有远大理想、襟怀广阔、意志坚强、勇于拼搏的人,才能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才能主宰自己的情绪,不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情绪波动。

实践证明,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思想狭隘、情操不高、缺乏教养的人,最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总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并以它为核心,把需要、愿望、理想、目标同行动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并保持乐观和稳定。

(2)培养乐观性格性格开朗、诙谐幽默的人,对现实生活总有较强的适应性。即使惨遭失败打击等人生不幸,也容易想得开,放得下,坦然处之,减轻心理冲突,很快度过情绪危机。更不会为日常琐事、闲言碎语而耿耿于怀,苦闷烦躁。

(3)消除不良刺激消极情绪多是因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的,只要及时加以消除,即可使心理得到平衡。例如,为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万分,消除的办法是通过改善关系,与人和睦相处。

(4)疏导消极情绪涓涓细流不畅,会泛滥成灾。同样,一旦产生消极情绪,只有及时疏导,才不致积淀爆发。其疏导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法,即向亲朋好友畅开心扉,倾诉出内心的隐密,驱走忧伤、烦恼、痛苦,不致积郁成疾。

二是转移法,即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冲淡消极情绪。有人说:“工作乃是医治一切痛苦、不快的良药。”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转移目标。

(5)注意自我教育遇到外界刺激,强烈的消极情绪即将爆发时,立即提醒自己“要冷静”、“三思而后行”,或默念“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跟自己过不去”等警言,这样会收到驱云散雾、镇定情绪的效果。

€€九、如何克服感情用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遇顺心之事,心中暗喜,面露笑;遇烦恼之事,愁眉苦脸,闷闷不乐;遇伤心之事,鼻子发酸,乃至失声啼哭;遇激愤之事,怒火冲天,怒容满面。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

但是,人的感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情绪或情感,它受理智的控制和调节,感情的表现必须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规范或风俗习惯。如果任凭感情自然发展和显露,不系之以理智的大绳,干出违背社会规范或风俗习惯的事来,习俗上称之为“感情用事”。例如,女青年谈恋爱,被对方的甜言蜜语所惑,感情发展迅速,进入热恋高潮,与对方发生了性关系。但后来对方又将自己抛弃了另求新欢,这就是感情用事。

当然,这是程度比较严重的感情用事,而生活中多数是属于程度较轻的感情用事(即不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冲动,使其造成不良后果)。

那么,如何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自我暗示法

人具有对自己的主观世界或心态进行知觉的能力。当人们知觉到自己属于“感情用事”者时,就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改正。遇到愉快或烦恼之事而处于激情状态时,就应该进行自我暗示:“我有感情用事的毛病,不能再轻举妄动,应当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理智地对待此事。”

通过自我暗示,达到产生“压抑作用”的效果,即把不被社会允许的念头、情绪情感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无意识中去。这是克服“感情用事”毛病的最基本方法,其方法都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

(2)反向作用法

即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感情冲动而有意识地做出相反方向的举动。如情侣闹矛盾,总想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吵架或打斗,但这只能使关系越来越糟。

如果相反,暂时违背心愿地对对方好一些,更关心体贴一些,对方就会改变态度。待双方冷静后,两人再沟通,不满情绪就消失了。

(3)宣泄作用法

“自我暗示法”和“反向作用法”都只是起到暂时压抑能量——情感冲动的作用,问题本身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最终解决问题必须对积蓄于内心的能量予以“支出”或“释放”,寻找适当的机会,进行感情宣泄。如事后与当事人沟通,向第三者(自己依赖的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等。这样,既能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又能使自己的心态恢复平衡。

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例如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生活的经验定势,较好地进行常规的工作与学习。但是有些人却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另外一种心向,即对己经是很熟悉的情况或人反而变得很不熟悉了。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定势错位”。

定势错位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也是个体的病态心理活动,它产生的原因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有:

(1)社会生活中目前还存在着腐败、堕落、犯罪、欺诈、虚假的现象与行为。这些社会毒瘤,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散发着霉气,污染着社会环境,侵蚀着人们纯洁的心灵。假、假药、假人、假话……随处可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步总结了一些反面经验,以倒错的眼光来看世界,于是就出现了定势错位的现象。

(2)在当前市场经济驱动下,内地向沿海学习、沿海向港台看齐。这样做本无可厚非,因为在技术、资金方面与先进地区联合,这对内地和不发达地区来讲是一种需要,可以大大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开放中,有的人放弃自身的优势与良好的传统去迎合某些海外口味。例如,不写简化字,偏要写繁体字;不写汉字,却写英文;不讲普通话,学说粤语腔调,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定势错位。

从主观上看,个体的推理错误是定势错位的主要原因。推理是由原因推断结果或由结果归纳原因的思维方式,推理源于认识,认识错误导致推理错误。有些人分不清主次,以偏概全,对客观现实作出错误推理,个体的社会经历也是定势错位的原因。

另外,短视、媚俗、媚外的价值观也会导致个体丧失立场,降低道德水准,颠倒是非,去迎合一些与现状相关的观念与行为,出现道德定势、心理定势、行为错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

定势错位的危害极大,对个人而言,可能会导致信念丧失、心灵空虚、斤斤计较、算计他人、不思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人际关系而言,会导致人际间的不信任、摩擦与冲突,酿成家庭、邻里及同事间的感情悲剧;从社会来看,它与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公道的衰退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纠正错位的定势,以一种健康的心态与行为去工作、学习与生活。

定势错位的自我调适,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定位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观念的确定要加强学习,从圣人先哲的著作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从社会楷模的言行中去学习做人的道理。同时要善于思考,思考能帮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社会发展主旋律,能站在较高的角度看待人生与社会,以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事物中作出正常的选择。

(2)要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

有修养的人往往能“一日三省吾身”。有“慎独”的人格,绝不“跟着感觉走”。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而不去媚俗、媚外、迎痞。

(3)真诚相处,交流思想

俗话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这正是人缘好的关键,只有交心才能使人感到真诚,只有交心才能换得对方的真诚。因此,在交往中切忌虚伪,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4)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朋友之间相处应当互相尊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由于兴趣爱好不同,生活观念、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但这不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通过理解达到尊重和求同存异,这是敬仰性吸引和接近性吸引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依存关系。

(5)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但是在与众多人相处时难免遇到各种不同的人,有的甚至有误会,甚而有成见。这时特别需要我们能够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显示正直忠厚的气度,博得大家的厚爱。

(6)学会批评的艺术

人与人之间相处绝对不会没有矛盾,有了意见怎么办?大吵大闹翻脸不认人不足取,埋在心里不屑一顾也不足取。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力的武器,批评时应当学会原则问题绝不妥协,方式上应和风细雨,从团结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如果能运用些幽默风趣的方法,那就更令人满意了。

€€十、如何才能合群

合群就是与别人合得来。合群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具有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人接受的社会适应性特点。合群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封闭自己,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同时,合群的人往往是善解人意的、热情友好的,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反面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等)。因此,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多知心的朋友。

但是,生活中也确实常有些人过于洁身自好,或自命清高,不好交往;有些人过于自卑,缺乏积极从事交往和活动的勇气,总以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孤僻内向,离群索居。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不仅有碍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因而不适应以社交作用时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为特点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退缩感和孤独感,从而也有于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不合群的性格呢?

(1)学会关心别人

如果你期望被人关心和喜爱,你首先得关心别人和喜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克服了困难,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且,由于你的关心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反应,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了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除了关心别人以外,有了困难你要学会向别人求助,因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你的心理当然就会从紧张转为轻松,这不仅使你懂得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由于你的诚挚的致谢,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这就沟通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2)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人际交往中。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正确,你的行为就越自然,表现也越得体,结果也就越能获得别人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帮助你克服自卑和自傲两种不利于合群的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知人之明”对于合群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在评价别人时难免带有主观印象,结果常常因此而“失真”。比如,人们常常根据对方的一些个人资料,(如籍贯、职业等)来推断此人的性格,如认为对方总是斤斤计较,小气万分的。这种错误的人际知觉,当然使你难与人和睦相处。因此,只要你能认识到这些人际知觉中的偏见并不为之所困,你就能合群了。

(3)学会一些交际技能

如果你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失败,则由此而引起的消极情当然会影响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学习一点交往的艺自当有助于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几种文体活动技能,如跳舞、打球之类,你会发现自己在许多场合都会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

(4)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庄子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相处时,当然不应苛求别人,而应当采取随和的态度,但那是有限度的。因为随和不是放弃原则,如果那样,根本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无从使自己合群了。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办法,是在平素的接人待物中,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别人就会知道你的作风,而不会勉为其难地要你做你不愿做的事,而你也不会因经常需要拒绝别人的要求而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了。

(5)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肇始于相互间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态度上的沟通。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孟子说得好:“爱人者恒爱之”。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无数友情的手握住的。

€€十一、如何打开自己的心扉

过分、浮夸的感情并不可取,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生活中正打动我们内心的人和事也装做视而不见。把感情封闭起来,戴上所谓成年人的千篇一律的面具去生活,只会使我们的生活腐败变质。

人类的内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结而成的,所以我们才能在邻居或朋友之间建立起诚挚的友谊;才能在夫妻间建立起成功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社会也才能通过感情的纽带协调转动。真挚的感情无影无形,但它却比任何实际的东西都更有价值,正因为如此,寻找失落的童年时的笑声和真情,也才会成为人们历尽磨难后的梦想。

天性天朗、热情、奔放的人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追求少年老成的效果,以致于制造出一副扭曲的性格,它比肢体的残疾更令人悲哀。装出一副老于世故的外表和麻木不仁的面孔去迎合某种观念和大众化的口味,是脆弱、怯懦的表现。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注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并大胆表现它是美好和幸福的。

当我们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想把它封闭起来时,我们有必要反躬自问:我怕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更自由、更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面具里?

为了你生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请你摘下成年人的脸谱,重视你的内心吧。

(1)信任他人

如果你对新结识的人表现冷淡,这往往意味着你对人的信任感和孩子般天真的直觉已被自我封闭的重压毁灭了。那么,你就不会从你周围的人们中获得乐趣。

这时,你应该放松自己紧张的生活节奏,不妨和初次见的人打打招呼;或者在你常去买东西的小店里和售货员聊;或者和刚结识的新朋友一道参加郊游。努力寻找童年时交友的感觉,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时每刻都疑窦丛生。

(2)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

孩子们常常发出无缘无故的笑声,他们的烦恼从不闷在心里。我们常常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伤脑筋的事压得两腿打颤。其实,生活中果真有那么多的烦恼吗?许多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我们把它放大了而己。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这没关系”,这样,我们的生活里就会常常充满开怀的笑声。

(3)顺其自然地去生活

不要为一件事没按计划进行而烦恼,不要为某一次待人接物礼貌不够周全而自怨自艾。如果你对每件事都精心策划,以求万无一失的话,你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封闭起来了。你己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是一副什么样子。

应该重视生活中偶然的灵感和乐趣,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有时能让自己高兴一下就行,不要整日为了一个明确目的,为解决某一项难题而奔忙。

(4)不要为真实的感情梳妆打扮

如果你和你的挚友分离在即,你就让即将涌出的泪水流下来,而不要躲到盥洗室去。为了怕人说长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掩饰起来,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道理。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是这样,遵从你的心,听取你心灵的声音。正如巴鲁克教授所说,这样即使做错了事,我们也不会太难过。

€€十二、怎样减轻心灵的负担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可来自于各个方面,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如家庭生活的负担,学习的繁重,人际关系的紧张……

总之,不论年长、年少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压力感。虽然这是社会文明时代产生的一种自然形态,但是,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往往会造成某种障碍或生理机能失调,看上去也类似于病态。因此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是必要的。

为了减轻精神压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

人生活在社会中,有点压力是正常的,比如一个习惯于紧张工作的人,一旦退休却感到非常不适,觉得无聊,甚至苦恼。长期的养尊处优,没有压力感的人实际上很难经受环境的考验,会加速肌体的衰退。因此对来自正常的压力并不需要全面排除,但是,应当有个尺度,太大的压力,太重的心理负担当然要想办法减轻了。

(2)主动疏泄

当感到压力太大时,应当学会主动疏导发泄,把自己的体验讲给亲人、同学、朋友,让郁闷释放出来,这样就会觉得有所安慰。

(3)调整转移

参加文娱或体育活动,增加自己的兴趣,调整自己的情,以豁达的心情面对现实,乐而忘忧。

(4)重新评价

这是指对自己或客观事物而言,当需求与可能之间发生矛盾时,必然要有所取舍。若事与愿违就要进行重新评价,不能期望值太高,更不能盲目追求,急躁从事。在受到困扰时可暂时避开,在心平气和时再思考,不要钻牛角尖。

(5)增强信心

为此,应当加强意志和魄力的训练,培养自己不畏强手,敢于拼搏的精神。

除此以外,还应当注意生活节奏的调节,加强休息,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精神压力就会减轻了。

€€十三、少女怎样进行自我调节

现代青年女性正在体验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客观地讲,她们身心所承担的压力通常要超过男性。由于女性的身心条件及其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她们在许多领域都无法与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她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又很高,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调查表明,青年女性中,绝大多数争强好胜,心气儿高,但在个性、情绪和能力方面还没有具备相应的条件,于是在过高的追求中遇到挫折时,便怨天尤人,不能承受现实,以至出现心理障碍。

据了解,少女常见的不适应就是感到疲劳。这是一种莫其妙的疲劳,她们常常自觉身体虚弱无力,即便多休息也不容易缓解。除此之外,还有头昏、困乏、偏头痛、痛经、月经不凋等常见症状。

心理上的不良症状更加复杂,因为它较之生理上的不适更加难以辨认。少女们偶然感到烦闷、不快和失眠等现象,应该说是正常的,但如果长期如此,或频繁发作,或出现暴躁易怒、焦虑,没有原因的悲伤,难以集中精力、伴有失落感等,则说明已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疏通或找心理医生治疗。

(1)学会休息

休息并不是简单的睡觉或不干活,它应该是一种对精神和肌体的有效调节。

(2)生活有序

要想心身健康,精力充沛,就必须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其最好的办法是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尽量避免使自己的生活一次做过多的变化,防止过度疲劳。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调节,有些女孩子因为过度紧张忙碌,常常以方便面代替正常的饮食。殊不知,常食方便面会造成营养不良,使脑供血不足,影响充沛的精力,以至恶性循环。如此,不仅不利于工作和身体,还会影响其质量与健康。因此,再忙,也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吃饭时间应尽量有规律,即定时定量,不过冷过热,不一饱一饥,以免伤害胃肠。

(3)努力超越

所谓超越,实际上是一种合理化的方法。生活中没有解开的结,遇到问题,不要急躁,更不要抱怨、气馁。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在个性上克服依赖、狭隘、虚荣、过于好强等恶习。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突破口和最佳处理方式,切不要钻进牛角尖儿,愁苦郁闷而不能自拔。要学会自我安慰,凡事以宽心、大度处之,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从而摆脱生活中的烦恼。

€€十四、如何才能使情绪高涨

以往认为忧郁症病人总是中老年人,但近来发现,年轻人也并不少见。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沮丧、萎靡不振直到有自杀念头,甚而最终自杀,都是忧郁症的表现。

患了忧郁症应找医生诊治,但是,如果自觉近日情绪有些不佳,也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先做起来

把每天起床到熄灯要做之事写下来,不论吃饭、洗澡均一一列出;如果事情较复杂,则可分解为小的几步骤。要记住,等到有想做的念头才做是错的,而应先做起来,才有可能做下去,因为忧郁者永不会有想做什么的念头。

(2)帮助别人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帮助他人时会感到自我的价值。同时帮助他人必定与人接触,也是对抗忧郁的办法,因为忧郁者总是与社会隔离,与他人极少往来的。

(3)笑口常开

忧郁者通常停止一切娱乐,这是忧郁更严重的原因。研也证明,人们的行为决定人们的情绪,整天不苟言笑,情绪也必定受到影响而处于低落状态。所以提议忧郁者走路不要拖拉着足底,应步伐轻快;不要低头缩颈,而要昂首挺胸;不要愁眉苦脸,而要笑口常开——甚至先假笑也能促发真笑的到来!

(4)坚持运动

用不着剧烈运动,只要比一般行走稍快一些的轻快步伐就有心理安抚功效。此外,慢跑步、骑自行车、游泳也都能增强自信,改善情绪,有提高活力的作用。这些都是忧郁者极为需要的。每周坚持体育运动3-4次,每次历时20分钟即可收效。

(5)振奋精神

忧郁者要避免黑色和深蓝色服装及环境,多接触鲜艳色彩有振奋精神作用。

(6)音乐疗法要是你想排除忧郁,先听使人忧郁的曲子,3-4小节之后逐渐改变乐曲,直到与你所需要的情绪相似的曲调。不要一开始就找欢快的曲调。

(7)饮食疗法

忧郁者不能靠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来振奋精神,这是饮得越多越使人忧郁焦虑的物品。倒是吃蛋白质食物如贝壳类、鱼、鸡、瘦肉,可以使人振奋起来,少量即有效果。

(8)亮光不论蓝灯光还是白灯光都有好处,不须在阳光下曝晒,只要多在户外活动,室内保持充分亮光就有作用。

€€十五、排除消极的暗示心理

暗示,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意识,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的古代成语故事中,“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等都是心理暗示在起着微妙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暗示对于人体的生理机能有明显影响。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设计一个两端平衡的跷板,让实验者躺在上面假想自己骑自行车“蹬”脚蹬。虽然身体未动一丝一毫,但不断的自我暗示使没有外力作用的平衡跷板朝脚底倾斜。原来假想的意向性运动使下肢血管扩张,血流向下肢,敏感的跷跷板就发生了变化。

消极的暗示作用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及人体生理机能并造成疾病。许多神经衰弱官能症,往往是由于自我暗示而加重的。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你反复播放“消极的心理磁带”,便会养成根深蒂固的消极模式,使自己在意识或无意识中发生动作和行为。

性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告诉我们,青年男女彼此向往与追求,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在与异性接触中,男女青年都会出现性欲望与性冲动,这是青年在发育中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与异性有关的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知觉。思维。想象与情感而引起或者增强了性欲望,从而感情表现得特别丰富,有时候甚至是想入非非。

这种情况如果时间短暂,就不应大惊小怪,从生理和心角度讲,对性欲不应处处压抑。而应通过社会可以接受的式来发泄,如记忆等。

如何消除消极的暗示呢?

(1)唤醒体内积极的暗示作用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自卑暗示心理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时,默念或默记“自己是心理健康者”数十遍乃至数百遍,并且做到持之以恒,积极的暗示就会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达到健全心理机能的功效。

(2)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

多和人交谈、接触;在和异性接触中切勿太敏感,对异性言谈举止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化解释。交往的对象不要集中聚焦或单打一;正确处理好恋爱和事业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和异性的接触就会变得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并把和异性交往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十六、排除羞涩和胆怯

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某种程度的羞涩和胆怯,不过有些人表现得特别严重。

实验证明,具有强烈羞怯心理的婴幼儿在遇到一宗突发事件时,心跳频率比正常婴儿快,延续时间也较长。羞涩心理有先天的因素,具有这种先天因素的婴儿长大后也往往带有极端羞怯型特征。

影响人的心理、个性、性格的因素很复杂。但是,不管这种心理是不是天生的,我们总是有能力纠正自身不良的心状态和性格类型的。羞涩心理会大大妨碍与他人交际,会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以至缩短寿命。

为了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感,建立起正常的自信心,医生和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建议:

(1)有意识地多和周围的人接触

在和别人交谈中不要踌躇、畏缩,要相信自己说的话和别人说的话是同样重要的。

(2)和别人接触时,多想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忘掉你自认为可能的缺点和弱点,甚至不妨把优点列成表,每天提醒自己,以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事先想好你想说的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显示自己这方面的经验和技能。

(3)多做深呼吸

如果你在人多的场合感到羞怯、恐惧时,可以立刻做几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听听他人的谈话。要牢记住,别人也与你一样关心着自己留给周围人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

事实上,可以说没人真正彻底地克服了羞怯心理。但是,大多数人学会如何带着它一起生活。向别人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像政治家、名演员这样一些大部分时间都在众目睽睽下度过的人也承认,面对公众时,也常出现羞怯感,他们每天都在同羞怯心理作斗争。

努力克服和控制着羞怯心理,会带来很多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是向别人提供一个进一步了解你、关心你的机会。

无疑,在克服羞怯心理的初期,会使羞怯者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但一旦成功克服羞怯心理,便会在和别人交、或个人前程上踏上平坦的道路。实际上,克服羞怯心理不困难,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有智慧的生物。

€€十七、怎样克服病态的怀旧心理

怀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例如思念故乡、故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对故土的思念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

但是社会中有一些人以另一种方式怀旧。他们认定今不如昔,生活在今天,而志趣却滞留在昨日,一言一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怀旧称之为病态怀旧心理现象。

病态怀旧心理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社会原因来看:由于社会结构与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资源与利益重新分配组合,社会地位与经济利益受到冲击的那一部分人,极易产生失落感,但又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怀旧的方式来表达现实的遗憾。

随着现代文明和大都市的大规模崛起,原有的生活环境在无情地解体。在大城市人们告别了四合院、胡同、里弄,但又被困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在乡村,诗篇一样的田野,不断被公路、铁路吞噬;工业污染了大地;电视使世界和人们接近,却又使人们的心灵彼此疏远。这一切都使一些人感到不适与恐惧。

从主观方面看:怀旧实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躲避和遁逃,怀旧是一种特殊的机制。它把我们所不想回忆的痛苦和压抑隐藏了、忘却了,以致于我们自己永远不会再想起。另一方面,它又把我们过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大大强化、美化了,以致于人们在几次类似的回忆后把自己营造的回忆当作真实。

怀旧起源于个人的失落感。失落导致回首,以寻找昔日的安宁与情调。

病态怀旧心理其主要表现有:

(1)依恋过去的事情

保存大量的旧照片、旧服装、旧书、旧报纸;给孩子取旧时代的名字;有些饭馆酒楼仍取的是知青时期“向阳屯食村”、“黑土地酒家”、“老三届饭馆”、“北大荒火锅城”之类的旧名称;流行歌曲的歌词也越来越“土”,什么“篱笆墙”、“牛铃摇春光”、“向你借半块橡皮”,歌曲创作向童年、乡村延伸。

(2)依恋过去的友人、恋人

有人十分热衷搞同乡会、同学联谊会。这包括幼儿园园友、小学校友、中学校友、大学校友……

(3)依恋过去的经历

有的人过分看重过去所取得的功绩,把所获得的奖状、勋章、奖品保存得完美无缺,时常追忆当年那辉煌的经历。相比之下,现在这荣誉的光环正逐渐在消失,心理时常有失落感。

病态的怀旧行为阻碍个体适应环境,对社会变革产生阻力。在人际交往中只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难以做到“结识新朋友”,个人的交际圈也大大缩小。有病态怀旧行为的人很难与时代同步,这有碍于他们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应进行适当的调节。

病态怀旧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有:

(1)积极参与现实生活

如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活动,要学会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

(2)寻找最佳结合点

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不忘老朋及发展新朋友,继承传统厉行改革等。从新旧结合做起。

(3)发挥积极功能

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宁静、维持心灵平和、返朴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因此,也不应对怀旧行为一概反对,正常的怀旧还是要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