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际学历是小学三年级。后来上初中了,读了3个月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家里挣工分,还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呢!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学打铁,这不但锻炼出了我坚强的性格,还让我从小就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许末兴
许末兴认为,打铁先要自身硬。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他这可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从打铁学徒生涯中得到的结论。这也是他后来能够顺利带领锡能公司一步步做大的思想基础。
13周岁的小小少年,初一辍学回家能干什么呢?很自然地,他在大队里学起了打铁,这也是他当时唯一的选择。
一方面,俗话说“子承父业”,而他当时则是“弟承兄业”。许末兴的大哥许文照在上海学过打铁,没过几年就当上了“榔头师傅”。后来,在河南洛阳机床厂工作时又是厂里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很不错。随妻子返乡后,他便在新华大队鸭绿桥边一家工场间当上了负责人。
打铁干的是力气活,属于“世上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之一。在许末兴的家乡,有一首《五匠歌》是这样唱的:“苦煞船工忙漆匠,牵砻做豆腐等天亮,箍桶师傅饿肚皮,吃煞老苦打铁匠。”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苦一点来钱快,就会让人觉得虽苦犹乐。
1969年是红旗人民公社发展社队工业元年[1],当时许末兴能够进工场间“当工人”是十分光荣的。具体到许家来说,之前全家的生活负担主要靠二姐夫贴补,直到1974年许末兴担任生产队长、队里分配水平提高后,全家经济状况才有明显好转。
另一方面,许末兴当时年纪小、身体瘦弱,体重只有50公斤,像罱河泥、挑担等繁重的农活根本就干不了,所以,新华生产大队安排他去跟着大哥学打铁,这在当时可谓非常在情在理。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许末兴人小,铁块重,火红的铁疙瘩每块重达几十公斤,身体尚未发育的他用钳头夹住后就怎么也翻不过身来,甚至两只小手都钳不住那铁块,所以,实在也是难为了他。
许末兴那时候刚刚走出校园,有一股学生娃特有的倔脾气;并且这份工作在他和家人眼里又是一份“高收入”,所以他很珍惜这口饭,一边虚心向大哥讨教,一边顽强地坚持着。
可喜的是,许末兴的身体素质极好。所以,虽然每天的活很脏很累,敲敲打打时两个膝盖骨更是要被高温炉火烤得发烫;那时候又正值数九寒天,干活时汗水不由自主地要顺着脸颊往下淌,衣服浑身湿透,回到家里吃晚饭时连筷子都握不住,但他依然咬紧牙关坚持着。
就这样,仅仅一个星期过去后,他的技术就一天比一天熟练,干活一天比一天轻松,已经能完全胜任做下手的工作了。但显而易见,这种状况离改变家庭面貌的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并非长久之计。
有道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对于一个两眼饿得冒金星的人来说,小小少年辍学挣工分很好理解,要想首先让自己和家人填饱肚皮是当务之急,毕竟这才是最大的政治,在它面前其他一切都是扯蛋。今天普遍感到营养过剩的人,是很难想象过去这一幕的。
举例说,许末兴小时候所谓的吃就十分简单,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吃饱”,要想“吃好”简直白日做梦。常常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一把米要和着南瓜、山芋、麦片、红花草等杂粮搭在一起熬一大锅粥,才够得上每人一碗。这样的稀粥不用筷子,端着碗、靠着墙直接往喉咙里倒,三下两下碗底就朝了天,站在那里都没力气去坐凳子。
当时这种麦片和米掺在一起烧的饭,称之为“麦片饭”,可不像现在的保健食品麦片粥那么营养和好喝。它很粗糙,难以下咽。许末兴家里人口多,最困难时全年都要靠借米过日子,这在生产队里称之为“宕账”。那时候年底的分红(粮食)分为两部分:一份叫“口粮”,是按照人头分配的,每个大人多少、小孩多少,大家都一样;另一份叫“工分粮”,是按照做工多少分配的,做得多就拿得多。年终分配时两部分合计可以拿多少口粮,扣除已经“预支”的部分叫“实得”。如上所述,许家如果全年“预支”部分已经超过这两部分合计,理论上说这“实得”就是零;但实际上,多少会再给你“预支”一些,以便能让你把这个年过下去。容易看出,这是真正的“寅吃卯粮”,全家累死累活地下地干活,永远都吃不饱。
好在许末兴父母的人缘不错。村上乡里乡亲的人家如果有宽裕,都会尽量匀出一些来借给许家。而许家也深知这是一项“滚动”计划,所以一方面节衣缩食,要争取把之前的亏欠给早日还上,因为乡亲们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另一方面,为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有时候会故意借麦还米,或者附赠几只鸡蛋,以对伸出援手表达感激之情。
但打铁依然无法根本改变全家的生活;更何况这是一分力气活,劳动消耗大,吃得也多。再者就是,无论怎么说,许末兴在父母眼里毕竟还是个娃娃,干这么重的苦力,父母是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不时在家里暗自落泪,曾经好多次向他提出不忍心再让他在工场间继续做下去;只是一时半会还找不到合适的行当,因为这么瘦小的身体在生产队里干活同样不是件轻松的事。
所以,事情就这么拖着,直到大半年后机会的来临。
在此期间,许末兴最大的收获便是,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打铁先要自身硬”,这一点甚至影响到他后来性格的形成——对付铁疙瘩,要抡大铁锤;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1 其标志是,红旗人民公社在1970年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四五规划”》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发展社队办企业,并将其转移到为农服务轨道上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