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成大事者一定都十分勤奋刻苦,因为他们深知,勤奋是成功的惟一捷径。勤能补拙,养成"勤"的习惯,对你的事业有益无稗。勤俭的人,终究会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成事在人。这是俗语,也是真理。一件事、一项事业,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实不为过。所以,养成勤的习惯,对于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是必须的。
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的艰难曲折,人在旅途上,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他肩负着人生的使命,他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体味人生的意义,无怨无悔地走进坟墓。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走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天才做到的亦或是没有做到的事,勤奋都可以在生命里令你做到。圣贤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奋造就的。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轻轻地笑了。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主观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项。"高处不胜寒"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世上成功之事,缺了勤就会变得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
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就,而勤勉耕耘也就得出了丰硕的果实。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其父司马谈死后第三年被任命为太史令。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史书,通过网罗天下的旧闻轶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终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如饥似渴的读国家珍藏的书籍,同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完成这部著作。
有一天,上大夫壶遂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有点不明白,就问:"子长,听说你想写部史书,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没日没夜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
司马迁说:"先父在世的时候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写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先父去世了,这件事我应该承担,我要当仁不让,也不敢谦让啊!"壶遂理解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了解他的心思后,他高兴地点头说:"子长,我明白了。你是要把这盛世的美德发扬光大,真是在做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
不久,司马迁开始写作了。他既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他认真整理自己亲手调查来的事实。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真实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史记》诞生了。它把远古时代的黄帝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全部记录下来,气魄宏大,比起《春秋》有过之而无不及,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由于勤奋,司马迁写出了《史记》,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亦是因勤而成的。
司马迁小时候记忆力并不特别好,他和他的兄弟们一起上学的时候,对于学过的功课,兄弟们很快都能背会,纷纷跑出去玩。司马光往往还不能背诵。但是,他一点也不着急,对同伴的游戏打闹也不羡慕。到了晚上,他一个人钻到帐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直到完全学会了才休息。就这样,他背诵文章的好习惯直到晚年他都保存着。每当他骑马走路或是夜里睡不觉的时候他都会重复这一习惯,默默背诵。
两部历史著作,都出自勤劳者之手。而纵观历史,到处都是勤劳者汗珠的闪光。历史是勤劳者的历史,由勤劳者来执笔。而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是如此。青年人要养成"勤"的良好习惯。
因为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
有这样一则令人欣赏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农,临死的时候,他把他的三位儿子召集到床前,对他们说:"我老了,我很快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不知道你们能否在我去世之后比现在过得更好?我担心将来你们会受苦,因此,在我们家的那块地里,我埋下了一坛金子,这是我一辈子积攒得来的,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分了吧!"
当老人于几天后死去后,他的儿子们便一齐在老人所说的土地上挖金子,然而,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坛金子。儿子们失望了。恰逢播种的季节,带着失落的心情,儿子们将那块地进行了耕种。
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的季节来临了。由于儿子们深翻了地,地里的庄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儿子们此时才恍然明白了老人的深意。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但金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唯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而努力它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获得成功的赢家。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打开了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只弥补你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他们的制作拿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说:"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洞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无足轻重。另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道理。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一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他年青的时候却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了改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的时候就跑到山项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自己的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但是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毛病的同时说出了一口流畅悦耳的话音,从而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的。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那么大的障碍也会被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勤奋一点点的挖掉,如果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的话。勤奋面前,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定的山也都会被"移走",成事成功只有勤,踏实勤劳,才能获得真正的东西,从而助你走向成功。
青年人要勤,就要忌"懒",忌"惰"。懒情是人的本性这一,稍不留神就会流露出来。所以青年人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因为人生短暂,懒惰如自杀。
勤奋的人瞧不起懒惰的人,心灵的恬静是勤奋的人始终追求的,而懒惰的人却是始终沉湎于肢体的舒适之中。怕吃苦怕受累是懒惰者的症状,一无所得,受人嘲笑是懒惰者的下场。
清朝某县有位姓王的青年,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家排行第七。他从小就爱慕道术,听人说崂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背上书籍前去学道。
王生登上一座道士庙,在清幽静寂的庙宇中,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只见这位老道满头白发垂落到衣领,但精神清爽豪迈,气度不凡。王生连忙上前磕头行礼,并且和他交谈起来。交谈中,王生觉得老道讲的道理深奥奇妙,便一定要拜他为师。道士说:"只怕你娇生惯养,性情懒惰,不能吃苦。"王生连忙说:"我能吃苦。"老道的弟子很多,傍晚时他们都来到老道这里,王生一个个作揖见过,便留在了庙中。第二天,王生拿着老道交给自己的斧头在师父的吩咐下随众人上山砍柴。
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茧子,他忍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终于,又过了一个月后,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却不向他传授任何道术。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辞说:"弟子从好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投拜你,我这一片苦心不指望学到什么长生不老的仙术,但您不能传些一般的技术给我吗?现在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每天不过是早出晚归在山里砍柴,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老道听了大笑说:"我开始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断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听老道这样说,只好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劳作了这么多天,只要师父教我一些小技术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问:"你想学什么技术呢?"王生说:"平时常见师父不论走到哪儿,墙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学到这个法术就满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了他,并领他来到一面墙前,向他传授了秘诀,然后让他自己念完秘诀后,喊声"进去",就可以去了。王生对着墙壁,不敢走过去。老道说:"试试看。"王生只好慢慢走过去,到墙壁时被挡住了。老道指点说:"要低头猛冲过去,不要犹豫。"当他照老道的话离开壁再猛向前冲到墙壁处,真的未受阻碍,睁眼已在墙外了。王生高兴极了,又穿墙而回,向老道致谢。老道告诫他说:"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说完,又送他一些路费,就让他回去了。
自称得到崂山仙人传授的王生在家中自得不已,可以穿越厚硬的墙壁而畅通无阻。他妻子不相信。于是,王生按照在老道处学的方法,离开墙壁数尺,低头猛冲过去,结果一头撞在墙壁上,立即扑倒在地。面对自己头上的鸡蛋大的包和妻子的嘲笑,他又羞又恼的同时又止不住骂老道无良心。
生性懒惰,却还想得道成仙,这无疑是行不通的。懒惰不改,要想获得成功,也是会碰壁的。如果说王生的遭遇是一个懒惰者的遭遇,那么王生所得的教训就是所有懒惰者的教训了。
而下面这个小故事,则更传神地刻画出了懒惰者的心态。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老农回答说:"上一次我要砍树的时候,风雨大作,结果,那些树未让我费力就倒了。"
"您真幸运!"
"你可说对了。还有一次,在暴风雨中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所以这次我准备等一场地震帮我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懒惰者,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其实,幸运只给勤奋者,等待只会浪费时间,等不来生命。懒惰,其实就是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送入虚无,而不想做一次奋斗,拯救自己。懒惰作为一种浪费,浪费的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生命。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时勤一些将来受益无穷,相反,若懒惰一些,后患也将无穷。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机会让懒惰得逞的。
青年人只有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勤是通往成功的惟一捷径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予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儿的让人精神为之振奋之事。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在每个成功者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劳可好的习惯。
鲁迅说得更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天道酬勤,"笨鸟先飞,尚可领先,"何况并非人人都是"笨鸟"。"勤奋",使青年人如虎添翼,能飞又能闯。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社会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强大。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成绩的得来可不像老鹰抓小鸡那样容易,而是勤奋学习得来的。停滞一步便会落后于人。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这里的人的勤奋学习的精神,应该对青年人有所启发,让我们来共同看一看吧。北大学生普遍形成勤奋的学风。很多同学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去睡觉,去图书馆、教学楼苦读,长年不懈。
北大人不但勤于学习,还勤于思索,勤于社会实践活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始终是北大精魂里长流不息的血液,他们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社会……并为之付出相应的行动。每逢寒暑假,他们都不放过学习的大好机会,或留在校园中读各类书籍,以强化专业、拓展学识;或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南闯北,了解祖国各地的方方面面,大有一番"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比如,中西部发展协会,在1997年寒假期间就曾奔赴湖南沅陵做社会调查,以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北大,有很多人的故事(即使他们是平常的一名学生),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孙树立,1986年考入了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力学专业——北大力学系力学专业,他以优异的成绩和工作能力获得了首届光华奖及优秀毕业生奖,并以班内第一名的成绩免试推荐上本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又被免试推荐为博士研究生,专门从事计算力学方面的研究。自1989年起,孙树立就开始参与袁明武教授领导的大型微机结构分析通用程序sap84的开发、研制和维护工作。研究生阶段,他在高层建筑领域开发了空间剪力墙单元,改变了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简化模型不能处理复杂多变结构的状况,达到国内领选水平,得到工程界的肯定。根据这一成果完善的sap84成功地运用于许多高层及复杂结构工程计算中,效果良好。1993年,孙树立又在前人的非线性有限元伪弧长求解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该算法具体的数值求解方案,真正完全、高效地实现了伪弧长算法。另外,他在常旋转自由度的有限单元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综合了众家之长,提出了新的模型和观点,还独立开发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程序》。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他的为人正如他的导师袁明武教授所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1994年到1996年初,他曾作为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公派到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他在香港所选的功课成绩全部都是a等,那里的老师以优厚的待遇真诚挽留,却被孙树立谢绝了。在学习期满后他坚决地返回了北大,继续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12月6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筑奖学金1996年度特等奖,成为1996年度北京市众高校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这在全国也只有十人。
而他的成功,还是从勤奋为捷径而得来的。
钱穆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是从乡土中走出来的国学大师。他1931年到北大任教,之后又随西南联大到西南后方,直到1940年离开昆明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这期间也曾在清华兼课,可以说是对北大、清华两校都有影响的国学大师。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非学院派;他没有留过洋,他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乡村。他是从乡土中完全靠自身的努力走出来的史学巨擘。他在中小学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考据、训诂亦极嗜好,终身以史学为归宿。
他的勤奋是很有特点、也很有代表性的。
他无论是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都要看书,不分严寒酷暑。夏天为防蚊叮,他学父亲把双足放在水中坚持夜读。又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科学安排时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时间思考问题,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四点后必在寝室静坐,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杂念,专心攻读和思考。
语言学专家王力教授也自有其一番激人奋进的经历。
王力教授常常向青年一代传授他的治学之道。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刻苦勤奋。他年轻时夜以继日地看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打下了后来做学问的基础。他24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高龄开始学日语。这种精神使他后来精通六国隔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文革期间,王力遭到批斗,晚上坚持著书立说。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进度,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正是勤奋刻苦地学习,才使得王力教授博学多才而且硕果累累。
王力教授一生写了40多种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共上千万字(译著不计在内)。他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的广阔领域,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无论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发,无不是用勤劳的学习而获得的。
王力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文字改革、汉语规划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积极领导汉语教研室对语言文字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从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说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这"天才"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勤奋学来的;如果说成功,王力教授也可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了,而这成功的途径,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来冲刷的。惟有勤奋、努力,不停地学习,进步,成功的征途才会少一些弯路,才会少一曲折。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一个"勤"字。青年人要养成勤的习惯,惟有如此,才会在成功之路上少走一些变路。
※※幸福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毂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八十年代的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明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地工作中,她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
梅贻琦的父亲梅臣(字伯忱)只中过秀才,后来沦为盐店职员。梅臣生子女各五人,贻琦为长子,一九〇〇年(琦十一岁)随父母至保定避庚子之乱。秋后返津,家当又被洗劫一空,父亲失业,生活困难。一九〇四年,梅贻琦以世交关系入天津南开学堂读书,成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得意门生。在校期间一直是高材生,一九〇八年毕业时名列榜首,他的名字一直被铭刻在南开校门前的纪念碑上。毕业后,被保送至保定"直隶高等学堂"。
一九〇九年夏,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招考第一批庚款留学生。梅贻琦以优异成绩中取。十月赴美,成为清华"史前期"的第一批学生。抵美后,入吴士脱工业大学(worsec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习电机专业。在校期间勤苦攻读,且省吃俭用,常把撙节下来的余钱积少成多寄回贴补家用。一九一四年夏,梅贻琦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并被选入"sigma xi"(美国一种专为奖励优秀大学生的组织)。在美期间,他曾担任过留美学生会书记、吴士脱世界会会长、《留美学生月报》经理等职。一九一五年春回国,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服务半年,九月,即应母校清华之聘来校任教。一九二一年,他利用休假机会再度赴美,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物理一年,一九二二年秋,"遍游欧洲大陆"后返国,继续在清华任教。
一九二五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梅贻琦担任物理系的"首席教授"。翌年春,教务长张彭春辞职,师生群起挽留,发展成一场"校务改进运动",成果之一是从这以后教务长一职不再由校长指定,而是由全体教授公选。四月,梅贻琦被公选为改制后的第一任教务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只有汗水的结晶,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出未来。
"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蔼可亲、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也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让我看看你能干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向认为,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劳动是保持良好品德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工作、尊重劳动,才能抵御各种卑劣思想、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抵抗各种低级趣味的引诱。我想进一步说明,只有热爱劳动、尽职尽责,才能摆脱由于沉溺于自私自利之中而带来的无数烦恼和忧愁。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
有些懒惰的人总想干点轻松的、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的"、"简单的"事情对于懒惰者而言也会变得很困难、很艰难。那些一心只想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总是对高尚的、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他的私欲、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就会在他的大脑中膨胀起来,这种人的心思本来可以用在有益的、健康的事业上,结果都由于私心杂念过于膨胀,自己的心智脑力被各样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地耗费了,许多无所用心的人的脑力也是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只有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竟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千万不要陷进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和夭夭。工作,勤奋地工作;劳动,愉快地劳动,总是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
沈从文曾经长时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工作。他自己的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种辛勤工作便我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生活待良好习性,这些良好习性使我终身受益无尽。
那些形成了工作习惯的人总是闲不住,懒惰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于情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终止自己早已习惯了的工作,他们也会立即去从事其它工作。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要有勤的习惯来付出你的辛劳汗水,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春种秋收,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做事、成就事业的一个规律。凡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想享受,不知勤奋,必将成为完成大业的绊脚石,这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养成勤劳的习惯,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
一位清华学生这样说他自己:我在初中时也很普通,只不过有一次华罗庚金杯赛上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时老师和父母的朋友都夸奖我,我觉得我不该混日子,我可以成为一各好学生,不能让别人说笑我。就这样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好学生。仔细回想这段经历,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不过是竞赛上的考试题在画报上看过一些。因此比一般同学考得高并没有什么。而它却成了我的转折点。开始了我另一种人生。
中考的成绩并不足以使我进入省重点学校,但金杯赛的成绩使我进入了省重点高中。由于担心跟不上会被开除,高一上学期我疯狂地学习,即使其他人玩的时候我也在学习。除了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我几乎都在学习。那段时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成绩迅速升到年级前几名。从此以后,我学习起来便轻松了一些。我个人认为,高一第一学期是万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高中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人中考后玩了一个暑假,即使到了高一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少数人的努力使成绩一跃居上。而且成绩好了以后,无论是自己的要求,还是周围的目光也都不允许你有明显的退步,正像大家看到的,过了高一第一学期,成绩已经相对稳定了。我劝刚入高中的同学不要放松,让自己一入校便停留在很好的位置上。如果没有以前的基础,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转折。
高二后,我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准备中去。因为保持高一的那种学习的刻苦精神,在竞赛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做什么事,都是要以许多为代价的。有一个同学,她的成绩是让人望尘莫及的,我也不明白她何以如此高的成绩。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书桌上放着3本做完的物理精编时,我才感受到什么是付出。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辛勤地付出则是你达到目标的方法。
由此可见,不忍受一定的辛劳,不付出一定的劳动,肯定不会成就出一番事业来。只有真诚地付出,辛勤地劳作,不停地努力,才会在收获的季节里尝到丰收的滋味儿。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如果春天的时候没有耕耘的辛苦,那么秋天的时候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学习如此,做事如此,如果要成功,你就要为成功做好准备,不停地前进,直向成功的目标。
求知的心是最有生命力的,只有抱定这样一种心态,奔向成功,路上才会多出几道耀眼的风景。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辛勤劳作的汗水,才会换取成功的笑脸与欢乐。
青年时期,正是播种的时期,你现在种的是豆,将来就会收豆;你现在种的是瓜,将来收的就是瓜。你辛勤地付出了,努力了,忙过人生的风雨,洗礼在人生之秋的收获季节里,你收获的也一定是辉煌的成功。
※※勤奋,可点石成金
古老的神话中,神仙有一种本领,点石成金。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希望自己有此异能。其实,"点石成金"并不难,它就在我们生活里,在你勤奋的工作中。北大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这种"点石成金"之术——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有位富人自己当年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但他靠着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通过牺牲自己个人的舒适生活为孩子们留下了一大笔产业。但临终时,他忏悔道:"在他们的教育和职业训练方面,我花费的金钱与心血太少了,他们从来不知道缺钱花是什么滋味。本来,再没有人能像我的儿子们这样有条件成为正直而受人尊敬的人,但是结果又怎样呢?一个是医生,可是没有病人找他看病;一个是律师,可是没有一个客户;第三个经商,可是从来不到自己的帐房去看看经营情况如何。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要兢兢业业,要节俭,要积极要求上进,但是他们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他们怎么回答?'没必要,爸爸,我们永远不会缺钱。你赚的钱足够我们几个花了。'"
这些人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你就会拥有灿烂辉煌的幸福生活。
在整个宇宙中,除了人以外都不存在游手好闲的东西,所有的事情都在根据自身的规律永不休止地运行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生活没有其他含义,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任何地方一旦活动停止,就一定会后退。我们一旦不再使用自己某个部分的器官,它们就开始衰退。只有那些我们正在使用的东西,大自然才会赋予我们力量,而那也是我们惟一能支配东西。
勤奋工作的习惯就是点石成金之术。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奉勤勉准则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整个人类因为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做起事来磨磨蹭蹭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灭失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有工作可做、有生活目标的人是幸福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会继续做下去。就像一条流淌的运河,某种高贵的力量在苦涩贫瘠的盐碱地开凿了它。而一旦开凿,它就会如同一条很深的河流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把又咸又苦的盐碱水从草根的底部清洗掉,把蚊虫肆虐的沼泽地转变成郁郁葱葱的草地,上面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我看来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也许除了从工作中得来知识,你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知识,其余一切所谓的'知识'其实不过是种种假说罢了。"
许多人赞叹事业有成者的成就,他们哪里知道,当自己安然入梦时,他们还正在努力工作呢!
工作!它使人眼睛明亮,使人面色红润,使人肌肉结实,使人头脑敏锐,使勃勃的血液在全身循环,使脚步轻盈健康。工作是治愈很多身体疾病的灵丹妙药,工作还会使消化不良减少,总之,工作着的人是更健康的人。
勤勉工作的人是幸福的,而工作是所有成就和文明的秘密所在。
无论何时何地,脱离了劳动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现实的人是无法在现实中生存下去的。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丰厚的人生回报。即使给你一座金山,你无所事事,也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的。传说中的点石成金之术并不存在,而在劳动中获得财富才是最正确的途径。你想拥有金子,你的办法只有辛勤的耕耘。这是北大的一种做风,也是我们生活中应该抱定的原则。
人生是一个充满迷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令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事情,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却又令人似乎是上天的意考验我们的事情出现。在这些事情的考验下,有的人充实而成功地走完了这一过程,有的人却相反,在遗憾中随风逝去。
我们每一个健康生活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向成功,都想在成功中领略人生的激动。而成功又不是轻易予人的。但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却是成功者云集,并且不断有新的成功者走向社会,那里就是北大。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辛勤耕耘的劳作,有着对生命升华的追求。在这里,有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有一群把自己融入工作、学习之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的人们。不用说,这样的地方,当然是成功生长的地方。青年人要想获得"点石成金"这术,就请从勤开始,努力工作吧。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鲁迅先生关于"早"字的故事相毕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早"字,不仅道出了勤者的根本也道出了他们的精神而貌。更道出了以"勤"为本的好习惯的真帝所在。
怎样更"早"更好地走在时间的前面呢?下面的一些意见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首先安排好你的工作日程,不要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买一个日程本安排你的日程,对你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要等到事到临头才抱佛脚。洽淡生意,参加考试,发表讲话,都要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在把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完成当天工作的同时,也需挤出时间把第二天的事情安排好。
韦尔斯-里奇-格林广告公司的董事长,玛丽·韦尔斯·劳伦斯就是一位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美国企业家,她知道如何使自己每天的工作更富成效。她精通生意经。懂得如何使自己的销售战略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在商业界具有很大影响。
她的公司现在的年经营额为二亿五千万美元。但刚开业时只在纽约一家饭店租了一间房子,她母亲帮他接电话,两个人连午饭时间也不休息,16年过去了,至今她还有在办公室吃午餐的习惯。
"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如同很多人经营自己的生意一样,我不得不这样做。"当《时装》杂志的记者采访她时,她说:"我并没有实际去拟定各种图表,但我在脑子里把一切都考虑的很周密。"
安排好工作日程后,就开始勤奋工作吧,最终你会得到勤奋工作的回报的。
为了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丁肇中常常废寝忘食地搞实验,为了做好一个实验,他一进入物理实验室,就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物理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丁粒子,从而获得诺贝尔奖。
巴甫洛夫也经常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忘了吃饭,数年如一日的工作,当他跃上科学生涯的第一阶梯——取得"消化"研究的成果时,又忙着开始转向"反射"实验了。同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得力助手,也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紧张工作。离开了他,巴甫洛夫不得不另找新的助手,并对新的助手说:"你们要学会做科学的工作,我们到实验室去吧,把狗准备好,我们要数它的唾滴。如果必要,就数它十年,二十年。在实验室里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长时期废寝忘地工作着。他身体染上了多种疾病,但从不间断实验工作,直到临死时,巴甫洛夫还用自己身患的蔓延性肺炎,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实验。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是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
1960年,宋健在苏联获得副博士学位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后,宋健成功的主持了我国第一代地对空导弹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用快速控制理论解决了初制导弹的快速引入问题。他主编的《导弹控制中的座标变换》,对于空导弹和地对地空对空等导弹的工作,均起了不同的指导作用。他还和我国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关肇直等一起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控制理论研究室。对推动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控制理论的科学研究,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1963年秋,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宋健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从线性最速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引起轰动,各国代表纷纷到中国代表团的驻地祝贺。
宋健成功修订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著《工程控制论》。国内外控制理论界视为经典著作,中文版1958年出版后,获国家一等科学奖。钱学森把修订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宋健。修订后,这部书从40万字增加到120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钱老说宋健是新版的创造者。新版《工程控制论》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创作奖。他在修订《工程控制率》的任务时,我国的国防科学研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一定要研制出中国反导弹。白天,宋键全力以赴地主持反导弹工作,业余时间,他便潜心修订钱学森的书,这项浩繁的工程并非一天或一年就可完成的,而是长达十几年的节假日和夜晚。他常常从晚上十点钟开始,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
在研制反导弹的艰难的岁月里,宋键自学了英文,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单词,一有空就背诵,有时候,他骑车到北京图书馆查资料,看书,一呆就是半天。饿了,就把自行车放在路旁,到附近的小店吃几个包子,又回到图书馆看书……
宋健十几年如一日地这样生活,白天和大家拼命地工作,晚上孜孜不倦地学习到半夜,脑子里时刻琢磨着科研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勤奋工作终会有所回报,但你切莫忘了"莫道群行早,更有早行人。"走在时间的前面,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们的成功决窍。同时这也是青年人应该养成的习惯,应该掌握的决窍。
※※勤能补拙,学贵有恒
凡事只要坚持到底,始终如一,没有争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兢兢业业,勤奋向前,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不懈,成功的道路上,便会有你的身影。
司马迁,从幼年时开始漫游,走遍黄河,长江流域,为《史记》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奠定了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60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陈景润说:"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难题之前,曾经历了将近10年的准备时间,在这10年中,我夜以继日地学习,有时一连运算几天几夜,连吃饭、睡觉也都忘了。"他还说:"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勤奋努力使他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
华罗庚,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大数学家,他的亲生经历给于人的启示只有一个"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无论你做些什么,都要以汗水作为成功的代价。被保送清华经济学院的蔡翔说:
"人活着,就是要有点精神。"学业、事业上更是如此。不少青年人为自己怎么也学不出名堂找的借口是自己没天赋,或是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更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人的权力,也是人生价值所在。虽然学习,高考并非一个人的惟一出路,但不可否认它是大多数人的最现实、最好的道路,虽然个人天分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是努力,是信念。信念是一个你想到就能做到的功力源泉,它是无穷的,只要你想到,也就会做到。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做演讲时就告诫他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最高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一样好。但有很多挂在枝头的果子,你只有蹦了,才能够到。我们还年轻,现在不努力做得最好,还等什么时候呢?
树立了信念,就重在落实了。不会付诸行动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只有不甘寂寞,真正脚踏实地的去做,才能把理想落实为行动,把自己想象为一叶孤舟,看不到岸,只有一片汪洋。成功的果实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寂寞的根上长成的。
果实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要吃苦。我感到,学习中的苦分两种,体力上的苦与心理上的苦,绞尽脑汁,案牍劳形是体力脑力的苦,而寂寞,在别人随心所欲时自己坐冷板凳,是心理上的苦。正如一句西方名言所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耐不住寂寞的同学便往往半途而弃,在"持久战"中丧失斗志和锐气。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正像清华的老校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断地进取,养成勤毂的习惯,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愿望是美好的,实现原望将是更加美好的。
※※勤奋是天才的摇篮
这是被无数个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天才"们证实了的观点。青年人,只要肯下功夫不,肯勤奋地努力,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来做人做事,你也会成为"天才"。勤奋造就天才。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他的智慧使这个世界得到好处,因为他的爱国热忱使国家受益,因为他的善心使邻居们获得益处,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在他的生命中一分钟都没有虚度。
彼得大帝作为俄国王位的继任者,也是通过艰辛的努力才真正得到自己的王位。他比其他的王室成员理更经常地换下宫廷服装,穿上工作服。他看到西欧文明的成果在俄国几乎不为人知,感到痛心疾首,他下定决心进行自我教育,要提高自己国民的素质,26岁那年,其他的王子们正是耽于玩乐的年龄时,他开始周游各国,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向这些国家中优秀的人们学习。在荷兰,他自愿为一位造船师当学徒。在英国,他在造纸厂、磨房、制表厂和其他工厂里干活。他不仅细心地观察,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并拿到工资。
在伊斯提亚铸铁厂,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怎样冶炼金属,最后一天他铸造了18普特的铁,把自己的名字铸在了上面。其他一些陪同他出访的俄国贵族子弟可能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干这样的苦活,当然最后他们也不得不背运煤块和拉动风箱。他问工头穆勒,普通的铁匠每铸一普特的铁可以得到多少报酬。"3个戈比。"穆勒回答说。但是工头付给彼得大帝18个金币。"你的金币自己留着吧,"彼得说,"我并没有比普通的工作干更多的活,你给别人多少就给我多少吧!我想买一双鞋,我的鞋实在不能穿了。"实际上他脚上穿的鞋已经补过一次了,现在又满是破洞。他对新鞋很满意,说:"这是我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彼得大帝铸造的一根铁棒现在还在穆勒的伊斯提亚铸铁厂展示,上面有他的名字。还有一根保存在匹兹堡的国家珍奇博物馆,作为对亲自参加工作的这位伟大国王的纪念。这对每个俄国人都是很有启发的:国家要想永远地繁荣下去,不管是农民还是沙皇,都需要像彼得大帝这样辛勤地工作。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那可真是太不幸了。
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勉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所有因素中,勤勉的工作总是最有效的。
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在任何的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或者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其创造者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了流芳百世的名声。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都得自于勤勉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诗人还是艺术家。
北大学者季羡林在他的论述中提到天才这一问题时说:
人类的才能,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这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实,不能不承认的。但是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一般人称之为"天才"。有没有"天才"呢?似乎还有点争论,有点看法的不同。"十年浩劫"期间,有一度曾大批"天才",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我至今不懂。根据我六七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有"天才"是否定不了的,特别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你能说贝多芬、莫扎特不是音乐天才吗?即使不谈"天才",只谈才能,人与人之间也是相差十分悬殊的。就拿教梵文来说,在同一个班上,一年教下来,学习好的学生能够教学习差的而有余。有的学生就是一辈子也跳不过梵文这个龙门。这情形我在国内外都见过。
拿做学问来说,天才与勤奋的关系究意如何呢?有人说"九十九分勤奋,一分神来(属于天才的范畴)"。我认为,才(才能),我觉得符合实际一点。我丝毫也没有贬低勤奋的意思。无论干哪一行的,没有勤奋,一事无成。我只是感到,如果没有才能而只靠勤奋,一个人发展是有限度的。
"坐等什么事情发生",就好像等着月光变成银子一样渺茫。希望宇宙中发生奇迹,能够取代自然法则的作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些想法往往是懒惰者的借口,是缺乏长远规划者的托辞。
"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我一生中,从来还没有哪一天不在辛勤地工作。"
爱迪生的例子对青年们应该有所启发:
"他从来没有一天是无所事事地度过的。在应该睡觉的时候他读书读到深夜。他不喜欢看小说或者惊险刺激的西部故事,他看的书是关于机械、化学和电学的,并且他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知识。除了工作之外,读书也只能是抽时间,他非常注意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如果他没有在睡觉的话,就可以说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
很多传统说法中包含了永恒的智慧。从早到晚,不管阴天还是睛天,也不管我们身体如何——可能会牙疼、头疼或者心脏出现毛病——我们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并开始做安排给我们的工作。
成功的人以他的勤勉刻苦而闻名。他始终非常勤奋,从不拖延时间或者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而他的行动一贯非常准时。
他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非常困难,但是他们下定决心不放松自己的努力,直到最后成功。"如果不用,我就会生锈。"这句话适用于铁,同样也适用于人。勤奋才是通向成功的大门,青年人要养成勤奋的习惯,在自己的事业上创选一片辉煌。
※※俭朴生活,会利用金钱
俭朴,这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应当在青年人的身上得以继承和发展,也应是青年人的做事方式,是青年人学习和借鉴的优和秀品质,更是成功的习惯之一。
清华教授张荫麟生活的俭仆,在朋友中也是知名的。更是青年人应该学习的。从美国回来,有春冬两套衣服,结婚时也没有添置新的。不能喝酒,可是偏爱吹烟,烟不论好坏,只讲究越便宜越好,因为横直都是吹,不吸的。在昆明住在我家里的时候,在护国路桥头买百寿纸烟数百包,一包值洋三分。房间里满地板全是纸烟头。有好几次吧,忽然看见有好烟,居然吸了半支,一会儿便撑不住了,说是醉了,一而再,再而三,也满不在乎。随着商品交的发展,金钱就随之来到人类社会广泛地流通,围绕金钱发生了无穷无尽的故事,人们对金钱的看法也各种各样。到了现代,商品经济愈加发达,金钱更加广泛地充斥人类社会,如何来看待金钱呢?
金钱应该占据生活中的什么地置呢?实际上,金钱来到社会中,金钱这种东西只要人们取这有道,用之有度,是会给美好的生活添助亮丽的色彩的。
的确,现实社会中,金钱驱使了许多罪恶。
一个繁华的集市中,由于人来人往,行人互相碰撞原属常事,可是一个穿着相当漂亮的摩登女郎被别人踩了一脚这后,不顾别人的道歉,大声谩骂,对方忍无可忍之时给予了回敬,女郎甚为光火,大声说道:"谁给这家伙一耳光,我给五十元,踹一脚我给一百元。"于是有几个胆大无赖冲上去大打出手。女郎哈哈大笑。
另一件则是在一个鱼塘里发生的故事。
在一个多雨的城市,由于雨润,路面很光滑,有一个老妇人带着小孙女沙市医院看病,小孙女不幸落入鱼塘之中,老妇人大声呼救,小女孩在水中挣忆,十分危急。可是鱼塘的周围围了许多人,没有一个人动手抢救,有一个小青年大声问老妇人:"我救她起来给多少钱?"老妇人因为身上无钱,答应回家后给他二百元钱,可小青年说:"没钱,谁救呀!"站在一边看热闹去了。结果小女孩苦苦挣扎,昏死过去,后来多亏有一个武敬战士从此路过跳入塘中,奋力救起,多方抢救,小女孩才脱离危险。
从这两年事中,确实看出人被金钱所扭曲的嘴脸,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也大大地发挥了其积极的一面。
在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中,为温饱而挣扎。他们的子女也面临着辍学的危机,是希望工程的建立和爱心活动,带给了他们心曙光和希望。1998年的两外水灾,又是祖人民捐赠的钱粮使亿万人类重建家园,走向富强。
因为,金钱虽然是赤裸裸的,关键在于使用他的人如何来对待它。建立正确的金钱使用和价值观,会使人的生活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理想境地。合理地利用金钱,为自己做更多的事,为社会做更有益的事,正是青年人所面临的问题。
其实,合理利用金钱,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充实。
金钱首先可以给人带来幸福。金钱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关键是你用这有道,在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外,还可以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崇尚金钱也并不是坏事。
现在在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谈钱太"俗",尤其是青年人,为了不"俗"气沾染自己,就开始表现出。厌恶谈钱,认为钱是赤裸裸的东西,孰不知金钱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崇尚金钱就是崇尚成功,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金钱造就了人类的幸福。看看我们生活的四周、我们吃的食物、我们穿的衣服、我们住的楼房、我们坐的汽车、我们看到的报纸,哪一样不是通过别人的劳动而得来的。享受别人的劳动,就需要用金钱做门票。因此,人类的幸福,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由金钱造成的。
还有,金钱孕育真理。
让我们回顾一下真理的发现道路,你就会发现金钱的可贵了。
布鲁诺在历尽千辛苦的发现了"地心说"的错误,用新的学说"日心说"来替代"地心说",结果被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居里夫妇为研究镭,生活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染上了一身的病活。在需要提炼镭的原料和设备时,更是历尽千辛万苦,求爷爷告奶奶多方申请资。三峡工程的建立,使中国财政出现紧张,多方利用外资才能保证三峡工程的须利进行。当代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在这探求真理的过程中,要是具有大量的金钱供给,成功也许会更早,社会的发展也许更向前了。
如果青年人真正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应该正确对待金钱,做到有备无患。在日常生活中,当某些突发性事件来临时,需要用大量的金钱,你平时如果不储蓄,你会手无举措的,最好养成储蓄的习惯,做到有备无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青年人要学会,居安思危,早做准备。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在这个讲究物质文明的时代里,一个人就像是一粒砂子,随时会破环境中的狂风吹得无影无踪,就不可能获得有钱的人所享有的特权,也不可能支付大的现款来应付突然变故。因此,人必须要学会储蓄,尤其是青年人。
被债务压迫过的人,都知道金钱是多么地重要,但是金一不可能像流水一样,哗地一下都来到你的身边,对于现在的工薪阶层来讲,每个月的工资是非常有限的,要吃穿住行,要娱乐,要交际,钱的确少得可怜。但要获得经济的独立,要克服对贫究的恐惧,每个月必须拿出一部分钱用在储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既可以养成勤俭的习惯,又有了一定的经济做后盾,即使遇到突然的环境变化,也能够从容面对,应付自如。
作为当代青年来讲,社会的发展是迅速的,我们随时都有下岗的可能性,下岗后怎么办,相从事再就业,想发挥自我的才自,但没有钱给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社会能承认你吗?因此,更应该养成储蓄的习惯。青年人只有学会了这种有备无患,才能更好地增加成功的机会。
某报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美国,有位年轻人从宾州的农业区来到费城,进入一家印刷厂进行工作。他的一位同事在一家储蓄公司开了一个户头,养成了每周都存款五元的习惯。在这位同事的影响下,位年轻人也在这家储蓄公司开个户头,三年后他有了900元的存款。这时,他所工作的这家印剧厂发生财务困难,面临倒闭的命运。他立刻拿出以小钱不断存下来的这900元钱来挽救这家印刷厂,也因此获得这爱印刷厂一半的股份。
他采取了严密的节约制度,协助这家工厂付清了所有的债务。到了后来,由于他拥有的一半股权,所以每年可以从这家工厂里拿到25000多元的利润。
这位年轻人,应该说是一位成功者。但他的成功,做梦也没想到是由每周存几元钱而引起的。实际上,有了一定的储蓄,就多了一定的机会,当机会来临时,就有一定的资金来做铺路石引导成功。
我有一个同学在某外资企业做事,从进厂起就养成了良好的储存习惯,几年下来,已有几万元的存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重要。这位青年看准市场,毅然辞去外企工作,租了两章房屋,购置了两台电脑,搞起了小型信息服务中心。两年下来,获利几十万元,公司也由当初的两人发展到十几人,自己还做了个小有名气的经理。这也许正是青年人梦想中的成功方式。
我的这位同学正是因为储蓄习惯助了他一臂之力。
但有了钱该怎样用呢?这也是青年人应该注意的问题。用钱之道的确很讲究,弄不好,金钱就会起反作用。
勤俭,不令是一种美德,更是成功者的必备习惯之一。青年人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勤俭习惯是必不可缺的成功习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