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会在君悦大酒店举行,参加的都是富商政要、当红明星,和许灵薇搭档的是刚获得金话筒奖的男主持人杜一川。
许灵薇的出现,无疑是让人意外的,往年从来没有一个新人,甚至还不是正式主持人的新人来主持晚会,毕竟规格档次摆在那里,主办方在选人上哪能随随便便。
众人便猜测,这位新晋的主持人预赛冠军,到底什么来历什么背景呢?
杜一川四十多岁,待人彬彬有礼,一点没有名人的架子。虽然和新人搭档,也没有半点不满,对待许灵薇甚是照顾。说到底也是圆滑、世故吧,这个圈子,谁知道谁的明天呢。
“许小姐,除了台词本上的对话,我可能会即兴开几句玩笑,你搭得上就附和一句,或者笑笑就可以了。”
“你放松点就好,参加晚会的人,都是来交际的,可能我们说了一大堆,他们什么都没听进去呢。”
“好的,杜老师,有您在,我安心多了。”
沈沣到场的时候,几个熟识的过来和他打招呼,自然有人知道前段时间的绯闻,照片里的车就是沈沣的,而今天新闻的女主角也在现场,钻石王老五的恋情实在让人好奇,大佬们也不例外。
聊着聊着,有胆子大的,就旁敲侧击了:“听说今天的女主持人是个新人,你们认识吗?”
“新空力捧的主持人,相当优秀。”
“沈总,你认识她吗?”
“她叫许灵薇,是一位长辈家的孙女,今年刚刚毕业,以后还请各位叔伯多多照顾。”沈沣大方承认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原来是这样啊,不是亲戚,就是世交,果然网上的流言是不可信的。
沈沣的一席话,成功阻止了那些胡乱的猜测。
晚会开始,两位主持人正式登台,杜一川幽默风趣,许灵薇俏丽活泼,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大家看许灵薇的目光,也从复杂,变成了欣赏。
路介臣按照一惯的风格,没有参加晚会。这种活动,都是景文代表新空出席的。
虽然景文也不热衷参加这种活动,但该有的交际还是不能少的,特别像今天,冠以了慈善之名,当然少不了新空的一份。
他像是算好了时间,在慈善献爱心环节之前赶到了现场。
主办方在晚会中间穿插了拍卖环节,将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拍卖交给了拍卖师,许灵薇因为第一次看到现场拍卖,也觉得新鲜,便到台下观看。
杨易成见到许灵薇,便过来叫她,新空这里给她预留了位置。
许灵薇:突然感到了组织的温暖啊。
拍卖物品有金银玉器、古玩字画、名牌包包……
现在台上拍卖的是一套茶壶,粉彩甜瓜茶壶,彩色的陶瓷,晶莹剔透,做成甜瓜的形状,维妙维肖。听介绍,这套茶壶,是明朝时的手工匠全手工打造的,御用之物。
许灵薇看见这茶壶,眼前一亮,老爸喜欢的东西,她也会多留意几分,看见价格合适的,就买回去。
这茶壶,喜欢是喜欢,可惜,应该很贵吧。
许灵薇直勾勾地盯着这个茶壶,景文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异样,刚才那些珠宝包包,她一点也不感兴趣,偏偏一个茶壶,她倒是很有兴趣,真是个特别的女孩。
当然,也有可能是家里的长辈喜欢收藏呢……喜欢就买下来吧,总有一天,老大会用得着的……
景文:为了老大的幸福,我真是操碎了心啊……
对茶壶志在必得的,还有沈沣。
自他对许灵薇有了别样的想法,便对她做了一番了解,自然就知道了许如桢喜欢收藏古董茶具的事。
拍卖师:“这套粉彩甜瓜茶壶,现在开始拍卖,起拍价五十万。”
“五十一万。”
“五十五万。”
“五十八万。”
“六十万。”
“八十万,还有更高的吗?八十万一次。”
“一百万。”众人寻声望去,是沈沣。
“一百十万。”回头望去,是景文。
“一百五十万。”
“二百万。”场内想起一阵唏嘘声,这两位……是怎么了?
“三百万。”
“五百万。”众人倒抽一口凉气,这手笔,啧啧啧……
“六百万。”
“八百万。”
两位爷,不像是捐款,倒像是赌气啊!
拍卖师:“八百万第一次……还有要加价的吗?八百万第二次……八百万第三次。”
“恭喜景总拍得粉彩甜瓜茶壶,也感谢景总为慈善事业奉献爱心。”
许灵薇:老爸,你喜欢的东西真的好贵啊,呜呜呜……
晚会结束。
景文:“谢谢沈总承让,家里一位长辈喜欢收藏,做小辈的自然要尽一份孝心。”
沈沣:“难得景总如此孝顺。”
众人见两人还能说笑,不像是有什么私人恩怨,这次拍卖事件就这样揭过去了。
第二天,路介臣的办公室。
景文:“昨天拍了一个古董茶壶,用你的私人账户付的账。”
方也:“听说你花八百万买了个茶壶,果然是真的。”哼,你等着挨骂吧。
景文:“是的,物超所值。”
路介臣:“你给我讲讲,值在哪儿?”
景文:“时候未到,天机不可泄漏。”
方也:你这个骗子,为了面子买个破茶壶,还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
路介臣:“那我等着。”
方也:你竟然相信这个骗子的话……我,我,我,不想理你了。
慈善晚会后,许灵薇继续在新空参加培训,为决赛做准备。其他时间,就陪着方澜,参加一些茶话会、沙龙或是朋友聚会,认识她的人也越来越多,知道方澜身边有个漂亮的小姑娘,有眼色的,自然上前巴结着她,邀请她拍广告、招她做公司管理人员的都有。
许灵薇一一拒绝了,人生第一次受到了诱惑,幸好,她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依附着别人成长,她永远成不了自己。
她的专栏文章准时刊登,一直追她文章的读者发现,作者在快速地成长,字里行间透露了她能更成熟地思考问题、用更宽广的心胸在包容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