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NO.005悬疑世界·罪食 所有料理都是迷幻剂

所有料理都是迷幻剂

“我看了一本你的小说,在这里很难买到。”《料理小说》的某一章中,身处米兰的朋友这样对“我”说。

这句话相当适宜被中国大陆的书虫们借用,作为见到村上龙的开场白。这位日本文坛“亚文化王子”如今已经年过六旬,出道三十六年,写作不下四十本书。他庞大的作品家族中,被印刷成简体中文的,不超过十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书迷的视野中,作为作家的村上龙,是缺席的。

1999年,三池崇史将村上龙的小说搬上荧幕,拍出了Cult片《切肤之爱》。也就在那一年,村上龙的小说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有了简体中文版。这本小说在1976年,就吓坏了芥川奖的评委。时隔二十年后进入中国,杀伤力并未减弱。书中关于嬉皮一代青春荒唐的不羁描写,现在看来,依然耸人听闻。直到2006年,村上龙的作品才第二次被翻译成简体中文,这一次登场的,是他在闲暇时间里挥就的随笔集《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又过了两年,《寄物柜的婴儿》、《69》等代表作,才缓慢地与中国读者见面。

若不是近两年《深夜食堂》等治愈系美食剧的大热,村上龙1988年创作的《料理小说》也许不会被出版社挖掘出来,也不会被安上一个人气剧集的名字和一个小清新的封面。实际上,这本书谈不上治愈,更算不得小清新。恐怕冲着美食而来的读者也要失望,因为这本短篇小说集虽然篇篇都有美食登场,却算不上是一本美食书。

在这本小说集里,村上龙写鳖、写牛排,但同时也写冰淇淋、热狗和蛋包饭。无论笔下是昂贵的食材,还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它们的滋味,永远不是村上龙想要表现的重点。书里村上龙两次写到松露。对松露的香气,他仅仅如蜻蜓点水般掠过,却大肆描绘松露给人带来的如黑洞一般的失落感。

他也写亲情,但不是以寻常的方式。父亲与儿子一同吃饭,墨鱼汁意面让不肯说话的儿子开口。第二天,偷情中的父亲接到儿子的电话,伤心大哭;17岁的少女歌手去南美洲拍音乐录影带,执念于去当地的日本快餐店吃蛋包饭,她想给哥哥寄明信片,却没有哥哥的地址。《料理小说》中不乏村上龙一贯的对性爱和药物的大胆描绘,然而,当笔锋转入情感时,村上龙又克制得异乎寻常,不肯多说一句。

日本女作家林真理子说:“在这世界上,恐怕找不到比村上龙更幸福的作家了。”1976年,还在武藏野大学读书的村上龙,凭借《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摘得芥川奖,一举成名。得奖后,村上龙接下的工作五花八门。他是编剧、导演、音乐经纪人,同时也为时尚秀场工作。在工作之余,他滑雪、潜水,学习品酒。他的代表作《寄物柜婴儿》就由一次潜水事故触发灵感。1980年,28岁的村上龙在库克岛潜水时,第一次体会到意识模糊、倾听自己心跳的感受。于是他以“想活下去的身体”为灵感,写下了两个寄物柜婴儿在畸零世界的漂流故事。

《料理小说》中也不难看到村上龙本人的影子。书里的“我”是作家、也拍电影。在32个故事里,“我”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从日本的六本木到纽约曼哈顿,再到香都巴黎。村上春树曾经评价村上龙:“他有鲨鱼一般的好奇心。”如果不是这种好奇心,也许村上龙不会尝试多种多样的美食,也不会生发出这三十余篇小说作品。对美食,村上龙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否则,他也不会写出“不知道鳌虾就是不知道整个世界”这样的语句。也因为这种热爱,村上龙才用32种美食作为引子,将花花世界的荒诞不经通通付诸笔端。

或许人们已习惯于日剧的惯常套路:食物是某种记忆与情感的羁绊。这种温情脉脉的套路,在村上龙这里是行不通的。在村上龙的世界里,食物首先与官能相连,而后又可能是通向另一感官国度的钥匙。在书中,发烧的“我”吃了冰淇淋,因而能与小女孩心灵对话;蛀牙的牙医通过吃鳖肉,找到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与美食深夜剧一样,村上龙的料理小说也适宜在夜晚阅读。并不为治愈,而是因为深信“料理是一种无法原谅的罪恶”的村上龙,用料理构造了一个霓虹闪烁的夜之王国。王国里有整容的女星,有害怕听到人声、永远塞着耳机的音乐人。如果说在日剧中,料理是治愈的浓汤,那么,在村上龙的小说里,料理就是迷幻剂。用一道道料理,村上龙吹出了一个个充满幻觉的气泡,“这些发酵而形成的气泡,不会涌现,也不会撑破”。

这个料理吹起的气泡,一直持续到将近十年后。1997年,村上龙写出了长篇小说《味噌汤里》。循着味噌汤的神秘味道,多重人格患者弗兰克登上日本的土地,在歌舞町大开杀戒。这篇小说2003年被翻译为英文,引起英文世界极大震动,不少书评人是“喘着气读完书”。小说里近乎变态的人物与故事,像是孤独个人在封闭社会里的莫大隐喻。而由料理连接的幻境、梦境与现实,则是《料理小说》的一脉相承。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到,作家应对四种“召唤”敏感:游戏的召唤、梦的召唤、思想的召唤、时间的召唤。从《五分钟后的世界》到喊出“这里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希望”的《希望之国》,无论表达如何沉重的社会议题,村上龙游戏的欲望一直不减。进入花甲之年,他继续用“鲨鱼般的好奇心”,去再现一个社会的万花筒。他创办了经济评论网站Japan Mail Media;他写作《13岁,Hello work》,书中介绍了五百多种职业,工作体量堪比社会学家。这本书刚刚被改编为电影,而小说《味噌汤里》也被大导演维姆·文德斯看中,即将搬上荧幕。

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兜兜转转,文学也许并不是村上龙唯一的游戏,却永远是他最重要的一种“迷幻剂”。因为就像村上龙在小说中所写,美食和《浮士德》,“都会让人耳热心跳”。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