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打定了离开的主意,林夕颜就开始着手安排起来。宁景新是必定跟自己走的,至于卫青和娘亲,虽然舍不得,但也不能让他们跟着她再过飘泊不定的日子,就让卫青按照他本该有的命运一路走下去吧。
和宁景新说了出走计划,他当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林夕颜去哪他就去哪。只是忍不住抱怨林夕颜,别人当“二奶”都是想方设法的“转正”,她当“二奶”倒是想方设法的逃跑,太没志气。
林夕颜才不理他发神经,万般不舍的辞别了娘亲,最后才来找卫青。卫青也对林夕颜的突然出走十分不解,劝说无果后,表示要和她一起上路,好保护她的安全。林夕颜坚决不允,只说让他好好照顾母亲,替她尽孝,就是对她最大的帮助了。
林夕颜对谁都没有说出刘彻的身份,只是给卫青留下一个荷包,里面是她剪下的一缕头发和她平时最爱戴的一只银簪。林夕颜交代卫青,等到刘公子来时,把这个交给他,就说夕颜和他有缘无份,请他不要再来找她了。
这整个计划了最难的一环其实是说服董仲舒带她一起走,因为他是知道她身份的,不知道他会不会冒着得罪当朝皇太子的风险,裹挟她离开长安。
林夕颜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开诚布公的和董仲舒说了自己的想法,并请他务必带上她和宁景新一起离开。
董仲舒略略考虑了一下,就果断的同意了。
林夕颜没想到他会这么容易就答应,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直接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董仲舒的理由也是非常的简单。帝王之爱不可能长久,像林夕颜这样的出色女子,圈养深宫委实可惜,不如和他同行去畅游天下。
第二天,林夕颜和宁景新就混在董仲舒的车队中离开了长安城,一路向西,经过大散关,转而向南,去往成都。
这次去往巴蜀,目的只为游历,顺便拜访几位董仲舒的同窗好友。所以并不急着赶路,一路游山玩水,只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穿过秦岭就行了。
林夕颜整天守着一个大大的大学问家,却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自己想着都觉得极度浪费,于是就拜托董仲舒教她识字。
董仲舒没想到这个出口成章、满腹学问的女子竟然不识字,可是看林夕颜一副羞愧的样子又不像是作假,忍不住询问起缘由来。
林夕颜只能含含糊糊的说自己的父亲是个有学问的,她懂的那些都是听父亲说的,但父亲一直身体不好,又去世的早,所以她没学过写字。
董仲舒很是赞叹了一番林夕颜的父亲,恨不得追到地下去请教学问。这个一心向学的学究,自此就十分负责的担任起了林夕颜的识字老师。
见宁景新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林夕颜也把他硬拉着一起学认字。他虽然是个大夫,可是他写的药方根本没人认识,这还算是哪门子大夫,既然有学小篆的好机会,当然要一起学。
林夕颜很想找事情给自己做,因为静下心来的时候,她就会想起刘彻。如果那时她会写字,就不用只拿头发和发簪跟刘彻打哑谜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明白她的意思了吗?想到刘彻,林夕颜的心里一痛,不知道他可有找她。
于是,林夕颜在赶路之余,每天就有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那就是写字。这个时代虽然有了毛笔,但还没有发明纸,都是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是很奢侈的东西,林夕颜当然不会在那上面练字,她都是在沙盘上写字,写完一个抹平再写。虽然没有《英雄》上梁朝伟用的那个那么精致,但用法倒是一样的。
这一路缓缓行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天府之国的四川。在现代时,林夕颜最爱吃四川的火锅和麻辣烫,对川菜也是赞不绝口。可惜,现在是公元前一百多年,根本就没有辣椒,可怜林夕颜身在成都却无缘川味儿。
到了成都城,一行人先在客栈简单休息了一晚。第二天董仲舒就去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在朋友的热情挽留下,决定在成都多住一些时候。然后一行人又搬进了董仲舒朋友的别院,这才算是彻底安顿了下来。
经过了这么久的长途跋涉,林夕颜也着实疲倦的很,好不容易有一个地方可以好好的休息休息,她当然是求之不得。
这段时间写字学的也很快,林夕颜用她比画符还难看的字给卫青和公孙敖各写了一封信。给卫青写的是一封报平安的家书,而给公孙敖的信,则是拜托他帮忙照顾卫青母子。毕竟自己离开后,在平阳侯府卫青只是个下人,难保不会有人欺负他们,有个贵族朋友关照,多少能好些。
这时的成都还没有现在的那些著名景点,什么青羊宫,武侯祠,杜甫草堂,什么都没有。但是自古成都平原都是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现在虽然还是在冬天,但成都却比长安温暖多了。
把成都城逛了个遍以后,林夕颜就开始窝在家里写字看书,双耳不闻窗外事,每天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董仲舒的名人效应果然非同一般,自从来到成都,就陆续开始有人请他赴宴讲学。这一番折腾下来,朋友是越来越多,应酬也是越来越多。
一段时间下来,董仲舒是烦不胜烦。见林夕颜在家里享受着喧闹中的宁静,董仲舒也开始装病躲在了林夕颜这里。
两个人天气好时,就在院子里喝喝茶聊聊天;天气不好时,就在房间里写写字看看书。生活终于恢复了平静。
和董仲舒一番交往,林夕颜发现他已经厌倦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权力倾轧。可是就林夕颜知道的历史,董仲舒还根本没到他一鸣惊人的时候。如果他继续抱着闹市归隐的想法,那这将来的“天人三策”,不会就无疾而终了吧。
就像卫青的出现一样,既然让她碰上了这出轨的历史,那她说什么也要把它引回正轨。林夕颜始终害怕历史脱轨造成后世的混乱,那她的亲人,她的家就都将毁灭,甚至连她自己都会消失的。
林夕颜知道想要劝已经决定归隐山林的董仲舒不容易,不如走曲线救国的路,先劝他留在成都,开办学校,广收学生,然后再慢慢给他参透复出的必要性。
其实董仲舒只是对朝廷淡薄儒学,只好黄老很是失望,对他所学的学问还是很自负的。一听林夕颜建议在成都开办私塾,就暗暗有些心动。
再去赴宴时,董仲舒把这个想法隐晦的提了提,没想到被成都的士绅极力响应,纷纷表示要送子弟就学。这更是给了董仲舒信心,决心在这里把他所学的儒家经典好好发扬光大。
万事开头难,既然决定了开办私塾,董仲舒和林夕颜就开始着手操办起来。先是租了庭院,前院作为学堂,后院居住。然后就是招徕学生,交好官府,一切按部就班的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