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上):七星坛诸葛祭风
诸葛亮亦儒亦道,此处,他更像一位太乙真人了。作者赋予他浓厚的道教色彩,可能因为道教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所以儒、道能够相通,因为都是国货的缘故。从他初出场那首“大梦谁先觉”的诗起,就在一步步地用写神仙的笔墨来美化他,结果,使他成为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未卜先知的,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欲状其多智而近妖”的半仙之体。
对这种神话,既不必为诸葛亮寻找什么科学依据,也不必斥之为邪术妖道、无稽之谈。这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一脉相传的与现实主义相伴而不悖的超现实主义,如《西游记》,如《封神榜》,如《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以及天命、运数、幻异、梦变、怪奇、神仙、鬼魅、魔法等,甚至《水浒传》楔子里“洪太尉误走妖魔”,都是中国人对于不可知的命运背后那个虚幻世界的想象,在文学中的表达。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可以不相信它无,也可以不认为它有;你感到它有就有,你觉得它无就无,但那种意境对于植根中国文化传统的读者来说,在心灵上毫无疑义地会呼应沟通,而得到完整的审美享受。
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大的缺失,就是将最绚丽,最出彩,最富想象力,最具神秘性,最引人入胜,最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志异体文学,打入十八层地狱,因而白话文的新文学,将近百年,只有正,而无异,只有实,而无虚,始终处于一种不完全,不完善,不完备,因而也就不完美的跛足状态之中。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至今无法成为一种强势文学,不能不为之遗憾。文学要发达,要崛起,一是正和异的契合,二是虚和实的交结,三是今与古的混同,四是新与旧的碰撞,这种复合多元的文学,远比我们近数十年平面而且片面的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来得浑厚深邃,丰富多彩,这才能产生出爆炸性的文学魅力。
周瑜“口吐鲜血”之后,诸葛亮去看他,“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接下来,“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顺气,当服何药?’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瑜曰:‘愿先生赐教。’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
火攻,必须东风,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赤壁》七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从没有东风,则火攻不成,而火攻不成,东吴两位美人,就要成为曹操的女俘,反面取意,别有创新,遂成一首传唱不绝的佳作。其实这把火谁烧的,连事主曹操也插一脚,他说是他自己烧的,这也未必没有道理。他不会把大量舰船和军事物资留给周瑜,从他事后给孙权写的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当然不会对孙权说实话,“孤烧船自退”,肯定是自我粉饰,但“值有疾病”,使部队大量减员,大概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因为血吸虫病作祟,但为什么同一水域,只有士兵受到传染,而无军官或更高层人士染病?后来的合淝战役,遇到了瘟疫,死人很多,建安七子中的陈琳、王粲,也未能幸免。由此可知,曹军赤壁之败,败在连续作战,败在兵将之不服水土,更败在流行性的肠道传染病上。所以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深信:“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他认为,周瑜有必胜之把握:“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史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之术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其实,周瑜对孙权表态:“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只要控制上游咽喉夏口,不让曹军登陆进入腹地,使其步、骑兵得逞,那么,陷于大江之中船舰上的曹军,只有挨打的份儿,而无回手之力。所以,洪迈才这样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