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了车祸,身体受伤的年轻人,在别人惊魂未定之际,却在发微博。几条微博立刻被多人转发,人称他为“淡定哥”,受到热捧。纸媒还找到发帖者本人,对他进行了采访。从采访内容看,“淡定哥”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拔高。
出车祸不忘发微博,对于微博本身,当然是件好事。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既添了人气,也报告了新闻,而且是最新鲜的现场新闻。任何一种媒体的记者,都不可能有这样的第一手的现场报道。但是,如果说这个小伙子因这样的行为受到热捧,要人们学习他的镇定,或者说淡定,好像就未必了。遭遇一场几十人受伤的车祸,而且因汽油泄漏而有爆炸的风险,作为一个只受了轻伤,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年轻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首先要做的,是把车祸向有关部门报告,然后要做的,应该是帮助那些受伤比自己重的人,把大家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尽可能去安慰同行人,组织大家自救。发微博,应该是这些要务做完之后的事情。
然而,这个小伙子的表现,却更多的像一个微博控,一个发微博有瘾的人,不管自己的状况,也不管他人的状况,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发微博不止。从心理学角度,这样的镇定,其实不是真实的,而是因为他的心思完全被某些事情吸引了,着魔了,以至于什么都可以不顾。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微博的魅力,而非小伙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记者的采访,实际上有了先入之见,而“淡定哥”更可能是就坡下驴。
如何应对突发的灾祸?这在我们这个国家一直是个问题。像车祸,火灾,地震等等灾害,在任何社会都是难以避免的。实际上,是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摊上的。出了事之后,情绪镇定,当然是必要的,但这镇定,需要训练。不仅面对突发灾害情绪镇定需要训练,灾害中的自救和救人也需要训练。这样的训练,在发达国家,是学校的日常功课,也是社区居民所必备的课程。除了极少数禀赋异常者,没有什么人天生淡定,天生懂得自救和救人,天生知道如何紧急处置。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急需的,是补上这一课。“淡定哥”的表现,不管他是出于着迷微博也好,还是天生镇定也罢,但他的表现,其实还缺点什么。总而言之,他的表现,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算是表率。社会和公众,应该从每个事故中吸取教训,让损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