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打破你的思维惯性 第一章 碰撞灵感的火花

头脑中灵感的出现,是意识活动的瀑发式的质变、飞跃,是令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思想火花,是智慧之光的瞬间闪烁,是神经活动一下进入兴奋状态。

灵感产生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把不是在客观环境的外部因素作用下激发的,也不是思考者自己有意识采取一定措施引发的,而是思考者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以后,在一定的时机"瓜熟蒂落",自然产生的灵感称之为自发灵感。打个简单的比喻,它不是浓妆艳抹的娇娃,而是清水出芙蓉的村姑,自自然然的一脉天成。

一、把心扉打开

我们的思维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对同一事物和现象只能够看到它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属性,并且以此为满足。

有一位德国的哲学家,名叫莱布尼茨。据说他曾给当时的国王讲哲学。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相信,就让宫女们到后花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不用说,宫女们折腾半天,一个个空手而回。

别看一片小小的树叶,如果细细考究起来,它所具有的属性同样是无穷多的:长短、宽窄、厚薄、色彩的浓淡、边缘的锯齿形状、中间的脉络走向……其中的每一种属性都可以再细分出许许多多种。要想找出两片树叶,其各自无穷多的属性完全吻合,显然是办不到的。

树叶是这样,每一事物是这样,每一现实问题也都是这样。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招人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为10%到20%。可到了第11年,企业业绩停滞下来,以后2年也如此。

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

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

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

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1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了32%。

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常常生活在一种习惯里,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思维有了定势,心路就狭窄,许多事情会想不开。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二、突破往往在小事情上

所谓的"小事情",因其小被人们忽略了;然而它却造成了大难题,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大麻烦,一些聪明人善于从"小事情"做起,从而使局部得到很大的有时是彻底的改观。

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公司领导人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颜色。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板起一副统一的"包公脸儿"了。

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这种小事情,就开发出了一种面貌一新、大大畅销、竟使整个公司因此而度过了难关的新产品。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等巨大!而提出这一设想,既不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在以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竟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它的颜色就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作过这样的规定,而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就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这样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人们在电扇设计和制造上的创新思考。

很多传统观念和做法,不仅它们的产生有客观基础,它们得以长期存在和广泛流传,也往往有其自身的根据和理由。一般来说,它们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积累,值得后人继承、珍视和借鉴。但也不能不注意和警惕;它们有可能妨碍和束缚我们的创新思考。

三、转化矛盾引起思维变化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矛盾性是不同的,解决矛盾的方式也必然会多种多样。而这些解决方法不是谁的头脑里凭空想象和杜撰出来的,逆向思维同其他思考方法一样,也是亿万人民实践的结果,是人类思维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归根结底,它也反映着事物的客观规律。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这种思维在战争中的应用实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世界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德国希特勒的军队全线溃败,只能退到德国首都柏林,负隅顽抗。同盟军决定全线出击,痛打落水狗,从而取得二战的最终全面胜利。

指挥这场战役的是苏联著名军事指挥家朱可夫元帅。

这天晚上,苏军本来想利用黑夜作掩护向德军发动突然袭击。

但非常不巧的是,那天夜里天上偏偏星光闪烁,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高度隐蔽而神不知鬼不觉。难道为此而改变这次作战计划吗?

朱可夫元帅独自一人紧皱眉头,慢慢地踮着步想:利用黑夜进攻,是为了让部队具有高度隐蔽性。所谓隐蔽,就是不让德军发现苏军,可这种利用黑夜让德军什么也看不见的做法,显然不能奏效。又有什么办法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呢?想着想着,朱可夫灵机一动,有了!

他立即发布命令,将全军的所有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在向德军发起进攻时,苏军的140台大型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

极强的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将士照得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的德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无法还击。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朱可夫元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战绩。

从上面这个特殊的战例中,我们可以对倒过来想总结出它的几点特性。

1.事物之间关系的所谓"顺"也好,"倒"也好,其实都是相对的。

在庞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事物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而不能孤立。从一个角度去看,甲事物与乙事物可能是"顺"关系,从另一角度看,他们之间也可能是"倒"的关系。如利用黑夜袭击德军使他们"什么也看不见"是"顺"的关系,而利用140台探照灯照射,达到使德军"什么也看不见"这同一目的便是"倒"的关系。

2.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存在着转化关系,甲能产生乙,乙也能产生甲。

例如: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能生电。再比如,说话声音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金属薄片产生相应的颤动,倒过来,金属薄片的颤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说话声音发生相应的变化。

3.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在相反的条件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例如,睡眠过少,人的头脑会发昏,精神状态会不好;相反,睡眠过多,人的头脑也会发昏,精神状态也会不好。

4.有的事物之间,当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原有的关系会发生颠倒。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长期以来都是"以产定销"。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是"产品——市场"。即:工厂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决定和安排产品的生产,然后由商业部门送到市场上去出售。而现在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倒过来成为"市场——产品",也就是工厂根据市场的需求"以销定产"。

所以,因事物的矛盾在发生变化,我们解决矛盾的思想也应随之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在"顺"着解决问题不太顺利的情况下,不妨"倒"着来一回,人们不是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吗?

四、巧解算术题

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给们带来的禁锢,我们就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来。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遇事要开动脑筋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高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打破常规,跳出旧的思路,仔细观察,细心分析,从而找出一条新的思路。五、想象组合的力量

钢筋、水泥、沙子、砖……组合在一起,能建成宏伟的大厦。

牛顿通过想象,组合了开普勒的天体运行三定律和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定律和水平运动定律,从而创造了堪称经典的力学体系,引发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

麦克斯韦通过想象,组合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哈密顿的数学方法,创造了更加完善的电磁理论,从而引起了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

狄拉克通过想象,组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愕方程,引起了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技术革命。

所以,爱因斯坦说:"找出已知装备的新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

以前医生诊断病人是否得了贲门癌,主要是借助听诊器听病人吞水在食道下部的贲门处发出的声音,根据其是否正常来判断食道有无癌变。

这种诊断方法,不同的医生往往由于听觉和分辨能力的差异而作出不同的判断,严重的会造成误诊。

为了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山东医学院的两位医生向山东大学电子系求助,希望能研制出一种能将病人吞水的声音信号图形化的仪器。

山东大学几位科研人员接受这一任务后,将实现的目标分解成录音、声音转换和热笔描图三个功能组块。录音有现成的磁记录技术可以采用声音转换和热笔描图也都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

他们通过想象,采用磁记录技术,利用快录慢放的方法,将1000赫音频变为100赫,通过声电转换装置,将吞水声音信号变为电信号,再用心图仪上的热笔描绘出音图。就这样,他们根据既定的目标,将磁记录,声电转换,热笔描记等已有技术加以重新组合配装,便发明了"吞水音图描记仪"。

它不仅获得了国家的新型发明专利,而且在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上捧回了金奖。

福建省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蓝文辉,针对外国联合收割机的割、送、脱三大部件排成一列,都安置在专用底盘的前面或后面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决心对它进行技术改造。

针对国外联合收割机排列体积大,结构复杂,专用性强,成本又高,不能在中国推广的特点,他通过想象,将它们以另一种结构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不但大大缩小了体积,而且使它们能合能分,分开之后各有一定的功能,大大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这种"微型组合联合收割机",已获国家专利。

大科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组合的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那么,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多运用一些这样的想象组合,将现有的知识条件,物质条件,按一定的既定目标加以排列组合,使并无关联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展开思维的双翅

随着人们思考问题的逐渐深入和涉及问题领域的日趋扩大,固有的思维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对于某些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单靠简单的逻辑推理已不能解决问题,常规的实验更是无从做起,这时,就要凭借我们的形象思维为突破口,使我们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和长足的发展。

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从关于力学的科学实验中发现,当一个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而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达到的高度,略低于它在第一个斜面未向下滚动时的高度。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伽利略根据从实验中得到的事实和他所有的力学知识断定,它是由于小球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造成的。

伽利略又进一步深想:如果完全排除了这种摩擦力,小球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小球的运动情况又将怎样呢?

这是一个很难办到的问题,实验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小球与斜面的阻力为零这个问题的。伽利略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

伽利略开始用形象来想:小球无限地光滑,斜面也无限光滑,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就什么阻力也没有了。这样,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再滚上第二个斜面,它滚下两个斜面所达到的高度必然是相等的,而且不管两个斜面倾斜度大与小,都是如此。

他接下来又想象:如果第二个斜面不再有倾斜度,也就是成了一平面,那么,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来之后,它将沿着无限长的平面以恒定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也就是将会出现"动者恒动"的现象。

他的这个想象被公认为是合理的,并经过深入研究,最终建立了物理学上的运动第一定律。

这里所说的形象,不单指艺术形象,它泛指一切物体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存在的具体形态。

形象思维和抽像思维都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形象思维虽然具有形象性,具有感性直观的外表,实质上却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

所以,把一些未知的事物或未知事物的某个环节,加以具体直观形象的想象,对了解事物的本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象思维与心理想象是有区别的:

1.想象的内容有区别。心理想象的内容是头脑中已有的表像;而形象思维的想象不仅包括已有的表现,还包括思考者的思想、观点的融入。

2.想象性质的区别。心理想象属于感性认识的东西,而形象思维想象是属于理性认识的东西。

3.想象的结果有区别。心理想象的结果可能是再现他人创造的新形象,也可能再现自己头脑中的旧形象;形象思维的想象则是思考者头脑中创造的某种新形象,包括文艺创作的艺术典型、科学模型及工作生活中的形象的新设想等。

总之,形象思维的想象,不是再现和回忆,而是一种经过归纳、提炼、升华、总结了的具有创造性的东西,通过它能够积极把握住某些未知事物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大自然中事物的奥秘指明方向。

七、充分利用灵感

在生活一些实例当中,或许各位已经知道了灵感在工作和发明创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面对灵感,我们准备好了吗?

下面,我们想通过一个事例,具体地介绍一下迎接灵感到来应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几何图形是形象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能不能将这两门数学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呢?

果真如此,既可以避免几何学的过分注重证明的方法、技巧,不利于提高想象力;也可以避免代数学过分受法则和公式的束缚,影响思维的灵活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使几何图形的"点、线、面"同代数方程的"数"联系起来。

为了能够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他日思夜想,"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一天早晨,笛卡尔睁开眼发现一只苍蝇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躺在床上耐心地看着,忽然头脑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这只来回爬动的苍蝇不正是一个移动的"点"吗?这墙和天花板不就是"面",墙和天花板的连接的角不就是"线"吗?苍蝇这"点"距"线"和"面"的距离显然是可以计算的。

笛卡尔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一跃而起,找来纸和笔,迅速画出三条相互垂直的线,用它表示两堵墙与天花板相连接的角,又画了一个点表示来回移动的苍蝇,然后用x和y分别代表苍蝇到两堵墙之间的距离,用y来代表苍蝇到天花板的距离。

后来笛卡尔对自己设计的这张形象直观的"图"进行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在图上找到任何一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与另外那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同时,只要有了任何一组像以上这样的三个数据,也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这样,数和形之间便稳定地建立了联系。

子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解析几何学,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这套数学理论体系,引起了数学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上的许多难题,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天花板上爬动的苍蝇,竟触动笛卡尔产生了创建解析几何的灵感,为整个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通过这一事例,可将利用灵感思维应具备的条件归纳如下:

1.需要有进行创新思考的课题。

思考总是从有问题需要解决开始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满脑子不装事,没有一丝牵挂,灵感自然无从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灵感的"种子",不先播下这些"种子",又何谈收获"灵感之果"?假如笛卡尔没有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想法,又怎么可能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就能产生灵感呢?

2.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

光有种子是不够的,要想让种子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一片沃土,而经验和知识就是那"一片沃土",也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它们与获得灵感的可能性成正比。

3.对问题要有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

"不思而至",这是灵感出现时带给人们的一种误解。实际上,没有一定时间的反复思考作前提,灵感是不会光临的。灵感是辛勤劳动的结晶。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这样评价:"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它不爱拜访懒惰者"。"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说的也是这个理。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十分风趣地嘲讽过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思索就能获得灵感的人:"诗人马特尔坐在地窟里面对着六千瓶香槟酒,可就是产生不出诗的灵感来……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柔的灵感也不会光顾他。"

灵感是一位高傲而奇怪的客人。你缺乏诚意又没做好准备工作,即使你三请四请,它也不会赏光。反之,它会屈驾不请自来。

4.要有解块问题的强烈欲望。

对所思考的问题,要求解决它的欲望越迫切,越有激情,促使显思维与潜思维积极进行各种试探的推动力就越大。问题的久悬不决甚至会使思考者坐立不安,食不甘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显思维全力以赴,同时也给潜思维连下了"十二道金牌",敦促其加紧活动,早日完成奉献灵感的任务。笛卡尔上述灵感的出现,是与他"有很长时间总是在思考那个问题"分不开的。

5.紧张之后进入身心放松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的紧张思考之后,中断思考去干别的事情,特别是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显思维"下岗",这样有助于潜思维发挥其作用。如同绷紧了弦的弓箭,只有松一下,才能使箭头有力地射向目标。笛卡尔上述的灵感,不是在"床上休息"时出现的么?

6.要有及时抓住灵感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精神准备前面谈了很多,不再重复。物质准备就是随时备好纸和笔,将它们记录下来,以防"怎么也想不来了"。

激发和利用灵感的关键,一是要有效地将显思维中思考的问题交给潜思维去配合思考;二是要有效地将潜思维思考的成果转移到显思维中来。以上种种归纳总结,仅供参考,读者更应根据别人的经历与自己的亲身感受,找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更多、更好能激发和利用灵感的方法来。我们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八、碰撞灵感的火花

"水当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后发光。"这句古语的意思是,水靠激荡而成涟漪,石头不会产生火花,只有碰撞才能令它发光。

老师在讲如何写作时也常讲,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工作中,尤其对于发明创造,通过言谈、奇特现象等等都能触发灵感的涌现。这种因受到触及而生发的灵感,我们称之为触发灵感。

1993年6月,揭阳市榕城区渔湖镇青年魏潮洲研制的"山甲牌蚂蚁净",在中国爱迪生发明协会举办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爱迪生杯金奖"。魏潮洲因此被称为"灭蚁王"。他是怎么作出这一重大发明的呢?

事情得从1981年说起,那时的他才21岁,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一次在家里他偶然看到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搬运食物。这一平常景像却异乎寻常地吸引和触动了他。他立时想到:能不能用一种高效的药物引诱蚂蚁来觅食,最后达到全部剿灭它们的目的呢?这瞬间的一念,使他从此闯入了蚂蚁王国。

从此,他开始学习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蚂蚁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里的生活习性,并多次向上海、广州的昆虫学家请教。经过一年多数百次各种配方的实验,1983年底获得成功。为了取得更佳的效果,他继续探索,根据不同季节修改配方和选择不同的饵料,终以最理想的配方,创造出"山甲牌蚂蚁净",对净化环境、保护食品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产品除畅销国内外市场,还远销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魏潮洲被蚂蚁搬运食物的景像所吸引,顿时触动了研制高效灭蚁药的设想。对于这一灵感的产生,"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这一现象,显然起到了触发作用。

上面是由于某种现象而触发了灵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通过交谈而触发灵感的例子。

绝大多数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这一特性,而水却是例外,水由液体状态变为固体(结冰)时,为什么不会缩小反而体积增加了呢?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两种轻元素——氢和氧组成的简单分子,又具有什么样的内聚力,使它们能在常温下凝聚为液体,而不是气体呢?

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1932年,贝尔纳应前苏联的邀请到苏联参加科学讨论会。讨论会结束正要乘飞机返回美国时,机场上突然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由于能见度极低,飞机无法正常起飞,于是贝尔纳同前来送行的原苏联热力学家福勒闲谈起来。

两人触景生情,话题转移到雾,由雾又跳跃到水。贝尔纳在向福勒解释水的结构的过程中,突然想到:水的本质,关键在于它的分子结构。用h2o表示水的分子时,对其中的氢原子是如何排列未作说明,一般都理解为h-0-h,即氢原子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然而假定氢原子排列成ohh那么,不就形成了强烈的电子矩,这样就可以解释水分子的内聚力为什么能在常温下,使水分子凝聚为液体了。此外,通过分子间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水比冰重这一反常现象了。

回到英国,顺着以上灵感启发的思路,贝尔纳马不停蹄地继续深入研究。

数月后,贝尔纳和福勒合写的关于水结构方面的专著出版了。这样,由关于雾的闲谈而触发出来的灵感,导致了水结构学的诞生!

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与人深入的交谈,经常起到诱发灵感的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知识及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思考问题的方式、特点和思路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相互倾心交谈中,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特点互相融汇、交叉、碰撞,便能打破和改变原有的思路,使思想产生某种"飞跃"和"质变",从而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来。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说:"科学基于实验,但是只有通过科学工作者的交谈、商讨,才能使实验结果获得正确的解释……科学扎根于讨论。"

通过上面的实例,我们应该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了。对于今后现实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留心和注意与朋友的倾心交谈,并对周围的异常现象给予高度的警觉。也许,在交谈讨论中,在异常现象的触发下,灵感便悄然而至了。

九、探讨灵感的实质

灵感这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包含着多种因素、多种功能,有着多侧面的本质属性,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灵感也是人脑对信息加工的产物,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质变和飞跃。由于它信息加工的形式、途径和手段的特殊性,以及思维成果表现形态的特殊性,使灵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变成了极为复杂、玄奥而扑朔迷离的思维现象。

尽管如此,灵感对于创造发明的神奇作用却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

我国荣获戴维逊奖的数学家侯振挺,对自己如何得益于神奇的灵感启示,证明了世界上公认的数学难题"巴尔姆断言",曾作如是说:"当时我深深地被'巴尔姆断言'所吸引,一头扎进了对'巴尔姆断言'的证明工作,一次又一次似乎到了解决它的边缘,可是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达到目的。我早起晚睡,夜以继日,利用了全部可以利用的时间,吃饭、睡觉、走路,头脑中总是围绕着'巴尔姆断言'。"说到此,侯振挺深有感触地说:"难啊,确实是真难……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明明一个证明它的轮廊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但还有一些问题证明不了,就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我把当时的进展写成一份文件。当时我正在外地实习,就让一位同学顺路带回学校去请教老师,于是我送那位同学去火车站。就在火车将要开动时,在我那始终思考这个证明的头脑里,忽然闪过一星火花,刹那间似乎在那挡路的大山里发现了一条幽径,于是我留下了那份写给老师的文件;立刻在车站旁的石条上坐下,拿出笔推导起来。果然,那一星火花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曲折的幽径越来越宽。十几分钟以后,这最后一座大山终于被抛到我的后面去了,'巴尔姆断言'完全得到了证明。啊!好容易!只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上面的实例仅供读者细心体会。下面我们就产生灵感的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做一简单探讨和说明。

1.关于灵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从人的大脑中有潜意识和潜思维存在的观点来看,灵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大体是这样:当一个人长时间思考着某个复杂的总是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中途休息或娱乐时,也就是通俗地说:放松一下,换换脑筋的时候,这时人的显思维就不再思考这个问题了,而潜思维却仍在那里"埋头"去想,或者说,潜思维这时才把显思维未完成的工作接过去。因为潜思维能提取比显思维大得多的信息量,还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得如同一头老黄牛,而且还能一遍又一遍高速度进行各种信息的排列组合,因而它常常能获得显思维不能获得的思维成果。但潜思维也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就此贬低了显思维的作用,二者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潜思维对问题有了一定结果后,便立即与显思维沟通,也就是将结果输送给显思维。就是说我们得到了神奇的灵感。

所谓灵感的产生,就是潜思维将成果输送给显思维,更明白地说,就是潜思维转化为显思维。这一至今仍带有科学假设性质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接受。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朱光潜早就说过:"灵感是在潜意识中酝酿而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大科学家钱学森曾多次明确指出:"灵感实际上是潜思维。它无非是潜思维在意识中的表现。"

2.关于灵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灵感思维创新的实质,在于知识的重新组合。从生理机制方面来看,也就是大脑皮层的细胞建立起新的联系。按照巴甫洛夫所提示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人脑长期紧张工作形成的优势兴奋中心区一旦被抑制,就会自动地引发这个中心区外围皮层的优势兴奋,这时常规思路外围的知识和经验就可能被激发出来,从而打破常规思维,因为某些创造性研究课题的答案本来就不在常规思路的范围之内。所以,这种打破了常规思维的信息的闪现,就可能恰好把思路引向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方向上来。

灵感思维在人的大脑中有相应的活动区域。灵感区是脑的两半球之间的狭长地带,即从额页到皮层后部的位置,这里是抽像思维和形象思维交叉互补的最佳区域,灵感的产生,就是这个区域的一种特殊的被激发状态。

长时间专注思考某个问题,会造成大脑中的血液缺氧,使思维变得迟钝,这时停止思考让大脑轻松一下,或将思考转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大脑血液中的含氧量就会增加,思维就会随之变得清醒敏捷,因而容易产生灵感。

认识和掌握了灵感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两个主要特征,对我们以后充分利用灵感,拓展创新思路,以及在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取得良好成效,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抓住创造的灵光

人们在试图解决一个难题之前,总处于无聊、停滞、智力困境和情绪低落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中人们绞尽脑汁,尽自己的创造力之所能,企图获得突破。当眼睛一亮,灵光闪现时,突破取得了,一个伟大的创意也即将诞生。

求新、求变是每个人的天性,在众多创意中,它们的真正区别在于求"新"的程度有高低罢了。然而人们往往把创意看得过高,认为只有像爱因斯坦、达尔文那样的人才具有创造力,才能迸发出创意。这恰恰是人们认识中的一个巨大错误。在这里,我们可从独创性、影响力和持久力三个方面来观察与衡量创意的质与量。

1.创意的独创性

创意成果涵盖了从特殊产品、流程修正到模式转移等种种突出的表现。一个人是否有创意,与其智商及名气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独创性或许是较客观的标准之一,而这要靠比较才显得出来。在学术界,率先支持这观点的是麦斯娄。他指出,就创意来说,一个由平凡的家庭主妇独创的食谱,以职业水准所烘焙出来的蛋糕,要比一幅由天才画家胡乱涂鸦、鬼画符般画出来的画,要有价值得多。

2.创意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要衡量的是创意对大众的广度和深度。当然,如电视之父拜尔德、无线电报发明家可马尼以及爱迪生的创意成果,普遍都对世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然是顶尖的杰作;在数学领域内,一部分科学家提出了"混乱"学说,其对思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至于马克思及***所提出的创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层面上所造成的影响,无论就创意或是成果来说,都远超过其原本的价值。

另一方面,有些人绞尽脑汁想出了某些独创性十足的概念,不过他们的创意成果却曲高和寡,发挥不了影响力,不久便被众人抛诸脑后。

3.创意的持久性

评价创意产物的最后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持久性。有些新产品的"半衰期"只有短短数周,许多人殚精竭虑、经年累月所构思出来的创意产物,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创意上"力求突破"这条路走得让人如此艰辛,以致许多人不愿涉足此道。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将上下而求索创意,因为创意竞争,才是成功的法门。

十一、创意恒等式

创意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创意是人脑思维的产物,但并不是有了思维就必然产生创意,创意是先前没有的思维。人如果产生思维定势,就不能产生创意,只有积极思维,并运用有效的创造力去推动自己的思维,打破思维的旧框框,在千变万化的情势中不断地进行开拓性地思维,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产生创意。可以说:创意=独特思维+创造能力。

1.创意产生的前提

要制造或产生创意,每个人在主观上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动机;这个动机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第一位的。

例如:一家美国食品公司在参加一次展览会时,由于报名晚而被安排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光顾者当然少得可怜。于是老板想到一条妙计,在底层撒下许多铜牌,并在铜牌上写着"拾到此牌者,可到顶楼1068室换取纪念品",结果使生意一下子火起来。

这个创意的前提就是"怎么去吸引顾客",而且是有意的,因为它是先有目的的。

又如: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与牛顿的头产生合理地撞击,使他产生了关于引力的设想,最终使他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创意的前提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与牛顿的头产生合理撞击",这个前提当然是无意的,牛顿并没有想到苹果会掉下来,也没有想到会与他的头产生什么关系,在此之前更没有意识到万有引力问题。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创意的产生都离不开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个条件在创意的产生过程中是第一位的。

2.创意产生的基础

创意的产生是以材料的积累和用脑素质为基础,这在创意的前提条件里是第二位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材料的积累,包括专业知识信息的积累、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实践经验的积累等一切知识的积累。所谓用脑素质是指智力开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以上文所说的两个创意为例:如果那个老板没有经商的经验,没有其他社会知识的积累,那么他就不可能产生"用铜牌去吸引顾客"的创意。如果把一个建筑师放在同样的场合,他也许就不可能产生那样的创意。物理研究是牛顿的专业,专业知识就是产生那个创意的基础。再者说,尽管在苹果与他的头发生碰撞的一瞬间之前,他并没有考虑什么引力问题,而在此之前他必然是思考过的。如果是一个搞商业的人,他恐怕连引力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想到这个问题呢?

用脑素质,其实就是一个智商问题,就是灵活用脑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仔细、思维敏捷、敢于创新。而这与知识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反应迟钝、墨守成规的人都不可能有什么创意。

任何创意的产生都少不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能量的储备和灵活用脑、开放思维,这是产生创意的基础和根基。

3.创造力迸发"灵光闪现"

创造力与革新是紧密相伴的,它们的结晶就是创意。创造力迸发,产生灵光的一瞬间,思维突破了原有定势,一个伟大的创意就产生了。

一个伟大的创意能成就一番大业,能使逆境扭转,能拓展一个事业或挽救一个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突破原有定势,爆发出新的创造力。

生活中的习惯势力的作用是很大的,人们总是习惯于顺手的、熟悉的、老的东西,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心理定势"。要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下不断进取、不断创新,首先要打破这种抱残守缺、拒不纳新的"心理定势"。

可口可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行销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1981年的销售额达63亿美元;1984年,可口可乐占领了世界非酒类饮料市场的36%。相传,可口可乐的配方严格保密,仅为几个人所知,密藏在亚特兰大市银行的保险柜里。在可口可乐声誉卓著、畅销不衰的情况下,公司决定改变配方确实是非常大胆的举动。

1985年4月24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宣布,改变享誉世界的可口可乐饮料的配方,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消息传出,可口可乐的强劲对手百事可乐公司乐不可支,认为可口可乐改变配方,正好说明百事可乐战胜了它而赢得了顾客。为此,全体员工特地放假一天,并在报上刊登通栏广告:"大家知道凡是好的东西用不着改变,百事可乐的成就迫使对方走此下策。"

也许,百事可乐高兴得早了些。天底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顾客的习惯和品味同样如此。即使如可口可乐这样的传统名牌产品,人们也还是希望它变得更好些。

事实上,可口可乐上市99年,并非从未改变处方,在此期间最少改变过13次。1983年进行的一次大的改变,应顾客的普遍要求去掉了占配方1/40000的可卡因。

在这次宣布改变配方后不久,可口可乐公司又传出新闻,决定对饮料容器也实行一次大改变,用新的塑料罐代替被认为是当时最佳饮料容器的铝罐。

可口可乐公司的这股不断革新之风,是由"可口可乐"的新强人戈施达刮起的。1981年3月,90岁高龄的可口可乐董事会的前主席退位,年仅48岁的罗伯托·戈施达担任董事会主席兼最高执行总裁。对于这家作风一贯保守的公司来说,改变饮料配方是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不仅公司内部,连华尔街的人士都感到十分震惊。

在前任主席领导下的可口可乐公司,执行稳健、保守的政策由来已久,而公司营业仍有可观的利润和不断的增长,公司业务似无改革整顿的必要。但不甘墨守成规,力求改革,具有一付"超常意识"经营头脑的戈施达,并不安于现状,迅速革新经营,使公司的业务情况为之大变。他上任后的第一年,就做了两件有声有色的大事:一是把可口可乐的业务扩展到中国大陆,在北京制造并出售可口可乐;二是花7亿美元的重金买下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从小事上也可看出戈施达除旧立新、革新思变的气质。多年来,可口可乐广告的口号是"可口可乐,使你心旷神恰!"很多人为了这份美的感受而爱上了可口可乐。但在新的竞争面前,需要一个更通俗、更有力的新口号,戈施达推出了这个新口号:"这就是可口可乐!"朝气蓬勃地表达出可口可乐的地位、声誉和自信。

从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创意程过中,我们不难体悟到创造力是多么的重要,它能使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样,每个人创意人生,也需要这种可贵的创造力,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