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思君以玉 第四十二章 谨慎再谨慎

做工程就是这样,没有出事的时候,甲方拼命地要节约每一分钱,个个都跟阿凡提故事里的地主老财似的,恨不得一分钱能做出两分钱的事情来。但是工程一旦发生事故,他们追究起责任来一个个又都堪比《四大名捕》里的冷血和无情,如果有了疏忽,谁也休想侥幸脱逃。

何况现在设计行业都是终身负责制。也就是说,如果谁设计的房屋出了工程事故,那么就算这个人不在原单位了,不管是已经转行了,已经退休了,还是已经快要死了,都要被抓起来审讯问责。

因为责任重大,同事们经常在办公室开玩笑:“嗯,这个地方再算一遍呢,不然说不定就进去了。”

有的同事算得实在是心烦,索性放下鼠标道:“进了牢房还好些,再也不用计算,再也不用焦虑了。”

赵远远所在的设计院在江城最繁华的一个区,整栋大楼前方是一条贯通主城的大马路,有时候恰巧有执行任务的警车响着警报呼啸而过,同事们就爱拿办公室的祝工开玩笑:“祝工,听听,听听,警察来抓你来了。”

祝工长得像一块工地上的加气混凝土砖,这种砖头外表看起来结实,其实里面布满了孔洞。他做的设计也像刚刚烧好的加气混凝土砖,看起来中规中矩的,其实内部很多细节都没有考虑到,到处是漏洞。这样的设计到了施工的时候,现场反馈回来的问题就有点多,干主任有一次实在忍不住,走过来警告他:“祝工,再不仔细点,小心被抓进去哈。”

干主任前脚一走,后脚大家都在那里学舌:“祝工,再不仔细点,小心被抓进去哈。”

后来一听到警车响,大家就都拿祝工开玩笑。祝工每次脸都涨红了,恼道:“警察是来抓你们来了!一个二个的,不算仔细点,小心都被抓走!”

尤其在工地现场,面对一些突然发生的情况,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千万不要妄下结论。

赵远远记得刚到设计院上班时,三十多岁的师姐丁华芝有一次一个人去湖北的一个施工现场验收基础,也遇到场地开挖后实际情况与地勘报告不符,需要修改桩基础的设计。

丁华芝老家在农村,个子不高,皮肤有些黝黑,身材有些肥胖,说话粗声大气的,画图加班,样样不比男同事差,经常被单位评为设计劳模。

当时丁华芝也许是逞能,也许是想做个好人,用现场的计算器匆匆计算过后,当场就签字同意了施工单位按照他们提出的修改方案进行修改。

回到设计院后,丁华芝不放心,又用电脑重新算过。

谁知左算右算,修改后的桩承载力都小于柱底传来的结构内力,也就是说,基础的承载力都是不够的。

平时事事巾帼不让须眉的丁华芝又着急又绝望,心力交瘁,突然就“呜——”的一声哭了起来。

赵远远觉得揪心,走过去拍着她的肩膀安慰她,丁华芝呜咽道:“都过了这么几天了,基础怕都已经浇好了……再接着修下去,岂不是要垮了……”

基础承受不了上部房屋的重量,“轰隆隆”地垮塌下去——这种灾难片似的场境一直是每一位结构师心底的噩梦,丁华芝怕噩梦成真,赵远远也怕。

其实每一名结构设计师,头上都一直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房屋的结构安全。为了不让这把剑落下来,赵远远每天都在提醒自己,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所以在看完现场,甲方,施工方,监理,设计人员,勘察单位都坐到工地会议室开会时,赵远远慎重地斟酌了一下,才道:“我们基础的设计都是以地勘报告为依据的。预应力管桩的持力层是哪一层,桩长多少,承载力是多少,都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地勘报告进行设计和计算的。既然现在出现桩打不下去的跟设计不相符合的情况,那么我想请问下,不知你们现场有没有地勘报告?我们可以先看看地勘报告,看看它对第二区域的场地土是怎样进行描述的,才能对照和判断现场情况是否与地勘报告不相符合,是否需要修改设计。”

高经理让身旁的工作人员递了一本地勘报告到赵远远面前,说道:“今天这个初验会,地勘院的王院长正好也来了。王院长,您觉得第二区域的桩打不下去是什么原因呢?”

王院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年长女士,闻言正色道:“我们地勘院是一家甲级地勘院,这本地勘报告也是经过了地勘审查中心的审查的。各位看看,这里是我们的甲级院章和审查章。”

高经理道:“这个我们知道的。但是我想请教一下,现在桩打不下去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有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如果有必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穿过硬土层?”

赵远远翻看着地勘报告,只见在场地第二区域的几个勘测点剖面图上,地面以下五六米的地方确实画着砾砂硬土层。但是这层砾砂硬土层只有三四米厚,砾砂硬土层下面是一层二三米厚的软土,软土下面又有三米左右的软硬相间的土层,再下面才是稳定且足够厚的砾石层。

自己根据地勘报告的建议,将桩端持力层设计到了最下面那层稳定且足够厚的砾石层上,桩长需要十二米。

但是现在转打到砾砂硬土层,桩长只有六米。

赵远远蹙眉道:“根据地勘报告,现在管桩进入的砾砂硬土层只有三四米厚,砾砂硬土层下面是一层二三米厚的软土,如果我们的桩落在这一层土上,就势必会存在软弱下卧层。至于软弱下卧层的计算是否能通过,那就不好说了。”

王院长赞许地看了一眼赵远远,说道:“我们也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个软弱下卧层,设计在报告中建议将桩打到再下面稳定且足够厚的砾石层上……”

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叫钱工的插口道:“但是现在桩尖已经有破损的迹象,如果我们再强行压桩的话,桩有可能就会断在土里。”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