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如何开发孩子的早期智力 第一章 用注意力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

孩子拥有了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就好比打开了心灵的天窗。要塑造聪明的孩子,必须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稳定的注意力是神智的智力特征之一

注意力在人的智力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就是注意力的表现形态。心理学家是这样给"注意力"下定义的:注意力是指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部分。同时,还是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其他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和先导,如果没有注意力,人就听不到、看不见,无法回忆,难以思考。有了良好的注意力,就好比是打开了心灵的天窗。要塑造聪明的孩子,必须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

考察各种类型的神童,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可以说是他们共同一个普遍的特征。据说居里夫人幼年时注意力就令人吃惊,在她阅读书籍之际,就是别的孩子跟她开玩笑,故意发出各种使人不堪忍受的声音,也丝毫不能把她的心思从书本上引开。

稳定而集中的注意能力毫无疑问是神童的智力特征之一。当然,反应敏捷,口齿伶俐,想像丰富,观察细致,记忆过人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可以肯定,没有良好的注意力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神童的。

要培养良好的注意能力,必须了解儿童注意的特点。

儿童的注意力产生于新生儿期。有资料表明,明亮的物体、发响的玩具、巨大的响声均能引起尚未满月的婴儿的无条件定向反射,这种原始的定向反射活动,可以说是孩子最初的注意。此后,孩子的注意越来越明显,注意的对象开始是亲近的人的脸庞和声音,然后扩大到奶瓶、牛奶、小勺、小碗等这些和满足机体需要直接有关的事物。但1岁以内的孩子,注意都是极不稳定且都是无意注意,即事先并没有预定目标,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注意。有资料表明,周岁以内的孩子对所看到的事物能注意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

也许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对着1岁多的孩子问"猫呢?"孩子就会朝着小猫经常活动的地方去寻找;当问"妈妈呢?"他就会转向妈妈所在的地方。

这是因为1岁的孩子,开始学会按成人的语言要求注意周围的人或物,这标志着孩子的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芽,也就是开始学习按照一定的目的去注意事物了。

3岁以后,孩子的注意范围扩大,注意能力逐渐提高,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类似的现象:也许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听你讲故事,突然一只小猫从旁边跑过,这时小孩的注意力往往会立即转移到小猫身上,眼睛跟着小猫转。此时,你大可不必为此生气,因为3~5岁的孩子虽然已开始能比较自觉地注意某些事物,但是还很不稳定,不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一事物上,稍受干扰,注意力就会分散,无意注意仍占据主导地位。婴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阶段,注意的稳定性差,范围较小。

那些被称为"神童"的孩子,除了注意稳定时间长,集中程度高以外,还有的注意转移能力十分强。能够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有位3岁的小男孩,一听到爸爸说:"开始学习了!"无论玩得多开心,也能马上坐下来专心看书绘画。这对于天性贪玩的儿童来说,其注意的转移能力是惊人的!

□创造吸引孩子注意的环境

心理实验告诉人们,强烈的、新奇的与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如能自动跳绳的小娃娃、会打鼓的大熊猫、自动下蛋的花母鸡、转动的音乐鸟笼、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机器人……类似的玩具可以多为孩子准备一些。这对训练孩子,尤其是0~3岁孩子的注意集中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努力培养孩子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受直接的兴趣和情绪状态所制约。或许你的孩子在计算2+1=?时,那副心不在焉的神态让你伤透了脑筋。然而,他在玩"小猫钓鱼"的游戏时,却是那样专心致志。入痴入迷。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丰富生活内容,使孩子的兴趣更加广泛,这对孩子注意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家里多了什么东西"

一个平时在绘画活动中总是心不在焉的孩子,如果换一种情形,他的表现就不同了:家长说,今天是某某的生日,你给他画幅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好吗?结果,孩子不仅画得特别专心、认真,而且也画得很好。这是因为他有了明确的活动目的,非常希望把画画好,故能自觉地、专心地完成这一作业。

孩子对活动目的和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也就越强烈,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也越长。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向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目的,比如"家里多了什么东西"、"妈妈的衣服哪里变了"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注意周围的变化。长期训练,孩子将学会有意注意并逐步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

□我是一个小哨兵

有人通过实验证明,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哨兵时,就比在单调的实验室条件下维持注意的时间长。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同时,幼儿的每一个游戏都有着一个必须完成的具体明确的任务,这就需要孩子保持一定的有意注意。

传统游戏中,"什么东西不见了"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游戏。你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在桌上摆出几样物品(要求孩子注意看、认真记,并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让孩子转过身去,在孩子不察觉的情况下拿走其中的某样或几祥物品。当孩子转过身来时问他:"什么东西不见了?"如果孩子回答对了,应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孩子答错了,应提醒他注意用心观察和记牢。这种训练方法较为灵活,使用的物品不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均可。另外,类似的一些方法,如"找错"、"配对"等等均不失为简单、灵活、实用的训练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运用。

□鼓励孩子不要半途而废

有意注意往往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良好的注意能力确切地说应该是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可以这样说,没有坚定的意志也就难以养成超常的注意力,不会自制也就不会有意注意。

家长应该有计划地在孩子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孩子提出各种要求,鼓励他们把每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废,以培养他们善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有意注意的培养

孩子到了学龄期,有意注意开始形成,培训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与幼儿期就有很大区别。除了继续和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孩子广博而持久的兴趣外,还有:端正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加强意志锻炼,养成闹中取静的本领,善于把握和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

有意注意和意志密切相关。一个人只有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可能在必要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某种当时并不能使自己发生直接兴趣的事物。据说,大哲学家康德长期坚持每天早晨要直瞪瞪地盯住窗外的树木看30分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对于集中注意力是很有利的。但是,学习、工作的环境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很安静。因此,要锻炼闹中取静的本领,在极其不良的条件下也能很好地工作,同时训练了自己的注意力。

当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到来的时候,绝不要发生情绪上的波动,更不要烦恼、焦急、发火,而要保持情绪上的稳定,这对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很有意义。

下面介绍一种钟声训练法,有助于你闹中取静。保持正确的坐式睡眠的姿势,静心地倾听闹钟的嘀嗒声。开始听时,感到声音轻而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听上去会感到声音变响了而且近了。当你感到声音是从周围墙壁和门窗上反射回来时,就表明你的注意力已集中到惊人的地方。

注意力的集中与注意力的转移并不矛盾,而是彼此依赖、互相促进的。只有当注意能主动、灵活地转移,注意的集中才有意义;当注意转移之后,它又能立刻集中起来,这样的转移才有价值。因此,必须主动支配自己的注意能力,善于及时地把注意转移到当时所需要注意的对象上去。另外,当孩子对一个对象的注意已经保持到一定的时间而感到疲劳的时候,就应当有意识地调换到一个新的注意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