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亡灵复活 第十六章(一)恍若隔世

李莉离开茶座,独自驱车一路向西,直奔斋堂而来。穿过门头沟,又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在夕阳映红遍西天的时候,她把车速减慢,缓缓地驶进了斋堂镇。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改革开放已经这么多年,祖国山河,大江南北,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而这里却依然陈旧落后,几乎与世隔绝了一般。

穿过那些低矮破旧的灰砖灰瓦的房舍,她恍然觉得:不是自己穿过时光隧道进入了某个逝去的年代;就是时光在过去的某个年代在这里嘎然而止了!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她由东到西的缓慢行驶过来,竟没有发现一个行人!

不大一会功夫,李莉的车子,就已经驶出了斋堂镇。她不得不又掉头回来,再从西往东行驶过来,还是一个行人也没有,整个小镇死一般的寂静。倒是那些灰砖灰瓦尽被夕阳染成了一种神秘的古铜色,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尽管已近风烛残年,却依然展示着它那以往的辉煌与厚重、还有些许神秘。

李莉把车停在了一个具有标志性建筑的门前,这是一间小百货商店,门上峨眉处有一行陈旧的字迹,不仔细看根本辨认不出来。李莉上前仔细辨认,原来是:“团结协作,保障供给,”八个大字。

很显然,这也是逝去了的年代留下的斑驳印记。

她挑帘走了进来,里面不仅昏暗、潮湿,而且还弥漫着一股难闻的酱油和豆腐乳的混合味道。李莉不得不把手捂住鼻孔,如同她的视线一样,得先适应一会儿。

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往蜂窝煤炉子上的锅里坐上一个小笼屉,这才转身过来搭话儿,而语言也不同于北京话,语音拉得很长,似乎也透示着某种古韵的味道,“姑娘,您要点什么?”老人问。

李莉望着老人手上的一个大碗里有几块玉米和几块南瓜,犹豫了一下,说道:“大爷,有可乐吗?”

老人摇摇头,又转过身去,把大碗放进锅里,盖上盖子。

“那么?其它什么喝的也行!”李莉又问。

“冰棍儿行吗?”老人道。

李莉摇摇头。

老人见李莉并没要走的意思,便又移动着他那朽木桩般的身躯,往李莉身边靠了靠,搭话儿道:“姑娘,您是城里来的吧?”

李莉点点头。

“我们这山里头,冷清,轻易儿见不着个人,人们呀都搬到门头沟,或北京市里了,显得更冷清了!”他说。

“原来是这样!?”李莉插嘴道。

“姑娘!要是你不嫌弃呀,我闺女昨儿从城里给我捎儿来了好茶叶,我给您沏一碗,你歇会儿再走,成不?”

李莉一听,正合心意,赶忙答道:“成,那太谢谢您了!”

“不用客气,我们这儿轻易不来个人,巴不得跟您说说话儿哪!”老人说完,转身到后院去了。

出于记者的习惯,李莉掏出一个小型录音机,打开后放进衣兜里。这时,老人端了一大碗茶走出来,“姑娘,慢点喝,喝完了,我再给您续!”

李莉隔着柜台接过来,“谢谢大爷,跟您打听点儿事儿?”

“说吧姑娘,这地儿的事儿没我不知道的!”老人边说边搬过一把椅子,递给李莉,自己也隔着柜台也坐下来。

李莉开门见山的说道:“大爷,来的时候我没有发现一行人,街上很萧条,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姑娘,我不是跟您说了吗?我们这地方儿太偏僻,又是山区,土地少,产不了多少粮食,就像你们长说的:没有什么资源。人们呀就都搬到门头沟,或北京市里去了,特别是这几年,政府号召退耕还林,留守的人就更少了,北山上灵乐寺那边儿,早就没人了,要开发成旅游区了!”

“哦!是这样!”李莉答应着,心里却想着老人刚刚提到的“灵乐寺”仨字。

“本来我们也要走的,孩子们早在门头沟给我们买了房子,可我们不想走,这一哪,我和老伴儿腿脚都不好,住不惯楼房;二哪,在这里生,这里长,现在老了就更不想离开了,人老了就这德行!”老人一口气说道。

“这地方儿倒也不错,山清水秀,空气又新鲜!”李莉喝了一口茶附和着说。

“叫您说着了,姑娘,不光如此,在北山灵乐寺后头,还有一种草药叫防风,把它熬成水喝,我和老伴儿的腿就都不疼了!”

“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看见大妈啊?”李莉问。

“去打麻将去了,年轻的时候就好那玩意儿,老了就更像着了魔似的,很晚才回来哪!”老人说完,起身給李莉续了氺。

这时,李莉有意想把话题引到正题上,于是开口道:“大爷,抗战的时候您记事了吗?能说说那时候的事儿吗?”

听她这么一问,老人的脸上立刻掠过一道乌云,表情也变得十分警觉,“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打听这事儿?”

他的表情这么一变,也使得李莉感到有些惊讶,难道不该问吗?难道这位老人与抗日战争有什么不解的瓜葛吗?当然中国人谁又能与抗日战争没有瓜葛哪?怎么着也不至如此惊慌呀?望着老人的脸,她的手下意识的碰了一下衣兜里的微型录音机。

老人的脸,不久又阴转晴了,冲李莉一笑。

李莉的心稍稍安静下来,也冲他笑了笑,她赶忙解释道:“大爷!您别误会,是这样的,我是个记者,正在写一篇有关抗日战争方面的文章,想了解点儿咱这地方儿过去抗战时期的一些事儿。”

老人听她这么一说,才长出了一口气,开口道:“对不起,姑娘,我家成分不好,抗战时期,我爹是汉奸,解放后给枪毙了!就为了这,文革时,我们可没少吃苦头儿,成天挨批挨斗,要是没有我老伴儿的照应,我这条老命根本活不到今儿,可我老伴儿却被他们打断了腿,这眼下日子刚好过了一点儿,您这一提,我这心里头一颤一颤的”

“对不起大爷,我只是想……!”李莉没想到会勾起这么件事来,她表示歉意地冲老人说道。

“没关系姑娘,都过去了,您说您是记者,要了解点儿抗日时期的事儿,我那时已经二十多岁了,这一带的事儿没我不知道的,起先也来过一些搞摄影的、搞绘画的、搞旅游观光的,都是我给他们指的路儿,像您这样的记者倒是头一回,需要什么您就说吧!”老人道。

“那可太好了!我还不知道您怎么称呼哪?”李莉问。

“我姓宋,叫宋启印,你就叫我宋大爷吧!”

“那好吧宋大爷!我想知道,您这地儿是不是有个叫王家山的村子?”还没等李莉说完,老人便抢先说道:

“有,就在北山后头,全村儿人都被鬼子杀了,有人说是我爹带的路儿,您说这不是笑话吗?我爹再怎么也是中国人,能干那种缺德事儿吗?”

李莉注意到,宋大爷在说这话的时侯,表情显得十分激动,有时候,说过的话会不断的重复,眼神也是左顾右盼,精神不能集中。李莉开始感到:有什么地方儿好像不对劲儿,她正要再问些什么,宋大爷却突然起身说道:“姑娘,您先等一会儿,我老伴儿该吃饭了,她就爱吃这些玉米呀南瓜什么的,我给她端过去,马上就来!”

听了他这话,李莉更感到惊讶,心想:他刚才不是说:他老伴儿出去打牌很晚才回来吗?也没见他老伴儿回来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莉不动声色地看着他。

只见,宋大爷走到炉子旁边儿,揭开小笼屉,伸手把那个热气腾腾的大腕端起来,回头冲李莉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并说了声:“姑娘等一会儿,我去去就来!”然后转身去了后院。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