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年轻的你或许现在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高考
但是同样的大事,经历两次呢?你能承受吗?你能成功吗?
那一年,“心”如期步入高三,站在人生第一个意义重大的节点上,心有了越来越多的课程,越摞越厚的复习资料,日子也仿佛越过越充实……
但每当心举目四望,周围是雾茫茫的一片,好像不论选择哪个方向都会有路可走,但却彷徨不知如何选择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可幸,心身边有三两个志若鸿鹄的益友,它们在偷得浮生闲暇的课间或是体育课上聊一聊对未来的憧憬,也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谈谈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在只言片语的描述中,梦想的雏形开始展露,心开始迷恋燕园的一草一木,迷恋那里顾盼生姿的绿树红花以及波光粼粼的未名碧水。
心似乎明白了自己应该朝哪里奔跑前行,想让自己的梦想真真切切地实现,而不仅仅是一个虚无缥渺的燕园幻梦,于是下定决心为了自己的未来放手一搏。
她开始发疯似的认真过着6月6号之前的每一分钟,那种疯狂的冲劲 甚至让自己都为之诧异。熬夜奋战,一张张做着数学真题测卷,一页一页不知厌烦地重复着历史政治书上的词句,一幅一幅背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亦或是农业区位分布图……
困倦这个词似乎永远离她而去,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出现在课堂上也永远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然后朋友问我:“你怎么这么努力呢?太拼了吧?”
这个时候,心总是浅浅地一笑,然后在心底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对自己说:“因为我的未来还在等着我呢!”
是啊,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总会拥抱自己美好的未来还有未名的邂逅。
“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一起努力啊!我们一起上大学!”
“不要紧张啊,熬过去,马上就会到达终点了。”
“什么高考,那就是一场平常的考试,轻松对待。”
“放心去考,无论什么结果,都不要给自己压力。”
...
...
“嗯,我知道了~”
面对朋友,家人,老师还有各方面的祝福与鼓励,心都明白了,也暗自告诉自己:我能行。
但是,心失手了。
那一刻
阳光似乎是黑色的,微风似乎是锋利的
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吗?
无所谓心情,难过悲伤对于心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出门,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不上线,拒绝所有人的关心与安慰。
为什么这样选择?
如果心里还有梦想,如果,还不愿意向失败低下高昂了十八年的头。
心露出微笑:没有如果,这就是我。
那是一个甜甜的笑容
假如你不经历那样的失败,假如你不曾经看到模考中从来没超过你的无数同学们带着比你优异的高考成绩昂首走进大学而且你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因为你们再也不会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时刻,假如你不曾在回来之后看到初生牛犊般的应届生依然能够考出比你高的分数。
那种质疑自己价值的恐惧感,谁又能理解。
复读生是原地踏步的,甚至比原来更差,没有改变,没有进步,所以大家听课的时候我可以睡觉,大家做题的时候我可以看小说,重生?只是重来。
we are not the same kind of people!
心呐喊出自己的心声:大家睡觉的时候我要听课,大家看小说的时候我要做题,大家做题的时候我要更快更准确!
这早已不是为了成绩在拼,而是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心底的尊严。
习惯中午一个人留在教室,习惯自习室坐到很晚,中午十二点半,凌晨十二点半,这两个遥遥相对的钟点每日与心相伴,身边总是安静无人,手边永远做不完的习题,这是一场无人倾听的诉说。
会在做题的空隙莫名走神,会想一些荒谬而漫无边际的事,会想曾背过的那些哀感的诗词,会想朋友们转身离去的背影,会想曾有的那些轻歌巧笑和惘然若失,会想晚上放学后仰头望见的月亮。会想看不见的远方河岸边的芦苇丛。
风过时萧萧寥寥,静悄悄吹起一档芦苇如雪。
心,不忘初心。
沧海横流之时,心有幸与一群优秀的人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彼此之间的竞争,也被拿相惜之情捂成了微暖的温度,成为烫帖胸口充实记忆的别样心情。
希望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守在你身边,不离不弃,为你的每一带你进步由衷地欣喜,也会安慰你的每一次失落。
或许,此刻的你以为没有,回过头,这个人一直都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