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越是了解,武松越感觉宋朝的科举考试不简单,《论语》、《春秋》、《礼记》这样的传世之篇都作为了考试题目,更别说还有其他的,要知道哪怕前世的大学生,都很少有人能把《春秋》《礼记》等著作全部看完,而宋朝却要求你要熟背,并且能举一反三,这科举当真不简单。
诗、词、论、赋要求样样精通。
刚了解到这时,武松是很慌张,毕竟这些东西谁会啊,不过再仔细拜读发现,这个世界有点跑偏了,不是他了解的那个宋朝,尤其在诗词方面,竟然李白,白居易那些著名的诗人都没有,这到是给他很多操作空间,刚出越过来时候,武松是十分绝望的,毕竟这是宋朝,唐诗早就出来了,不过在自己读完书才发现并没有这些传世之作,看来等考试剽窃一番即可,得益于灵魂的融合,武松发现自己能轻松的想起来以前的事情。
除此之外,宋朝考试最重要的是附加题,因为这道题才能考核学生的真才实料。
而在制度方面,
唐朝的科举考试最主要的有“行卷”和“通榜”。
在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考试更加完善,宋朝改进了唐朝科举考试的弊端, 在制度上加以改革,使之严密化,于是遂有“锁院”、“糊名”和“誊录”等办法的产生。
“锁院”是指在限定时间内,考院全部封闭,以防止考试作弊,也防止有人冒名顶替。
“糊名”是指将名字掩盖住,让考官不知道考试者是谁,当然如果有特殊记号,或者熟知考生笔迹来说,还会有舞弊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誊录”也就随之出现,“誊录”是指派抄书手将考生的试卷抄录,再送到考官手中,这样所有笔迹就全部一致了,这样考官就无法通过笔迹来帮助有些考生舞弊了。
宋朝的科举与唐朝不一样,自从宋神宗继位后改为,每三年贡举一次。
武松大大小小的考试都应该过了,更是秀才之身,哪怕是官员都要高看一眼。
相比较日后的白衣秀才,王伦来说,武松才是名副其实的秀才之身,说王伦是秀才也是抬举他,多读了几年书。
现如今,对于武松来说,府试一过,即可参与科举考试了。
武松从一开始在何生的建议下,写的瘦金体,因为这是宋徽宗赵佶自创的文体,宋徽宗这人要是放在现代也算个才子了,各种文艺都知,不过治国吗,熟读历史的都知道,就是个废材,他即位可是民不聊生。
武松对自己能否高中有点心中没底,但是何生却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武松这些日子除了白天早起练武外,剩下时间,都在写文章,从开始被何生和林霖批评到无地自容,到现在面前能入二人的法眼,武松不止一次用羡慕的眼光看林霖,比起自己灵魂融合带来的金手指,林霖才是一个变态,妖孽。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如果不是因为林霖是女儿身,武松都对自己的科举完全不抱希望。
不过在二人的严格要求下,武松的进步飞快,提笔就能成章,就是质量有时候有些浮动。
好的时候,可以让二人拍手叫绝,不好的时候,也可以让人看下去了。
诗词方面,二人到是不担心,因为在被匹配太多次了,武松灵机一动抄来一首《天净沙》,技惊四座。
那句断肠人在天涯,震惊二人,其中的悲凉之意,更是让林霖心疼的抱住了武松,这一抱倒是让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当然还有一层纸没有破,二人现在是互生情愫。
为了了解对手,何生还给武松看了一些他写的文章来刺激武松,所以武松这几天天天看书,生怕自己考试失败。
但是他不知道是,何生当年可是一等一的才子,但是考试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意外,被人陷害,幸亏在以前的老师保护下,隐姓埋名,做了一位书生,隐居到这个村子,当然何生被陷害,陷害他的人也不好过,也被他的老师抓到把柄,送入大牢。但是君令已下,不可能悔改。所以他只能以何生的身份呆在这里,当然何生相信,武松总有一天会继承他的衣钵,还大宋一个盛世太平。
对于如今的圣上,何生也是打心底看不起,但是受制于当前大势,无法说出口。
何生听说宋徽宗赵佶竟然因为兴趣相投而立人为官后,天天谩骂,但是何生也不是迂腐之辈,这就是他让武松学瘦金体的原因。
现在很多人,在何生看来都是留学拍马之辈,宋徽宗才即位多久,这些所谓的“才子”,就是已经把他吹成天下少有之明君,真龙下凡治理世间,但凡他们有眼间下来看一看,各地民不聊生,当然宋徽宗赵佶也不算一无是处,说的好听一点这人会听取他人意见,说的难听一点,这人没什么主见,心腹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何生还是寄希望于武松位居高位来改变这个世道。
要说武松天天看书与美女相伴,二人出入成对,也成为一桩美谈。
但这一天,武松去学堂竟然没有见到林霖,向何生一打听,才知道,在汴京的林家修书一封,告诉林父家有变动,勒令林父立刻回家,所以林霖一家已经驱车赶往汴京了。
林霖留了一份书信给何生,她不敢见武松,因为她怕见了她就没勇气离开了,林霖心知父母心思单纯,在林家没有自己的话,可能会受尽欺负。所以林霖只能陪父母前往汴京。
武松捏紧了信封,看到信封上的字迹十分模糊,依稀可以看见是眼泪打湿了笔墨,想到林霖流着泪写下这份信,武松就感觉心中一紧,长期与林霖相伴让他已经适应了二人在一起的日子,他后悔昨天没有发现林霖的欲言又止。
信中的那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让武松沉默了,武松看了一眼何生,说道“我必然会高中,去汴京”
何生笑了笑,因为他是真的喜欢这俩个孩子,然后对武松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