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看见平凡 小乐胃

小乐胃或写作“小乐味”,但是上海话“味”读wei,所以还是写成“小乐胃”,虽然有点勉强,也许有更准确的写法,须请教老上海。

小雨连阴,在自己家里,一小砂锅腌笃鲜、一盘雪里蕻炒冬笋肉丝、一盘皮蛋拌豆腐(这个菜只有上海有)、一碟油汆果肉,吃一斤老酒,小乐胃!

但我所说的小乐胃范围更大一点,包括酒菜、面点、小吃、零食。

我弄不清乌贼鱼卤鸡蛋是怎么把一只完整的去壳鸡蛋塞进完整的乌贼鱼肚子里去的。吃起来蛮有意思。红方(五花肉切成正方的一块,卤熟),肥而不腻,颜色鲜明。卤煮花干,价钱不贵。

汆明蚶下酒,一绝。

黄泥螺是酒菜中的尤物。

我觉得南翔馒头比天津狗不理包子好,和以“川菜扬点”著名的绿杨村的包子是两样风格。

上海的面都是汤面,像北京的炸酱面、打卤面,是没有的。我认为最好的面是马路旁边、弄堂里厢卖的咖喱牛肉面。汤鲜,肉嫩、咖喱味足。雪菜肉丝面亦甚佳,要是新鲜雪里蕻、阔条面。八宝辣酱面亦有风味。大排骨面、小排骨面平平。

上海馄饨有大馄饨、小馄饨。大馄饨为菜肉馅,他处少见。小馄饨是纯肉馅。

逛老城隍庙,总要喝一碗鸡鸭血汤,吃几只百页结。鸡鸭血汤是用海蜒鱼调的汤,有一种特殊的鲜味。我陪一位北方朋友去喝鸡鸭血汤,吃百页结,他说:“这有什么吃头!”

上海零食的代表作是老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北京、昆明等城市都曾经仿制过,都有个特点:咬不动。

老城隍庙前些年还有梨膏糖卖,我看了很亲切,因为我小时候吃过。现在的孩子都吃巧克力、大白兔奶糖,对梨膏糖不会感兴趣。倒是老人有时买两块含在嘴里,为了怀旧。

零食里有两样是比较特别的,一是鸭肫肝,一是龙虱,过去卖香烟火柴的小店就有得卖,装在广口的玻璃大瓶里。龙虱本不是上海东西,是广东来的。上海人有的不吃,因为这是昆虫。我有一次看电影是拿了一包龙虱一只一只地吃,旁座的两位小姐吓得连忙调了个座位。

零食里最便宜的是甜支卜、咸支卜。好像是萝卜丝做的。喝清茶,嚼咸支卜,看周作人的文章,很配称。

上海人爱吃檀香橄榄,比福建人还爱吃。福建的橄榄多是用甘草等药料腌制过的,橄榄味已保留不多。上海的檀香则是一颗颗碧绿生青的新鲜橄榄,这样放在嘴里嚼了很久,才真能食后回甘。

上海饮食的特点是精致、有味道、实惠。但因为是“小乐胃”,缺点是小,缺少气魄,有点小家子气。这和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上海人的心态,和上海整个文化构成是一致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上海文化,包括上海的饮食文化会有所改变。但是不管开放到什么程度,要上海人人都能喝得起人头马xo,是不可能的。要上海人像山东人一样攥着几根大葱啃一斤锅盔,像河北人一样捧着一海碗芝麻酱面,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嘎吱嘎吱嚼着紫皮生大蒜,上海人是吃不消的。

载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上海文化》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