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爷浑浊的眼眸陡然一亮,仿佛发现了奇珍异宝一般。
这小子是可造之材,也许那个事儿可以落在他身上。
“赵大爷、三哥,辛苦你们了,都别走了,在这儿喝酒吧。”
张浩热情的张罗着,二大爷也过来招呼。
他这人向来恩怨分明,这件事儿全靠这两位帮忙,不感谢一下,他心里过意不去。
“你心可真大啊,现在一下子亏了这么多,还有心情喝酒,等你赚了钱再说吧。”
王老三摆了摆手,头也不回的回家了。
张浩也没啰嗦,记在心里,日后一定还。
“浩子,这事儿就过去了,别往心里去。
做人要有气度,才能走得远。“
赵大爷意味深长的话,令丁阳很触动。
没想到,一个山野村夫竟有如此觉悟。
赵大爷的背影消失在黑夜中,令人感觉他如山石般深不可测。
第二天一早,他带上黄毛老狗出去溜达。
丁阳要查探一下山村的资源,看看有什么能卖的东西不。
一下子亏了那么多钱,必须得赚回来。
他们这个山村,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大部分以养殖为主。
主要是鸡鸭猪羊等小体型的家畜。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些家畜喂养起来费事不说,一个伤亡,所有的投入全白扔了。
而且这种经营模式,最快也得三个月才见到收益。
丁阳可等不了那么久了,他必须找到挣快钱的方法。
“你们这就没有啥特产吗?!”
他一提醒,张浩想到后山有一大片树林,那里有一些药材的。
丁阳心头一震,这药材可是一个好途径。
要是碰到名贵的药材,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呢。
当年他生了一场大病,看了很多医生也不见好,最后一个老中医开了两副药就好了。
他感叹中医药的神奇,曾经专心研习了半年的《本草纲目》,能识别不少药材。
张浩拖着疼痛的右腿,找来一个木棍当拐杖,缓慢地进入后山的这片松林。
杂草丛生,都没过膝盖了,每走出一步都要看清脚下,生怕有毒蛇出没。
寻了半天,他有些失望,这里草药倒是有十多种,都是普通的黄芪、马兰、折耳草之类的。
满大街药店都有,根本卖不出啥价钱。
物以稀为贵,只有珍稀的药材,才有可能卖出好价钱。
足足溜了一个小时,张浩又累又渴,右腿也隐隐生疼。
他坐靠在一块山石上,阳光透过稀落的树叶洒在他的脸上,他举起手遮挡着。
嗯?!
那树上长得是啥?!
只见那树上挂满了丑丑的长圆形果子,果皮泛着紫红,从中间炸裂开,隐约露出白嫩的果肉来。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丁阳识别出这瓜来,差点儿兴奋得大叫。
这瓜俗称八月瓜,顾名思义在八九月成熟,又名野香蕉,是一种罕见的多功能水果药材。
它具有护肝、补肾、美容、降压、提高免疫力等神奇的功能。
好家伙,一下子涵盖了男、女、老幼所有客户群体的需求啊!
现在城里人可在乎身体了,这东西绝对好卖啊!
这真是一瓜在手,金钱无忧啊。
他立刻来了兴致,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小跑着寻找八月瓜。
嗬,居然有三十多棵呢,那就有一千来个瓜啊!
根据他的记忆,这东西制成干果切片,既有利于储存,也有利于运输。
村里没人知道它的好处,只是偶尔有些孩子摘下来吃,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商机啊。
不过,这事儿要秘密行动,不能打草惊蛇了。
他只摘下两个瓜抱着回家,吃着细嫩的果肉,决定用这个瓜赚取第一桶金。
丁阳静心思索片刻,决定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摘瓜。
第二步,晾瓜。
第三步,卖瓜。
现在瓜在林子里谁都可以摘,只有放到自己家里才是安全的。
他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又和前院的老刘借来一辆平斗车。
这活儿他一人干不了,但又不能找不可靠的人。
只有找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既能干活儿,又好糊弄。
他既吓唬又哄,找来三个少年,定好了下午进林子每人摘一百瓜给二十块钱。
他等到天擦黑再弄回家,晚上跟二大爷剖瓜晾晒。
二大爷虽然不知道他搞什么名堂,但也默默地支持他。
三天时间,林子里的瓜全部秘密运到他家里,有一半的瓜已经进入晾晒阶段。
终于在第八天,一部分切片晾置完成。
他嘱咐二大爷,自己要出去一趟,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家的秘密。
他换上一身整洁的衣服,背上帆布包到村外坐车赶奔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