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政默观殿门,直到太监宫女将大殿之中的血迹尽数清理干净,才渐渐回过神来。
大殿空荡,唯有贴身保护的吕方,郭盛二人。
再加上一个国运之神,圣祖奚舟。
“圣祖,这群臣该杀的杀,该贬的贬,剩下的也都是支援边军去了。”
“如今,这政务不就陷入了瘫痪之中?”
的确,此时大汉紫宸殿,已无可用之臣。
而奚政的打算,是要御驾出征的。
如此,方能鼓舞大汉军队颓废士气。
可这样,朝中事务却又无人打理。
如此以往,便是两相矛盾了。
“嗨,此事还不简单。”
郭盛肩头,奚舟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之前太后摄政,大将军辅政之时。”
“想必有不少未曾站队的能人志士,被这二人打压。”
“你只需将其请回,朝政必然也不会荒废。”
奚政皱眉。
“可眼下前方战事吃紧,我已没有太多时间了。”
知道奚政心中所想,奚舟也不多说废话。
“此时好说。”
奚舟话音一落,一位年轻男子便是突兀出现在这大殿之中。
之前虽有不少例子,但奚政还是有些惊讶。
男子头束小冠,别以木簪。
其面如薄粉,神清气朗。
着淡青长袍,器宇轩昂。
双眸开阖间,精光迸发。
这便是,王佐之才,荀彧!
乃是奚舟前世间,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当世枭雄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
“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
此言所说,便是这荀令君,荀彧。
荀彧默然立于大殿之上,奚政只觉似有春风扶起,心中燥闷,皆是被吹得干干净净。
“微臣荀文若,参见大王。”
荀彧拱手躬身,不卑不亢。
“这荀彧号称王佐之才,大汉有他做相,朝堂之上必是一片清明。”
“有他在,你便可以放心亲征,为边军将士提升士气。”
奚政闻言,顿时便是喜上眉梢。
圣祖果然是圣祖,随便叫出一人便就是无双国士。
如此,莫说他奚政。
怕是随意上街上喊来一个平民百姓,都可让大汉振兴!
所以,身为大汉如今的大王。
他奚政也必须要让自己变得材优干济,如此才能配得上这般非凡国士的辅佐。
“孤不在的这段时日,怕是要辛苦先生了。”
奚政微微躬身,对于未来的国相,就是身为国主,也得是恭恭敬敬。
既是圣祖叫来的,必定不是那甄兴之流。
“大王言重,微臣身为大汉一员,辛苦那是应当的。”
“倒是大王,亲征途中应百般注意。”
“大王,才是大汉之根本。”
荀彧开口,令人如沐春风,舒爽至极。
奚政微微躬身,表示回应。
“吕奉先!”
“末将在!”
“传令下去,半个时辰后。”
“王城守将,点将台集结。”
“孤要,御驾亲征!”
“是!”
吕布领命而去,只留一道霸气背影。
不错不错,有那个味道了。
看着奚政这一番表现,奚舟暗自点头。
好一个御驾亲征。
先王,也就是奚政父王。
奚舟还被困在祖祠之时,便就从《国运日志》中有所了解。
因乌桓犯边,先王决定征讨。
却因先锋部队遭伏,决意御驾亲征。
谁知马失前蹄,被乌桓所俘虏。
当时奚舟得知之后,便就是怒火中烧。
大骂这不肖子孙太过愚钝,有勇无谋。
这才使得大汉落入腹背受敌之境地。
若不是这小孙儿手足无措,前来祖祠祭拜。
奚舟有理由相信,大汉,将会直接败亡在那太后以及所谓的大将军的手中。
不过这乌桓胡虏虽是蛮不讲理,倒也不算是阴险之辈。
不曾拿大汉先王当做谈判之资,什么都是挑明着来。
这点,倒是奚舟比较认可之处。
如若不然,怕是自己,都无法给大汉翻身了。
反观奚政此次御驾亲征。
王宫内,如今已有荀彧监国,再派吕奉先,薛仁贵二将镇守。
除非边军一溃千里,大汉便自是无恙。
至于边军一溃千里,奚舟以为,那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为在他手中,早已挑选好了两名领兵之将。
一顾大局,一攻奇袭。
只需两日不到,如今气势如虹的乌桓军队,将无法在大汉的地界立足。
奚舟有信心,再几日,乌桓便就要灭国。
当然,这些都要交给他这小孙儿来做。
毕竟,他奚舟也不算是什么勤快人儿。
更何况,好歹也是国运之神。
虽然神力是小了点,神体也是矮了点,但好歹,他也是神啊。
若是干什么,都需他这个神亲力亲为。
那还算个什么国运之神?
半个时辰后,青龙门前,点将台之上。
奚政身披介胄,右执人皇,做挎盔帽。
稚气的脸庞,在一身繁重的盔甲映衬下,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奚政身后,吕方,郭盛护在其后。
郭盛怀中,依旧抱着一个布袋,圣祖牌位便在其中。
点将台下,两千之数的王宫禁军,整齐站列,极目迥望点将台。
禁军之前,吕奉先,薛仁贵各擎一把方天画戟。
一人着白袍银甲,眉宇间,英气凛然,似天上谪仙。
一人着百花战袍,眸光中,煞气翻腾,若地狱魔神。
二人浑厚气场,压得前排禁军大气都不敢喘。
有甚者,早已是汗流洽衣。
“小娃子,可想明白了?”
“这御驾亲征,听起来不错。”
“可实际,一路颠簸不说。”
“其中凶险,更是难以言喻。”
奚舟出言,一是阐明亲征之险。
二则是,他想知道,小孙子是否已是下定决心。
“请圣祖放心,此次亲征,我已做好万全准备。”
“此一战,便也是大汉振兴之起点。”
“身为大汉国主,我不想错过。”
奚政眼神坚毅,稚嫩的脸庞之上缀满了决然之意。
“如此甚好!”
“那老祖我在大方一回。”
随着奚舟话音一落,自点将台下,再次行出两道人影。
“末将霍去病,参见大王!”
“末将岳鹏举,参见大王!”
两道浑厚嗓音先后传来,于点兵场上久久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