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泪泉之花——傅小石传 §一、潇洒的中学生

很难想象青年时的小石是个什么样子——我指的是1948年到1956年这段时期小石的整个经历和风貌,因为这段时期他和夫人对此都谈得很少。是无话可说,还是相对于后来的命运,整段时间的经历就不值得多谈了?我不得而知。

我也不想多问。

事实上,从1948年至1956年这段时期,小石的经历也大致和一般人一样,比较平稳,“正常”。他的人生正微笑着,缓缓却不可逆转地爬向命运的高峰。

这个时候的小石较之少年时代无疑是成熟多了。照样爱看书,照样爱画画,照样爱玩儿。

也照样爱幻想。

只不过对于未来的“幻想”,已不很多——这正是较为成熟的一个标志。

走着瞧吧。我的未来不是梦,要做一名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没说的!

——初中毕业的时候,小石这样设想过自己的未来。

他这样想是有理由的。

那是1950年。抗战早已胜利了。父辈们深恶痛绝的一个旧时代也很快随之崩溃了。新中国,人民政府的阳光,春风正温暖,拂荡着六亿神州的每一块角落,每一个心田。到处是鲜花,处处是欢笑;“社会主义好”的欢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建设新的高潮”。年轻的小石,焉能对未来不充满信心?

他是在1947年随父母离开金钢坡的。

他们一家先在南京、后在南昌,生活了三年后,又于1950年重返南京并定居下来。

小石初中毕业后,进入南京二中念高中。

都市生活较之金钢坡的生活,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另一种风味了。

1947年初回南京时,满街都是美国吉普车和戴战斗帽的美国大兵。崇尚西方,尤其是美国生活方式的风气弥漫着南京。正处于可塑性很大的青年小石,生活情趣也较之童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为大画家的儿子,他的口袋里比一般同学总要多几个钱。于是,他的上衣袋上也别上了最时髦的派克钢笔,走起路来,习惯性地挺着瘦长的身子,笑微微的嘴角边,时不时地溜出几首美国电影歌曲。因此,当他在校园里或电影院里出出进进的时候,总会给人留下一个风度翩翩的剪影。

他是个美国电影迷。一有余钱,就会邀上几个同窗好友,去看一场美国片。《西点》、《蓝皮书》之类,他不知看了多少遍。

西方书籍,尤其是小说,艺术类的书刊,也愈来愈强烈地诱惑着他。

有一度,他成了福尔摩斯迷。不仅言必称福摩,画夹里也连篇累牍地夹进了他创作的福尔摩斯故事画。

爱看书的另一个收获是他的作文写得特别漂亮。当时二中语文教师邵文煦办了个叫“箨篇”的板报。凡是画了三个星的作文就选登在上面。小石的大作常常是榜上有名。

不过,小石并不是个全才。数理化这三门功课,他常常闹个不及格。他怎么也没法让自己喜欢起来,因此怎么也没法补上去,这也注定了他今后必然要走艺术之路了。

毫无疑问,小石后来的思想比较开放,活跃,并一度选择版画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是受到鲁迅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更与这一时期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当然,无论如何,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艺术形式中,真正能牢固地吸引住小石的,最终仍是绘画,并且必然会是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绘画形式。

当一名画家的愿望,已在此一时期定了型。

因此,中学时期,小石的画作水准提高很快,在南京的中学生中是数一数二的。

也因此,他最终成了名不那么合格的中学生。如前所述,他的数理化老不及格,而他却越来越不以为然了。

既然我已立志要当画家,那么,数理化学它干嘛?

体育嘛,也蛮有趣,不过还是可有可无。

至于生活上,大画家嘛,完全不必过分拘泥细节。竹林七贤个个放浪形骸,世人还不是照样倾倒在他们的艺术成就面前么?

于是,他的不善自理,不修边幅的习惯也渐渐地出了名。冬天,他身穿黑皮夹克,头上却戴顶“瓜皮”小帽,帽顶上还缀着个小黑钮扣,旁人看着好笑,他却全然不觉,旁若无人地招摇过市。

天凉他爱感冒,鼻子里拖着两条清水涕。于是就备了十几块手绢,用完一块往床下一扔,积十几条,才想起洗一次;有时没手绢了,干脆就用袖子一抹了事。

夏天就更随便了。穿布鞋常常不提鞋跟,拖鞋样趿拉着,人家发笑,他也一笑,如此而已。

几十年后,当我在石城的一个夏日里见到小石后,也许他完全不曾料到,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何等残酷地击毁了我心目中那个“大画家”的形象呵——他赤着膊,抓着把芭蕉扇,摇摇晃晃地向我迎来——不过,这倒使我一下子消除了拘谨感,代之而来的,是一种似曾相识的自如,亲热……

不过,别以为我们这位当年的“潇洒的中学生”,成天都这么乐观自信的;苦恼的事儿也不少呢。

最苦恼的事情之一,是打不好篮球。

他个儿偏高,瘦精精的,又挺爱动。按理应该能在篮球场上大出一下风头,赢得同学尤其是女生的一番青睐的;可惜,不知是先天运动系统失灵,还是这方面能耐不足,反正,他偷偷练过好几回,就是打不好篮球。尤其是上场比赛,三大步怎么也踩不到点子上,那可是个要紧时刻呵!可糟糕的是,那潇洒漂亮的切入,上篮,“刷”——两分的美妙愿望,永远只能属于遣憾。

“砰”——他飞起一脚,篮球划一道长弧,远远地落在场外的人墙后面。

哄堂大笑中,他面红耳赤地暗暗发誓:

从今往后,再也不打篮球了!

其实,命运根本没打算让他成为篮球运动员。

1953年仲夏的一天,南京新街口一家有名的照相馆里,走出一位身穿笔挺的白衬衫,小分头吹得油光光的小伙子,他那微微挺起的前胸,高高仰起的头以及由此显出来的嫣然怡然的神态,活脱脱就是一派绅士风度。

何谓自我感觉良好?

□,这小伙子就是。

你瞧,刚一出名,他那大大的脑袋便高高地仰向了天空。

空中,澄蓝如洗,一群信鸽风一样飞向天边,洒下一串飘曳而清亮的鸽哨。

我也要展翅高飞啦!

这个小伙子咧嘴一笑,双脚一跳,人还未落地,便一溜小跑地穿过了马路。一时间,竟忘了身后那几个同来照相留影的同学们。

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全都粘在了他的背影上。

他就是小石。

他怀里揣着一份中央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整个江苏省只有三名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