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时间,汤文待在家里,准备稿子。对于一名实体小说的职业作家而言,灵感其实很重要,但索性这次稿子是一篇随手的散文,不像小说那般需要形形色色的条件,在汤文稳打稳扎的情况下,很快就写好了一篇稿子,经过了三四次修改,在语言上柔和了许多,阅读顺畅,情感真挚,线索集中,不失为满意之作。
汤文将这篇稿子命名为‘新生’,便将其放入了投稿信函之中,密封了起来,笔名依然用的是‘隐者’。
星期一的时候,汤文将稿子提交上去,而在星期二的上午,这次审稿便正式开始。
校内并没有对学生公开审稿方式,不过的确如景棉所预料,审稿方式为数名语文老师的交叉评审。
一年级提交的稿子数量大概在二百一十份左右,共由七名老师进行评审,表面上看每名老师只要审阅三十份稿子就好,但实际上是九十份。
也就是说,每一份稿子,至少要经过三名评审老师的手,只要有其中一名评审人认为其通过初审,那么第一关就过了。
由于‘绿林高中’每年都举办这个活动,所以老师们很有默契的将通过初审的名额定位四十个上下,而终审则是将这四十篇稿子中,最为优秀的二十篇选出来。
如果说初审是三名老师的交叉审核,那么终审,便是七名老师的综合审稿,最终才能定出最后的二十篇稿子。
不得不说,这种审稿方式是十分公平的,哪怕最后有几篇稿子能否入选争议性很大,但众人依然可以采用投票制,少数服从多数。
在高一二班中,全班学生有三分之一都投了稿子,成绩优秀的例如舒玉龙、庚初丹、伍漳等人,而成绩平庸的例如汤文、景棉这种学生。
值得一提,无论在哪里,资质平庸者的数量,永远比资质卓越者多的多!
……
在审稿的教室中,七名老师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审核作业。
作为众多老师中最年轻的温老师,心情也颇为激动,他今年二十四岁,教学不过两年,往年本没有资格参加这类评审,没想到今年主动申请下,倒是给通过了。
比起他来,其他老师都很有经验,尤其是那位还出版过书籍的王老师,他一直都十分钦佩,所以这次工作,他也比往常更加卖力。
“这篇命名为《乐章》的稿子,真的很优秀!”温老师叹道,“语言朴实,却有不失温润,细读起来,情感极为丰富,写作手法也十分独特,天才,真是一名天才学生。”
孔老师拿过这篇稿子看了一眼,笑着道,“小温啊,这篇稿子是高一二班的舒玉龙写的,质量自然没得说,在你之前审稿的两名老师,都给予了‘通过’的标签,就在最末尾处。
原来,这三名老师交叉审核,都会给予评价,在温老师评审之前,这篇稿子实际就通过初审了。温老师的工作,只不过是遵从初审的规则罢了,即便他标注‘不通过’的标签,但另外两名评审老师只要有一名通过的话,这篇稿子是必定通过初审的。
七名审稿人中,以那位年过五十的王老师最为德高望重,他的意见隐隐也是众人之首,只见他放下手中的一篇稿子,轻声道,“这个叫庚初丹的女孩子,也算是文采卓越了,她的文章阅读十分顺畅,犹如诗词一般,可谓是‘华丽’的代表了。”
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也代表着庚初丹在某些程度上资质不凡,在高一二班中,论文学的资质,素来以她、伍漳、舒玉龙三人排为前三。
“只不过,这孩子比起舒玉龙那等天才,还是差之一截,她想要步入‘职业’,恐怕要一定的努力和机缘。”另一名评审的章老师道,“她的文章语言优美,文字简洁,不过情感方面并没有那么丰富,很难在短时间内引起读者共鸣。而且她对于自身的风格还不明确,有些随波逐流的感觉。”
大多数作品,是属于作者个人才能写的东西,毕竟那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独特风格,可也有一些作品,自身的风格太浅淡,这代表着缺陷依然存在。
比起舒玉龙那样的天才而言,庚初丹的这篇《白色》就差之一截了,但她毕竟也算是基础扎实,三名审稿人都给予了‘通过’的标签。
林老师放下手中的一篇稿子,苦涩道,“这篇稿子的风格还真是独特,文字有够紊乱的,不过阅读起来,倒是很快能够习惯这种风格。”
和庚初丹的稿子不同,这篇名为《沙尘暴》的稿子有极为独特的个人风格,可谓是其他人无法复制出来的作品,虽然缺陷十分明显,但也有极其显眼的优点。
“这个学生是二班的伍漳,写作风格十分独特,看似粗俗,实际细腻,他文字虽然狂野,但内涵丰富,情感充足,是十足的优秀文章。”王老师评价道,“在高一二班中,论文学资质,素来以舒玉龙、庚初丹、伍漳三人为首,虽然庚初丹、伍漳比起舒玉龙差之不少,不过两人潜力都很大,只要肯努力改掉缺陷,都有希望步入职业。”
众多评审老师都很清楚,这些话,在王老师嘴中,已经算是难得的嘉奖了。这个世界和以前的地球并不相同,文学已经发展到了最昌盛的程度,那么‘职业’两字的含金量之高,是可想而知的。
不同于上个世界,随便出本书就敢自称作家,在这个世界中,所谓‘职业’,可是有很多硬性要求的,光有资质,不肯努力,依然很难成为‘职业’。
初审的时间并不久,仅仅是花费了约莫一下午左右,一共四十来篇稿子就被选了出来。
审稿老师们将每一份稿子用班级来分类,这样看来,十个班级平均入稿的数量都在三份到五份之间。
其中一班和七班最出色,均有五份稿子通过初审,而十班和四班最差,各自只有两份稿子通过初审,其他都属于中等成绩,比如二班,有四份稿子通过初审。
至于终审的话,恐怕要安排到明天时间了,而且终审的流程十分复杂,一天时间未必能够评审完毕,或许要拖到后天。
第二天上午时间,也就是星期三,语文课。
这一节课虽然正常上课,不过前排也有调皮的学生,索性向曹老师询问这次散文比赛相关的事宜。
虽然终审还没有公布,但初审想必差不多出来了。
“不瞒大家,这次初审,一共有四名学生通过。”曹老师笑道。
“四名?”
众多学生议论纷纷,他们好奇之中也有些费解,因为按照常理来说,班上最优秀的文学学生是三人,分别为舒玉龙,庚初丹,伍漳。
那么,还剩下的一个人,是谁?
曹老师继续说话,“这次,要特别表扬一下班长侯菲,班长,那篇命名为‘花’的散文,是你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