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前隋称为大兴城。
此城乃开皇元年,大设计师宇文恺历时九个月,建立于汉长安东南方龙首原上。
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
前隋本想做都城,只不过最终被李唐摘了桃子。
太极宫中,李世民背负双手,屹立于太极殿前,极目远眺。
此处可俯瞰整个长安城,土黄色的城池在夕阳照耀下变成金黄,璀璨无比。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人口聚集处。
“东西两市,果然繁华。”
“可惜长安一百零八坊,多么规整恢弘,可惜居民还是太少。”
“东西两市四周还好,尚有人居住,可城南许多空坊,荒废搁置。”
“这是常年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啊。”
“唯有贸易不断的东西两市,恢复的最快。”
李世民低头沉思。
这个刚刚登基的帝王,曾多次规划江山,想指引大唐未来的方向。
他注重现实,大唐的建设多是摸索着强汉过河,追寻四百年前的汉人强盛。
秦汉抑商,大唐沿用制度,商人依旧处于末位。
“林南所述,并非不可。”
对于帝王来说,李世民还很年轻,能够接受新理念。
“互通有无,这种事对彼此都有好处。”
“只是两国互通,以往都建立在朝贡体系之上,附属国进贡珍奇,朝堂则赏赐多余物品。”
“而商贸,多追逐利益,商人贪婪成性,难成秩序。”
“朝堂能做这等卑贱之事吗?”
李世民依旧沉思。
修建东西两市的原因,是便于朝堂纳税约束。
离开了这两处,便难以监管,什么恶劣状况都会出,故而才抑制商人。
可林南竟说商贸可退却突厥,思路新奇,乍听感觉荒谬,但仔细琢磨后,或许真的可能!
“本来朕还打算低头,大不了忍一时向突厥朝贡,等修整兵马后,再洗刷耻辱。”
“但通过通商,或许也可达成盟约。”
“还维护了朝堂尊严。”
要说李世民对突厥羊马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
中原多粮食,缺少肉食,也无好马。
可游牧民族的牧场,可就不一样了。
胡人强盛数百年了,坐拥大量奴隶,哪怕什么都不做,也都吃穿不愁,心思多数都在享受上。
而中原许多丝绸、陶器、茶叶等物品,的确很受突厥贵族们喜爱,但价格昂贵,所以才多组建兵马,南下掠夺。
说白了就是买不起,那就来抢!
至于田里粮食等,只有游牧民族受到天灾,才会掠夺,其他时间,多看不上。
有肉吃,谁还吃米?
肉它多香啊!
思索之际,房玄龄与杜如晦也已觐见。
两人办公的地方,紧挨着宫城,在太极宫南部的皇城里,召见相当方便。
这两位,也是他用着最顺手的智囊。
更有房谋杜断之称。
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擅长做出最好的决定。
当两人听闻此番策论,稍加思索,便大为震惊。
房玄龄更是当前一步。
“臣以为,此计甚妙!”
“胡人不同我唐人,喜欢商贸,互通有无,此策投了胡人喜好,容易答应,于双方突厥跟大唐都有好处,是双赢局面!”
“突厥骑兵看似蛮横,但在前隋时,便已刻意养其骄气、堕其志气。”
“诸多突厥贵族,现如今早已外强中干,怕死的不在少数。”
“利用商贸满足对方胃口,突厥人便不再愿意激怒我们,鱼死网破,自可解长安之困。”
“待突厥走后,我大唐再厉兵秣马,训练府兵,主动出击,将其彻底覆灭!”
说到这,房玄龄都愣住了。
“陛下能得此奇谋,当真乃大唐幸事,突厥不战可退!”
“臣请问此计何人所出,可否调入中书省。”
显然,房玄龄这个时候想抢人了。
新朝廷刚刚确立,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他这个中书令最为重视吏制,对出策人相当欣赏。
李世民也瞧出了房玄龄的爱才心思。
对林南,更是喜爱的不得了。
“林南当真是朕的福星。”
听到这些臣子夸赞林南,比夸赞他真儿子李承乾,还要更开心!
中书省还想让林南去帮忙跑腿?
他可舍不得。
不单单他舍不得。
杜如晦也不干!
出此妙计之人,他也想要啊!
此时绝不可让房玄龄得逞,便抢先一步,开口道:“臣以为该早些执行,应派使者先前往突厥军中。”
房玄龄顿生不快。
都是千年的狐狸,在这玩什么聊斋!
想先压下出策者的身份,等事后再偷偷将人挖走?
或者说……
出策人就在杜如晦麾下?
他想保护?
不行!
想尽办法也要将这个人给挖过来!
朝堂诸多谋臣,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自上而下。
而出此计谋之人,看待问题角度却是自下而上,可以填补诸多不足。
房玄龄很需要这样的人才。
这老杜不想透漏姓名,莫非想抢此人功劳?
是了!
绝对是这样没跑了!
“老杜的心,简直都黑透了。”
“黑的透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