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快乐处方(二) 第七章 走出抑郁的人生

自然界的严峻挑战、焦虑、抑郁、迷惘、追求、探索,充满了人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中的每一个空间,委屈、烦恼、嫉妒也时常伴随左右。要想走出抑郁的包围,面对正面的人生,就必须先给自己制定出现实可行的目标,以及逐渐建立自信心。要保持你的学习成果,应该熟练地掌握应付技巧和懂得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让阳光充满你快乐的人生。

€€一、勿让自我产生强迫感

如果你能做那些自然而来的事情,而你对这些事情又有天然的才能,你就能很容易找到令你满意的地方。而当你违反了自我意志,你可能要经受心理或情绪上的挫折。其实是对自己有过高期望的心理在作崇。同时,也因为自己缺乏信心而更加不安表现更不理想。相反的,只要我们能平心静气地顺其自然,紧张和不安就会消失。

@@@1.越怕失败,表现越差

因为太在意过去的失败经验,无法全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我越是想把上司交代的工作做好,反而越是紧张,错误犯得更多,受上司指责当然是无可避免的事。于是,这种不愉快的经验又加深了我内心的不安和烦恼,最后,甚至想逃避这个工作。

有这种烦恼的人,大都是因为过去的失败经验一直保留在心中,而过于担忧和不安,在无意识之中,害怕再次面临失败的恐惧就会阻碍正常的表现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当事人的能力问题,而是他受缚于担心失败的“强迫现象”,所以无法面对考验、无法发挥能力。

“过去的失败已成过去,现在全力以赴才是致胜之道。”这种坚定的想法是绝对必要的。

具有精神官能症倾向的人,往往很注意过去和未来,而忽略了现在。尤其是在意已成为过去的过去,只会伤心和失望,而且对尚未来临的将来,也会感到极度的不安。

事实上,我们所面对的,只是现在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即使心中的某个部分充满担忧与害怕,而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全力以赴而已。

只要能把眼前的工作一一做好,就能逐渐不受过去的失败阴影所笼罩,以后自然更能尽情发挥潜在的优异能力了。

@@@2.紧张可转化为动力

“我所说的话,他一定都不了解吧!”

经常有人会这样烦恼不已。如果这种烦恼持续下去,最后就会产生极端的不安,而变得不想和别人接触,甚至像语言障碍一样。若严重的话,会变得根本不愿意和别人交谈。

如果仔细地听听这种人的表白,大都能找到一个共同性——对听者有过度的期待,希望不论自己说些什么,别人都要马上了解。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理解的层面也有差异。比如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些人了解a点,有些人则了解b点。因此,只要能设法增加一些了解自己的人,情况就会好转,而且人际关系也会获得改善。只是若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放开自己。

一开始就要求别人喜欢自己,完全了解自己,是不太可能的事,除非你能先学会“说”或“表达”自我。若做不到这一点却只会要求对方了解,岂不是太傲慢了?实际上傲慢的反面就是极端丧失自信心,所以自然变得无法和别人交谈了。

我们常会觉得自己因过于紧张而说得不理想,其实这是因为对自己有过高期望的心理在作祟。其次,因为自己缺乏信心就更加不安,表现更不理想。相反的,只要我们能平心静气地顺其自然,紧张和不安就会消失。

曾有一个演艺人员告诉新来的同行,有一次他们演出时,看到一位相当出名的演员竟站在舞台旁边发抖不停,就问他:

“你的演出经验那么丰富,又演得入木三分,还有什么好紧张的呢?”

“其实,每当我发抖的时候,都会演得很好。反而是不发抖的时候,就表演得不理想,可能是我太习以为常而过于松弛的关系吧!”

所以,再出名、再有经验的人还是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还是会有紧张和不安的心理。

有的人在众人面前说话,会感到紧张和不安,然后就努力克制压抑此时的内在反应,这样做绝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换句话说,想把绝对做不到的事情变成可能的强迫行为,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和强烈的紧张感。所以,认定别人应该了解自己所说的话,也是过于具有强迫性的事,反而使紧张感产生更大的阻碍力。

在许多田径比赛中,有些教练会告诉选手:“不要紧张!”其实不然。适度的紧张往往可以减少许多失误,而且可使能力全部发挥出来。所谓的不紧张可能是真的一点紧张感都没有——过于松弛,则没有一点弹性,有碍于发挥,或强迫性的压抑紧张感——反而更加紧张,不但无法发挥能力,还会造成更多的失误。

@@@3.因为过分胆小而不知如何与人应对

因过分胆小而不知如何与人应对,这是常见的烦恼之一。其实,胆小和不擅交际,并不一定是相连的事。

所谓“胆小”,应该是指神经方面很细腻。这种人和粗枝大叶的人自然不同,因为他会留意到任何小细节,也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想。既然如此,和这类人交往必定很愉快才对。

因此,有些看起来很胆小,说话声音很小,看起来很容易害羞的人,反而比粗心大意、不稳重的人,更能留给别人良好的印象。

就这个理论看来,胆小的人应该比别人更易相处愉快才对,很少会有不知如何与人应对的情形。当然,有些人个性很强,但能和人积极往来,也可能很好相处,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许多胆小、内向而保守的人,反而更能给别人留下好感。

总之,胆小并不一定是不会与人应对的原因,应该说这些不会与人应对者,都太局限在胆小的世界里。也就是说,不会与人应对的原因不是“胆小”,而是划地为牢的做法。

了解“我很胆小”的事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误以为胆小是坏事。前面提过,因为胆小,所以才能注意到各方面的细节和体谅别人,因此请别埋藏你的细腻情感!产生一种理念上的执着。

我们要借助什么方法,才能使自己脱离执着呢?相信对方向你所表示的行为。也就是说,对方怒脸相向,表示他讨厌你;对方表现得很亲切、眼神柔和,表示他喜欢你,而不要再自我怀疑。

就人际关系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了解”,而是“相信”。只要能相信对方,就不会有什么疑惑或不安,也不会自寻苦恼了。

€€二、用理性思维拯救快乐

为了摆脱抑郁,我们需要鼓励自己的理性发挥功效,但请注意,虽然换位思考在战胜抑郁方面有所帮助,但并不是灵丹妙药。有时,抑郁的人需要他人帮助自己回忆那些已经遗忘的事件,面对他们不敢独自面对的事情,体恤他们的悲痛,帮助他们培养成熟的人格等。有时,人们抑郁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至于要靠药物来打开疗效的大门(或帮助睡眠)。然而,当消极思维攻击你的时候,了解并控制它将大有好处。方法之一就是理性地对待它。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理性思维的特点与功用。

(1)理性思维注重证据。它好比科学家或侦探,将思维和观念当作可以证伪的假说。理性思维不轻易回答什么,就像福尔摩斯一样,在下结论之前,它仔细考察,希望掌握更多的线索。

(2)理性思维喜欢多重选择,它不喜欢只有少数几个选择,而是倾向于多视角看问题。

(3)理性思维喜欢检验和验证。

(4)理性思维不愿受情绪影响而草率下结论。

(5)理性思维认为知识是不断积累的,我们知道的越多,事情变得就越复杂。这是加深我们对问题理解的源泉。

(6)理性思维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事实上,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中学到的要多。

(7)如果有机会,理性思维总喜欢对某一观点或行为作优缺点的评析。

(8)理性思维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达到目标。并且,它认为,无论短期内会有益处还是会遭受挫折,长远利益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理性的、求证的方法”是我们应当大力培养的思维品质,然而,思维有帮手才能更好地战胜抑郁。理性思维的朋友和盟军是所谓的“同情性思维”。我们需要培养同情性或是友好的理性,而非冷冰冰的理性。

€€三、忌不安和恐惧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理所当然地会有不安和恐惧。之所以会如此,大都是由于强烈地意识到孤独和恐惧的存在。

@@@1.正确应对不安和恐惧

究竟什么是不安?什么是恐惧?没有对象的心灵上的痛苦,就是“不安”,而有对象者是“恐惧”。

为什么说没有对象的心灵上的痛苦就是“不安”呢?比如,越是不知道别人的想法越会介意。不知道第一次约会该说些什么,或万一生了重病不知该如何是好等所产生的烦恼,都称为“不安”。

能正面去观看“不安”,并努力想加以抗拒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本是印度国的王子,从小就备受宠爱,但他的内心却时时受到不安的纠缠,根本无法解除。他甚至为了消除内心的不安,四处游历,遍访贤人,但一切都徒然。

29岁时,释迦牟尼就离家出走,承继所有的苦业、难业,但不安却未曾一日消失过。最后,他把不安视为“人所无法抗拒的生老病死”而悟出断切意念的哲理。

总之,人一定会有“不安”,也应该坦然接纳。

与“不安”相对的,就是“恐惧”,心灵上的痛苦都起因于具体的对象。比如地震、意外事故或争吵等,令心理动摇和情绪不定的,就是“恐惧”。

对于这些不安和恐惧,应该如何处理才好呢?方法相当多,可视个人而定。比如,有些人会努力锻炼身体,使脆弱的自己变得更坚强些;有些人则会培养信心,使自己的意志不受动摇。总之,每个人都会想尽各种方法来排除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我们在此要再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理所当然地会有不安和恐惧,而唯一的对应之道就是接纳它,不要逃避,然后设法疏导。

请仔细想想,不安和恐惧是释迎牟尼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苦心战斗的对象,所以绝不是平凡的我们所能轻易打败的。

请先看清不安和恐惧的真相,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如何与之相处,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心境。

@@@2.不要感情用事

“公司”是由一些性别、年纪、学历和经验等不同的人所构成的,所以彼此之间难免会有小小的摩擦。如果处理不当,小摩擦可能因时间一久而变成误会或争执——这种情形最常见于上司和下属之间。

“如果上司不客气地责怪我,我会很生气。”

“我很担心下属不服从指示,而且好像故意和我过不去的样子。有一次,一位职员问我是否看过《劫后余生》,我回答没有,所以内心感到很不安,不知道他是否会因此看不起我……”

由此可知,这两种烦恼是因为下属不信任上司、上司不信任下属所造成的,但共同的起因都是“互相不了解”。因此,了解对方才是去除不信任感,达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如果过去上司说什么,你就感情用事地凭主观看法加以反驳,上司当然觉得不舒服,难免也会看你不顺眼。如此演变下去,彼此就会有意无意地互相伤害。

总之,不论对任何人,只要能设法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则沟通情感就顺利多了,彼此也能保有这份正确的心理距离,关系自然更为理想。

相处之道并不难,只要能客观地退一步为对方设想,多接触、多沟通就行了。

@@@3.正确疏导“自卑感”

对精神科医生来说,对“自卑感”这个词汇实在太熟悉了。因为,前来就诊的人中,不少都和“自卑感”扯上关系。

就某种意识来说,“自卑感”乃是一种创造性工作的刺激剂。不过,一旦无法转移到积极的这一面来,必定会转向内在,成为神经症的病因。

不论如何,只要是人,就多多少少脱离不了自卑感的纠缠。阿道尔认为,正是因为人有自卑感,文明才会进步。“自卑感”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绝不要去逃避它。只要能疏导走向正途,反而更能刺激能力的发挥。

针对无法克服自卑感的人作了详细的观察,发现他们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有比一般人优异的才能,只不过对自我期望过高,所以才会产生根本不必要的自卑感。

“我只不过高中毕业而已,全凭自己的努力,今天才能当上总经理。可是我的部属中,多的是大学毕业生或学历更高的优秀人才,叫我怎么能不自卑呢?每当面对他们时,我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一位总经理对心理医生的叙述。

其实,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位相当出色的领导,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有这种烦恼。试想,一个学历不高的人能当上总经理,不正表示他具有极优异的才干吗?

换句话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一定具有相当的才华,而且公司也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他应该对自己具有信心的两点。

“学历”是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之前,第一眼所看到的装饰品而已,就像是一件外套。认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去看对方本人是否坚强、机智、有才干、肯努力,绝不是凭外表取人。

请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要受这种无谓的“自卑感”所纠缠。

€€四、解开自我设限

我们每一个人在看待事物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应该强调好的一面,这就是所谓的眼光朝前。一个具有消极心的人不会有实现欲望的精神力量——感情和信心,这样的人必然屈服在他人的意志之下。你应该意识到,人生难免会遭到无数挫折、困难及烦恼,但并不意味着你注定要被打败。如果你坚持真诚的信念,勇敢面对人生,坚信好运必来,就能突破重围,任何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1.忍耐孤寂

有人开玩笑地说,留学的画家十之八九都很有成就。有位画家听了,颇有感触地说: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外国的绘画理论或技巧优异,只是远离家乡的异国游子,因语言不通,又没有熟悉的人,所以只好忍耐孤寂,整天关在自己的画室里作画,才会有今日的成绩……”

可见,不论哪一门艺术或事业,即使有再好的技巧和理论,若不实行也是枉然。

“我每次在脑海中都设想得十分周全,但实际去做却做不好。”

有这种烦恼的人,应该想想那个画家所说的话。

考虑得过于周密的人,很容易丧失行动力,也有意志力过于薄弱的倾向。凡事只用头脑详细思考,一切都等于零,惟有本着坚强的意志力,确实行动,才有价值。因为,不作画的人称不上是画家,世上也绝没有不唱歌的歌手!

把内心的想法和感情表现出来,而能使别人感动的,才是艺术,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只想像着自己是个伟大的发明家,而不肯好好努力学习和研究,永远都成不了发明家。

@@@2.学会忍耐各种痛苦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为不做事便难以生存,可是现代的年轻人大都是在过于溺爱的环境下成长,因此许多年轻人都认为不做事也能设法生存下去。

事实上,既不是情绪低落,也不是身体不健康或缺乏体力,只是怎么样也不想积极工作。许多学生“逃课”成了习惯,并延续到社会里,所以近年来,拒绝上班的问题似有增加的倾向。

“如果什么事都不用做,每天吃、喝、玩、乐,那是最好不过了!”其实,大家都希望能过这种生活,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惰性。

自古以来,连动物都得自己去寻找食物才能生存,更何况是人呢?为了生存,必须忍耐各种痛苦的经验,乃是生物的命运。

人类自狩猎、畜牧、耕种,慢慢努力,最后才有比较舒适的生活。可见,为了维持生活,就不得不辛勤工作,所以希望能有轻松的工作,实在是很奇怪的想法。

现代的年轻人,从幼小时就被宠坏了,长大以后自然欠缺坚强的意志力,好像自己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父母或别人。

我们应该重新确立观念,要明白生存乃是为了自己,而且必须忍耐种种考验和努力工作。刚开始改正自己的时候,可能会有抗拒的心理,但一定要贯彻工作的意念,慢慢就会有工作欲望了。

@@@3.过度依赖的心理

凡事都漠不关心的年轻人,不但不想上学,也会觉得前途一片茫然。

“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很希望别人能全力支持我,否则在没有任何明确的保证之下,我绝不想做事,也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压力感的典型烦恼。换句话说,有这种倾向的人,都存有过度的依赖心理,而且自甘放弃前进的权利,安于不努力的消极生活。

不论做什么事情,谁都不能保证一定能顺利做到,也无法预料别人是否能永远给予全力支持。对于成败的不安,在所难免,但不能就此畏缩或放弃。

在不安之中,强迫自己展开行动,实在是痛苦的经验。但试想,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在一次又一次试行错误的痛苦中学习而功成名就呢?

只有在内心交错着不安、惶恐、焦虑等心情时,还能一步步前进的人,才能赢得成功。

为了生存,一定会遇到种种烦恼和不安,而为了活得更充实,就更不能逃避问题。只要能视眼前的险阻为动力,接受各种考验,并努力向前迈进,才能开拓出更舒坦的前途。

要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这种坚强的意志力与努力不懈的行动,绝对必要。

€€五、不要忽略心中的关爱

通过进化,我们拥有了关心其他人、动物或事件的能力。例如,当孩子受伤时,父母懂得,光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儿童还需要你的拥抱以及爱抚。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这种能力:我们能够同j情他人、为他人感到难过并试图帮助他人。然而,抑郁的时候,我们便丧失了这种内在能力。我们常常无法更好地照料自己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自己的关心。治疗,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激发对自己的关心——这种被抑郁夺走的自我治疗的能力。

与理性思维相同,同情性思维也有自己的特点:

(1)同情性思维关注个人成长,帮助我们发挥潜能。

(2)同情性思维关注支持、治疗,并善于聆听自己与他人的需要。

(3)同情性思维以友好、良善的方式了解问题。

(4)同情性思维表现为易于宽恕别人,不易责备别人。

(5)同情性思维不是破坏,而是尽量帮助治疗、修复与重建。

(6)同情性思维认识到生命是痛苦的,我们都是不完美的。

(7)同情性思维不把我们自己或他人简单地视为有价值的商品。

自我价值或被人认可不是赚来的,也不是通过某种条件或条约得来的。

我们能够学会将自己的思维训练得温情、友好,培养同情性的思维品质。对于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年轻时没有获得温情和爱的人,这是非常困难但却极为重要的一步。

€€六、信号卡可使你走出抑郁的底谷

感到抑郁的时候,你可以便用信号卡提示自己各种对抗抑郁的有效方法。你可以拿一张空白明信片或一张尺寸相近的白纸,在一面记下你最典型的消极思维;在另一面写下挑战该思维的合理观念。针对你全部的消极观念,重复上述练习。

例如:假设你有这样的观念,“我的病永远也不会好了”,当有一天感觉不那么糟时,在信号卡的一面写下你的观念,在另一面记下你的设想:关心你的朋友会如何劝你;如果你的朋友处于该境地,你会如何劝他。记住,不要无动于衷想像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地温和、友善,像一位关心你的朋友正在鼓励你摆脱抑郁一样。以下是一些要点:

(1)由于我处于抑郁状态,所以我才会有这些感觉。

(2)这是我典型的抑郁反应——经常看到黑暗的一面。

(3)尽管我的感觉如此,但这不一定真实,事实上很多抑郁的人都获得了痊愈。

(4)尽管我想一下子就好起来,但这未免有些急于求成。我应该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循序渐进。

(5)过分关注于“我永远也好不了”,会使我感觉更加糟糕,因此,我应当关心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6)听收音机、欣赏音乐、出去散步或从事其他文艺活动,是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

(7)如果我能够学会循序渐进,我将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抑郁,让我们行动起来,看结果会怎样。

上述观点在你看来如何?你脑子中是否有贬低它们的想法(典型的抑郁反应)?你是否认为“有道理,但是……”,或“或许对别人有用,但对我没用”?如果你头脑中的确有这些想法,记住这是抑郁在说话,尝试一下会造成什么损失?你如何才能战胜这些想法?

让我们再列举一些消极观念,该观念包含了大量的自我标识:“我的抑郁表明我是一个糟糕、软弱、无能的人,我从未没想过这事会发生在我身上。”你应当在信号卡上记录下列观念:

(1)抑郁并不表明我糟糕、软弱或不正常,五分之一的人都会在某些时候陷入与我同样的境地,至少是在某种程度上。

(2)很多地位很高的人(电影明星及政客)也抑郁过,这表明抑郁与软弱无关。

(3)有许多证据证明,抑郁并不代表软弱或糟糕,温斯顿·丘吉尔也曾一度陷入抑郁状态,但他绝不是个软弱的人。

(2)我不可能这样对处于同一境地的朋友说话,我会尽可能理解并鼓励他们,给他们(及自己)贴上“糟糕”或“软弱”的标识是不好的,这是欺凌(bully)的一种表现形式。

(5)抑郁的时候,我总是关注于自身的不足,我应当学会关注自己所做的以及能做的方面。

(6)如果不再沉溺于抑郁观念,我会好起来。现在,我应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你应当随身携带你的信号卡(放在衣兜或包里),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给自己鼓劲,帮助自己控制消极观念。有些人认为,把它们挂在屋子的某处会有帮助,例如,有一位想减肥的妇女,因无法控制吃零食的习惯,她便把信号卡挂在冰箱上。上面写着:

你现在又想吃零食了?想想看:你的确需要吃吗?如果你能够抵制住这种诱惑,是否会感觉好些?喝杯茶代替吧,坚持住,明天你会对你现在的表现非常满意。

每次想吃零食的时候,她都看一遍这张信号卡,结果她的自控力一次比一次增强。

如果知道某种压力临近,你应当事先做好准备。你可以使用信号卡提示自己所应采取的应付方式。假如你要宴请朋友,你的反应可能是:“噢,上帝,太困难了!我将无法应付。”你应当在事前想出主要的应付观念:

(1)或许不会像我想像的那样糟,让我们找出证据。

(2)我应把该做的事分成小步骤,每一小步都是“可以做的”。

(3)尽管不想做,我还是要尽量避免满脑子“我做不了”的观念。

(4)我应该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在实施的时候,我可以使用放松技术,监视自己身体,控制任何形式的紧张,将注意力集中在进行中的事情上,一旦产生自责观念,我便要告诫自己:“瞧,我做得很好,尽管不是棒极了,至少还不赖。”

(5)客人来的时候,我给他们拿饮料,告诉他们随意。客人喜欢随意的环境,注意的焦点不是在我身上。

(6)宴会当中,如果感到紧张,应马上放松。我要站起来走到厨房去,或出去透透气。我并没有被捆在那儿,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毕竟是我的家。

(7)我应当想像宴会进行得如何顺利,而不是想像它会多么糟糕。我的目的是,证明自己能够应付,这是我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我应当避免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例如:要么捧极了,要么糟透了)。

(8)每一步,都要想“进行得不错”,努力避免消极想法。我要尽全力帮助自己,为每一个小的成功而表扬自己。

上述做法旨在帮助你对待看似困难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你越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应付上,事情就会进展得越顺利。

€€七、清除忧虑的“灵丹妙药”是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情绪发生一定的起伏波动,这确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旦自己情绪特别好的时候,不仅神清气爽,而且工作起劲,对人对事充满了光彩与希望,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而有些时候,人又情绪特别低落,不但心情沮丧,而且意志消沉,你身边的世界仿佛布满了灰暗与失望。

那么可以告诉你威利斯·卡瑞尔所发明的这个办法。卡瑞尔是一个很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气调节器的制造业,现在是位于纽约州塞瑞库斯市的世界闻名的卡瑞尔公司负责人。这是目前所知道的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是拿破仑·希尔和卡瑞尔先生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吃午饭时亲自从他那里学到的,卡瑞尔先生向拿破仑·希尔讲述道:

年轻的时候。我在纽约州巴法罗城的巴法罗铸造公司工作。我必须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一度花费好几百万美元建造的工厂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以清除瓦斯燃烧的杂质,使瓦斯燃烧时不会伤到引擎。这种瓦斯清洁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前只试过一次——而且当时的情况很不相同。我到密苏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时候,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困难都发生了。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机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效果并不像我们所保证的那样。

我对自己的失败非常吃惊,觉得好像是有人在我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我的胃和整个肚子都开始扭痛起来。有好一阵子,我担忧得简直无法入睡。

最后,出于一种常识,我想忧虑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便想出一个不需要忧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非常有效。我这个抵抗忧虑的办法己经使用三十多年了。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共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毫不害怕而诚恳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后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没有人会把我关起来,或者把我枪毙,这一点说得很准。不错,很可能我会丢掉工作,也可能我的老板会把整个机器拆掉,使投下去的二万美元泡汤。

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它。我对自己说,这次失败,在我的记录上会是一个很大的污点,我可能会因此而丢掉工作。但即使真是如此,我还是可以另外找到一份差事。事情可能比这更糟。至于我的那些老板——他们也知道我们现在是在试验一种清除瓦斯的新方法,如果这种实验要花他们二万美元,他们还付得起。他们可以把这个账算在研究费上,因为这只是一种实验。

发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并让自己能够接受之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我马上轻松下来,感受到几天以来所没有经验过的一份平静。

第三步,从这以后,我就平静地把我的时间和精力,拿来试看改善我在心理上己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

我努力找出一些办法,让我减少我们目前面临的二万美元损失。我做了几次实验,最后发现,如果我们再多花五千美元,加装一些设备,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我们照这个办法去做,公司不但不会损失二万美元,反而可以赚一万五千美元。

如果当时我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点。因为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摧毁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忧虑产生,我们的思想就会到处乱转,从而丧失作出决定的能力。然而,当我们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并且在精神上先接受它之后,我们就能够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

我刚才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因为这种做法非常好,我就一直使用。结果呢,我的生活里几乎不再有烦恼了。

为什么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公式有这么大的价值,并且如此实用呢?从心理学上来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巨大的灰色云层里拉下来,让人们不再因为忧虑而盲目探索。它可以使人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平面上,而人们也都知道自己的确站在地平面上。如果脚下没有坚实的土地,又怎么能希望把事情想通呢?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可是如果他今天还活着,听到这个解决最坏情况的公式的话,一定也会大加赞同。他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会愿意承担这种情况,……能接受既成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

这一说法一点也不错。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人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寻找回来。“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后,”威利斯·卡瑞尔告诉我们说,“我马上就轻松下来,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我就能思想了。”

他的说法很有道理,对不对?可是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愤怒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作出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之中尽可能救出点东西。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自己的财富,还“与经验进行了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争”——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情绪的牺牲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一旦情绪状态发生,虽然个体所控制,因此对个体生活极具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