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加迪沙,这里是康宇索马里“浴火重生”计划的第一站,也是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个位于索马里中谢贝利州的首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占领了这里就可以对外声明建立合法政权。
在索马里内战爆发前,索马里境内共分有18个州份。索马里内战爆发后,索马里出现索马里兰、邦特兰、加勒穆杜格等地方割据政权。2012年,索马里实行联邦制,除索马里兰之外的地方割据政权先后表示护联邦政府。
目前,索马里名义上有8个联邦成员国,分别为奥达兰、邦特兰、加勒穆杜格、索马里兰、卡图莫、希曼和赫布、西南索马里和朱巴兰。
索马里这个国家所处的地域位置注定它在亚丁湾的重要地位,本来在这个地方索马里应该是快速发展,靠着海湾发家致富。但奈何国家积弱,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成了各大国角逐的战场。
索马一直战乱不断,特别是经济和教育已经因为动乱的原因停摆了很长时间,这也就间接导致了索马里海盗的横行。素来都有逼上梁山的说法,老百姓因为被当权者压迫压榨只好落草为寇。
但是索马里就不一样了,海盗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职业一样的身份,很多靠海的居民选择了成为了一个海盗,这样比打渔捕捞的方式来钱更快也更方便。
亚丁湾是也门和索马里之间的一片阿拉伯海水域,他通过曼德海峡与北方的红海连接,以也门的海港亚丁为名。亚丁湾是船只快捷往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必经站,又是波斯湾石油鼠王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水路。
亚丁湾水域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除了也门的亚丁港,还有东非吉布提的吉布提港,是印度洋通往地中海大西洋航向的重要燃料港和贸易中转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得之亚丁、失之亚丁,悲催的索马里不但没有享受到贸易和运输带来的红利,反而成为了各大国手里的棋子。如若这里的战略位置没有那么重要,说不定索马里还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家,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的地步。
本来非洲之角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埃塞俄比亚。但是二战之后,民族的觉醒也导致了东非出现了更多的国家,所以这些国家之间也就存在了很严重的领土争端。
之前的宗主国英国在之后放弃宗主权后,为了分化各大势力进行了“分而治之”的策略,不顾当地部落和民众的反对恶意划分了国界,这也为日后的争端埋下了种子。
1964年英国完全撤出了苏丹和也门,在大国压制的“火 药桶”也渐渐升温,在没有了大国的干预下,起初还保持克制的国家们开始了残酷的“重画边界线战争”!
1949年,索马里发生了军事政变,以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为首的军人集团掌握了索马里的政权。巴雷在1974年投靠了前苏联,宣布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索马里也就成了“索马里共和国”,还与苏联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成为了莫斯科的盟友。
苏联对这样的盟友可是来者不拒的,又何况索马里处于亚丁湾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之后自然是资助不断。就这样,巴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夺回了原本和埃塞俄比亚有争议的大片土地。
这时恰逢埃塞俄比亚的民主革命,最终在1977年确立以门格图斯·海尔·马里亚姆上校为首的政府。很快两个政府就为了欧加登省而大打出手。但是饱受内战之苦的埃塞俄比亚内部还有三股分裂的势力,这让门格图斯政府疲于奔命。
之后的战争结果也就显而易见,自然是埃塞俄比亚被索马里共和国完全碾压,埃塞俄比亚处于了完全的下风。在欧加登战争后,索马里共和国的军队是清一色的苏联装备,巴雷的军队已经基本实现了制式化,这让他们的战斗力强劲,打几个积弱邻国还是绰绰有余的。
其实早在1969年,苏联就提供给索马里第一批作战装备,包括100辆T-54、T-34/85和150辆装甲输送车(BTR-40、BTR-50和BTR-152)。索马里在此基础上成立4个坦克营,还利用苏联援助的几百门火炮组建了2个炮兵营(装备ZIS-3和M-30)、2个重炮营(装备带火控雷达的100毫米口径KS-19高射炮)、3个防空营(装备37毫米V-47双管高射炮和14.5毫米ZPU-2高射机枪)。在索马里军队里,火炮都集中到炮兵旅,每个旅下辖三个营,每个营装备36门火炮。
巴雷将索马里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全都集结在欧加登台地附近,主力是第26坦克师(辖2个坦克旅、1个独立坦克营、2个摩托化旅、3个步兵旅和2个炮兵旅),第60师(辖2个坦克旅、1个独立坦克营、3个摩托化旅、2个步兵旅和1个炮兵旅),第54师(辖3个步兵旅)。
其中,4个坦克旅全部装备T-54。独立坦克营和摩托化旅中装备的主要是T-34/85,有时候也会把T-54和T-34/85坦克混编。
索军装甲输送车的主要类型是BTR-60PB(1975-1976年获得)。此外,炮兵方面已有4个营装备新型122毫米D-30榴弹炮。2个炮兵旅还获得BM-21“冰雹”火箭炮营。
但是,索马里却在1977年下了一步错棋,这也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巴雷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自信的巴雷认为以索马里现在的军队完全可以在战争中蹂躏他的对手,其实按照当时两军的实力对比,巴雷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错。
但是战争可不只是简单的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