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状态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但是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要求,也是自我鞭策,实现自身进步的根本途径,一个没有好的工作状态的领导干部,不但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而且得不到群众的肯定,让党的工作开展缓慢,得不到落实。检验领导干部精神在不在状态、状态好不好,最终要看工作的成效。俗话说“一等二靠三落空”,要想“在状态”,必须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只有彻底摒弃等的思想、靠的懒惰,从心底树牢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才能在工作中干出业绩,在群众中赢得口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诠释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保持工作状态,不负人民期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行动的方向,思想上差很多,行动上就会差更多。干工作要率先在思想上发力,破除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既立足当下,又兼顾长远,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消除小九九、莫打小算盘,转变态度、改进作风,全力以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状态需要积极,工作需要进取。古语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是干部干好工作的动力源泉。当前,改革发展已到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形势迫人、时不我待,更需奋发进取、闯关夺隘。干部要切实增强进取意识,始终保持一种励精图治、迎难而上的工作干劲,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达目标不收兵,不达效果不罢休。
念兹在兹,实干为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领导干部要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充足的信心,投入到党的事业中,用心用情用力干实事、抓落实,为党的工作的顺利推进增添燃油和动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争做埋头苦干的真把式、雷厉风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以饱满的状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心中有底气、手里有办法、脚下有路子,一心一意为民服务,不负时代要求,不负人民期望。
107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干,增长本领就是纸上谈兵
***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前进道路上,有需要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也有各种苦难和曲折,有发展中的问题,也有发展起来后的烦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勤劳革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实干中育本领,于干事中开新局,不断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干事是天职,不干是失职。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推进伟大事业,离不开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更需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干部要坚持以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树立求真务实意识,养成真抓实干的新风正气,涵养实干的品格,葆有实干的姿态,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干劲不可松懈,击楫中流更须奋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尤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训,重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格言,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头干、带领干、带动干。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厘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努力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凝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才是真本事。推进改革发展,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执着,更要有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的自觉。唯有善于学习、加快成长、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坚持创新思维,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推陈出新、攻坚克难,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108 有奋斗才会有进步,有奋斗才会有成果,有奋斗才会成功
***同志强调:“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伟大奋斗精神深深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懈奋斗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境界,是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获得感。党员干部努力奋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个人通向幸福的阶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进一步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就时刻需要党的干部甘于奋斗、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立志当高远,奋向鸿鹄游。有志向,就能心怀远大、胸怀梦想;有奋斗,就能登高望远、行稳致远。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当今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对奋斗有清醒认知,秉持奋斗精神,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在时代进程中永葆先进性。奋斗精神就是吃苦受累、敢闯敢试的精神;就是胜不骄败不馁、愈挫愈勇的精神;就是无惧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就是踏实勤勉、一步一印的精神。只有对奋斗执着坚守,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广大干部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积极应变,于变局中开新局。
奋斗是成功者永不过期的“通行证”。事业是实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良训,到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的努力,都反复揭示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踏踏实实、努力奋斗才是成功的秘诀所在。世上有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有没有轻轻松松的捷径?茅以升的话就是最好的回答:“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天上不会掉馅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奋斗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离开了奋斗,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奋斗不是喊口号,而应见诸具体行动,提高奋斗本领对奋斗本身而言至关重要。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奋斗,但不是所有的奋斗都能成功。只有不断提高奋斗的能力和水平,苦干、实干加巧干,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领导干部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永不懈怠,以奋斗姿态一往无前,在不懈奋斗中再创佳绩,在竞相奋斗中革故鼎新,在团结奋斗中集智聚力,创造幸福生活,开创宏图伟业。
109 没有真正有效的执行,再好的决策都会成为空谈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力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执行能力强,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效实现战略目标。增强执行能力,不是只动嘴,更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各项行动中去。***总书记指出,现阶段,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既是领导干部尽责履职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全面改革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善谈者未必善为,抓落实看似平常,实则不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想到”到“得到”,因为中间隔着“做到”。
说到就要做到,不放空炮。“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先行动起来,先落实到位,才能一步一步完善,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决策定了就要全力以赴、雷厉风行,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等不靠,敢抓敢管,敢于担当,把抓落实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习惯,千方百计地采取有力措施来打开局面,决不能说说了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本,重在执行。落实就是行动,落实就是执行,没有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一项正确的政策,只有变成具体行动,化为实际效果,才能切实发挥出应有的政策效应。抓落实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强化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目标确定了,就要集中精力、铆足干劲,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集全部心思于工作,倾一切才智于事业,科学施策、精准滴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把精准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找准问题症结,切中问题要害,确保做一件成一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总书记指出:“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要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立说立行,立竿见影,确保贯彻落实不走偏、不走样;要以锲而不舍、金石为开的干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韧劲,把各项政策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全神贯注盯紧工作进展情况,在切实抓出成果之前决不松手。
110 有过硬的肩膀,不怕事、能扛事;有过硬的意志,事不成、不罢休;有过硬的本领,能干事、干成事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奋进“十四五”、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把责任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做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该管的事管好,把该抓的工作抓好,把肩负的责任落到实处,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
铁肩担道义,干事浑不怕。***总书记强调,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新时代党的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新长征路上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
立志在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对于我们来说,考验和磨炼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必须经得住挑战、顶得住压力、受得住委屈、保持住韧劲。越是复杂严峻的工作环境,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旦拿定主意,就要有力排众议的定力,铆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姿态,风雨无阻、笃定前行,无论遭遇的困难挫折多么坎坷艰险,都要有不可动摇的坚韧意志、坚强决心和坚定步伐,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一以贯之、一往无前和一抓到底。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如果知识和能力不能“持续升级、不断扩容”,就会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只有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才能以干事创业的硬本领,从容应对新挑战。
111 精通业务的“政策通”、熟悉情况的“活字典”、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谋划创新的“智多星”
***总书记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面对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每一名干部都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必须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
政策了如指掌,干事胸有成竹。政策是领导干部的生命线,熟知政策、用好政策是干部的基本功。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干部,当好“政策通”是基本功,对工作、对他人非常重要。活学活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听民声”“聚民智”,用好政策规定,解决群众的事,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政策的法理性、规范性、严肃性,严把政策关口,确保执行政策不变通、不走样、不打擦边球。
情况心中有数,干事驾轻就熟。朱熹有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领导干部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安心于事业,专心于事业,迷恋于事业,做到钻研业务、吃透业务,不断鞭策自我,不断精进业务,不断提升进步。
本领既专又博,干事游刃有余。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就需要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这不仅是个人成长进步、干事创业的需要,更是贯彻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如果领导干部满足于现有知识和能力储备,不注重学习了解更广领域的基本知识,“短板原理”就会很快在工作中凸显出来。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积少成多,要做到串点成面,要实现合力在手,做到一专多能,努力成长为复合型干部,成为一名多功能综合型全才。
谋事吐故纳新,干事善开新局。《孙子兵法》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慧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居于首位的。拥有智慧,领导干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廓清迷雾,思人所未思、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察人所未察,才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谋划创新,带领群体或组织制定科学的目标,谋划正确的道路,避免做无用功。领导干部要培养智慧与谋略,将勇气和智慧结合起来,让改革冲破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一往无前。
112 做好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石,做好今天是成就明天的台阶
***总书记强调:“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要经过***总书记要求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领导干部必须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好,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灿烂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丰功伟业也是由每天的业绩累积。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眼前的小事不屑一顾,这山望着那山高,动辄铺大摊子,上大项目,却置人民群众疾苦于不顾,即使作出惊天动地的大政绩也是空中楼阁,没有群众基础,容易崩塌。领导干部要培养务实的作风,既要增强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又要提高从小事做起的能力。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鉴别,从看似不起眼的、局部的、个别的、刚露头的现象中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要提升问政于民的能力,搞清楚群众真正需要我们做哪些事、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要提升协调各方的能力,一些小事情往往是“历史遗留”或“三不管”的状况,搞清楚政策依据和责任主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想办法将小事情解决好。当然,也不能盯住芝麻绿豆的小事,借题发挥,无限放大,把真正的大事落在一边。
以今天奋斗成就明天美好。***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今天,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明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必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以今天奋斗成就明天美好,要在今天的本职岗位上、一言一行中,甩开膀子踏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让人民过好日子为今天奋斗的根本目的,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是检验美好明天成效的根本标准。要坚守今天奋斗之志,更要增强今天奋斗之本领,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以理论清醒夯实今天思想根基、坚定明天奋斗目标、增强长久奋斗底气。
113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把细微的小事做好了,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成就大事。小事做不好、细节不注重,妨碍的是大局、全局,大事、全局就无从谈起。因此,年轻干部必须把小事做好,把大事做细。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没能处理好,往往就会因小失大,甚至使得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只愿抓所谓的大事,结果往往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都是一些具体的、烦琐的,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但要想干好事业,必须注重做好这些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点滴小事中蕴含着大事之机。眼高手低,看不见细节直奔宏大叙事,那是无本之木、海市蜃楼;不拘小节、胆大妄为,必将走向深渊,迷失在镜花水月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细节蕴含大文章。所谓细节,就是具体、细微的环节或元素。细节是构成事物的基本环节与基本元素,所有事物都是由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的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整体。干任何事情,仅重视战略和宏观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细节,针对事物包含的各个环节和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周密部署,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与应对措施。在细节问题上马马虎虎、大而化之,很可能使战略谋划流于空谈、大而不当,也很可能由于百密一疏而造成全局被动甚至失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的一分子,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所在行业、所从事工作的一个细节,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其所在领域、所从事工作的成败,甚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大事要抓,细节也要抓,宏观上有大的谋略,微观上也要注意细节,要努力把职责范围内的每一件事情都做细、做实、做好。当然,强调注重细节、抓好细节,并不是主张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细枝末节、琐屑小事上,而是强调把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确保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114 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
延安时期,***同志曾说:“松树冬夏常青,不怕刮风下雨,严寒之中也能巍然屹立,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插到哪里都能活,柳树有灵活性。”我们常说工作生活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就是要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不讲原则,就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底线、误入歧途;不会变通,就容易成为僵化的机械主义者,脱离现实,走入死胡同。
人有不可为也,而后可以有为。领导干部经常面临决策、选择和取舍,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在于是否坚持原则,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如果毫无原则,盲目冒进,逆势、逆理、逆法而为,就是胡作非为,也不可能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时刻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就全力以赴,把事情干好干成,不该做的就明晰边界不逾越,做到当为之时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为之处心如止水知进知退。要坚持原则,注重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刚性,严格照章办事,说到做到,不留情面,不打折扣。
既要合情,又要合理。人有人情,物有物理。合情合理就是合乎情理。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经常面临着公与私、情与理、义与法的两难选择,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尽可能合情合理。领导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可能永远不近人情。但只讲人情不讲原则的干部,也会因为丧失立场和原则而栽跟头。只有不断改进这方面的领导方法,才能在事情完成的基础上,赢得广泛认可和支持。领导干部要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凡事从大局出发,不计较细枝末节,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从容自如、迎难克坚;要学会灵活变通,以创新性的思维,针对工作层面的各个方面,及时地进行思考调整和完善;要把握灵活性,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个体的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合情合理做事,以更大气量,更广胸怀,团结同志一道开展工作,营造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的工作局面。
115 绷紧效率之弦,拧紧时间发条
***总书记在《珍惜在位时》一文中写道:“一个领导干部,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更有限。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间每天只有24小时,但效率却有高低不同,可见工作业绩和时间不成正比,效率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苏联作家雷巴科夫曾说:“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如果能以效率与时间管理为突破口,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就能掌握好人生,实现事业的不断攀升。
口号标语不顶用,提升效率靠行动。著名的思想哲学家培根曾说:“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可见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工作而言效率更是最重要的事情。作为领导干部,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需要事不宜迟立马行动起来提高自身实力和能力。要在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上下功夫,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制定出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富兰克林说:“浪费时间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及最昂贵的。”时间是最大的成本。错过了什么都有可能补回来,唯有错过时间不可以。时间成了每个人最大的成本,正因如此,才有人提出“1万小时定律”,强调要在一个领域,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有所得。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也不例外,时间同样是最大的成本,机会是在和时间赛跑,趋势也是在和时间赛跑,战机更是在和时间赛跑,错过了时间,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或者价值大幅缩水。要学会培养大系统时间管理的理念,有计划地将时间予以合理安排、支配和利用,做到珍惜时间成本,超越人生局限。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深圳蛇口竖立的标语牌,也正是高效的深圳速度打造出了深圳这个特区的“窗口”与改革开放的象征。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和效率往往是共存的,但往往是效率支配时间,高效率不紧张,时间变得更充实、更宝贵,但如果效率过低就只有靠时间来弥补。领导干部要学会向时间要效率,常思时间都去哪了,分清轻重缓急、提高效率,有效分配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不让精力与时间有不必要的消耗,做到转变作风、抓紧时间、日清日结、简单高效。
116 一个“今日”胜于两个“明天”。昔日已逝,明日未临,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无法把握
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保持前进,若是一直怀念过往,一直对过去的事情抱有遗憾,这些情绪会最终磨灭掉你对于未来的激情和希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有勇气把过去尘封在过去,不让它干扰现在的生活,也不让它阻碍当下前进的脚步。不管前路是怎样的,不管未知的命运是怎样的,都要敢于直面人生,正视生活。因为掌握好现在,才是给过去最好的交代,才是给未来最好的期待。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箴言,2000多年来一直告诫人们要立足今天,把握今天的事情,奠定好基础,才会有明天的成功与辉煌。有人说:“今天和明天只隔一天,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正如《明日歌》中唱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凡事都交托给明天,总是抱着反正明天还有时间的想法,日复一日,年复一日,终将一事无成。
今日事,今日毕。光阴似箭,今天就是一切,明天还未可知,莫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于一些领导干部而言,最常做的事就是等,最容易的事也是等,等将来、等以后、等资金、等政策……,等来等去,留下的是遗憾,错过的是机遇,往往在等待中茫然度过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今天代表现在、现实,必须立足于今天,才能展望将来。没有今天的努力,就不可能有明天的成功。着眼现在就意味着美好未来,虚度现在就意味着没有将来。领导干部要珍惜当下,不负流年,静默如初,不畏将来。把握今朝,尽力而为,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别等到明天。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比总想明天做什么强。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岁月奔涌从不停歇,奋斗征程永远向前。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要靠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拼出来、抓铁有痕干出来的。行动总比空想强。领导干部要拿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对待事业要有闻鸡起舞的危机感、日夜兼程的紧迫感、风雨无阻的责任感,端正干事态度,扛起历史使命,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117 成功永远属于马上行动的人
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教授与一位文盲做邻居,两人都有着同样的致富梦想。教授每天引经据典大谈他的致富经,文盲邻居一边听着,一边按照教授说的去做。几年后,文盲成了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喋喋不休地空谈着他的致富理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思考力、决策力和行动力,但绝大多数人,往往是思考过多、决策过长而缺乏行动力。我们如果荒废了时间,时间也便把我们抛弃了。所谓理想就是实干、就是行动,是生龙活虎地行动、是不计得失地行动、是矢志不渝地行动。
最正确的选择就是马上行动。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总书记指出:“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领导干部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坚决有力地执行和不折不扣地落实,我们能够牢牢把握的只有现在,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一切难题只有在行动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抓住和用好。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工作任务,我们唯一能做的不是埋怨、不是叹息、不是焦虑,而是立即行动。
行动之日即是良辰吉日,马上行动就是成功的开始。拿破仑说过:“行动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告诫人们做事不要习惯性地拖延,否则有些事情,越往后,代价会越大。拖延就是在透支明天。马上行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古往今来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行动家、实践派,不是空想家、理论派。领导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建立立即行动、时不我待的人生态度,摒弃优柔寡断、凡事拖延的习惯,容不得半点歇歇脚、打个盹的拖拉,做到马上付诸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寻找转机,推开成功之门。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古时作战,兵家策略是“一鼓作气”,防止“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古往今来,急事难事多如烟海,而克敌制胜最锐利的武器就是毫不迟疑、马上行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千万不要说“以后还有机会”“时间还比较充裕”“以后再执行”,拖延只会消耗热情和斗志。要做到抓紧抓紧再抓紧,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保持热情和斗志,提高办事效率,能够就手处理的事情就一次性解决,不要再浪费时间反复折腾,少讲过程,多讲结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苦干力行,做一个真正的实干家。
118 专注、专心、专一的工作态度,精准、精致、精心的工作意识
1943年11月,***同志返回延安参加整风,在进一步思考、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他在报告中表示,“必须从专而精入手。宁可做一件事,不要包揽许多。宁可做完一件事,再做其他,不要浅尝辄止。宁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宁务其大,不务其小”。***同志就是告诫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干一事专一事、干一事精一事、干一事成一事,切不可贪大求洋、好大喜功。党的事业也讲求专精,绝不能够“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领导干部就是要专做一件事、精做一件事、细做一件事,一件干好再干下一件,如此才能干成事,避免陷入“贪多嚼不烂”的窘境。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苏轼在《应制举上两制书》中写道:“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不专于一件事情、一个领域,就很难再有专长,就不能人尽其才。曾国藩在给弟弟们的家书中也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并勉励“诸弟总须力图专业”。思考可以跨界,做事却要守专。专注是顶级的自律,无论在哪个行业,其能量都是共通的,有了专就有无限可能,就能屏蔽外界纷扰,淬炼平和心性。专心是最大的力量,是自己跟自己比较,是自己向自己挑战,只有毫不分心、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专一是最美的态度,能够助力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找到矛盾问题的症结点,厘清干事思路,找到成事的突破点。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专注、专心、专一,用专注补足状态之需,用专心筑牢成事之要,用专一夯实底气之源,用心做事,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竭尽全力,就能从专注、专心、专一升华到专长和专业。
成于细、贵在精。《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学问要精细地研究和探讨,做事也需要精细地谋划和推进。人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都需要精益求精,都要求从业者对每件工作都能够做到追求极致。精准就是要精细而准确,不可大水漫灌,善于从细微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精致就是工作要精巧细致,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精心就是要用心、诚心,倾其心力、劳其心神,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绝不允许产生得过且过、差不多、过得去的错误思想,应该秉承工匠精神,发扬“绣花功夫”,随时怀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思想,以精字当头,善于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主动熟悉工作业务,做事细密,对每件工作都严格审核,确保零差错、最完美的高标准,做到臻于至善、追求极致,不出现任何疏漏,只有这样干工作才有成绩,才能少走弯路。
119 “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体现一种“山到绝顶我为峰”的卓越追求,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意识,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良好信誉
有人说:“甘于平庸是一种错误,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卓越。”一个人干一件或几件出色的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事事干得出色;一个人一项或几项任务完成得完美并不难,难的是项项任务都完美无缺。只有把优秀养成一种习惯、把卓越当成一种标准,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营造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才能做到出手必出精品,完成必定完美。
追求卓越,创造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很多优秀者的信条。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的回答是“下一个”。可见,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追求,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它不是优秀,而是优秀中的最优。当领导干部同样不应该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要知道只有不断提高的标准,永远没有绝对的好,学会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把卓越当成一种目标,把精益求精当作一种手段,不厌精、不厌细,不断地追求完美,向更高、更完善的境地攀登,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最终达到完美结果。
责任让人走向完美。苏武出使匈奴,被迫牧羊许多年,正是以忠于国家之责任,作出卓越于历史的成就。卓越的人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凡追求卓越者,其必以责任为先,融责任于血液,浑责任于一身,而后才“正德厚生,臻于至善”。领导干部要把负责任和最优秀作为自己的追求,别让责任在干事创业中缺位,把责任心视为防火墙,守住责任,守住岗位的使命,视责任为机遇,在工作中提升自我,收获完美业绩。
出色到完美是最好的信誉。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换句话说,“出色就是将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想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就要保持敬业精神,忠诚于事业,执着于使命、倾心于热爱,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尽最大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会经营自己卓越、完美的品牌,用心观察、用心总结、用心提升,把出色、出彩、出众作为自己最好的口碑,全力以赴、一丝不苟,以平凡的工作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120 直面矛盾不“缩手”,深入一线不“甩手”,扭住关键不“放手”
我们常用“一把手”来形容各种组织、单位内部的最高领导人。“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一把手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推进进度和实际成效。“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作为“关键少数”的地方和部门党政一把手,对各项事业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一把手们决不能当甩手干部、挥手干部、背手干部,只有做到扑下身子、亲力亲为,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工作上才会得心应手,事业上方能大显身手。
面临矛盾不畏惧。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干事创业过程中有不少矛盾的交汇点,但凡犹豫不决、畏缩后退,必然导致矛盾激化,以至不可收拾的地步!领导干部要树立迎难而上、敢干敢为的担当意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不塞责,敢于直面困难、直面矛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群众解决问题。只有直面矛盾、勇往直前、迎难而上,才能缓和、化解矛盾。
植根基层察民情。***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将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行动中考察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有能力的领导干部,不能当甩手掌柜,需要深植沃土、扎根群众,在最一线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困。“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伟大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做到带头出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第一人称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牵住牛鼻不放手。有基层干部感悟:“事情不说可以,说了就要千方百计抓出成效来,这就叫: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蜀守李冰为解决蜀地水患,历经8年之久,终于建成惠及2000多年的利民工程,正所谓“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领导干部为政干事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拿出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劲儿,紧盯任务扭住不放,做到日日为继、岁岁如斯、久久为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121 切忌“走马观花”,真正脚踏实地,亲身实践;克服“蜻蜓点水”,力求精准把脉,细处着眼;避免“浅尝辄止”,注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
***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党的历史不是浅薄的剧本,党的事业不是浮华的口号。孔子也曾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应崇尚实干精神、鄙视华而不实弄虚作假。但凡出现说得多做得少、观望多行动少,只看花和朵、不管瓜和果,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碰到问题往上推、落实责任往下移等种种情况,皆是作风虚浮、不求甚解的表现。凡此肤浅,必将导致民怨民愤民恨;凡此务虚,均误党误国误民。
不入其境焉知其味。***同志在《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中指出:“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领导干部干工作不能只是“坐在车里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机关谈一谈,下水飘一圈就了事”,这种不务实的作风最终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领导干部既要当仰望星空的梦想家,也要当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迈稳步子、夯实根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拿出深植千尺的勇气,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强调,君子治学养德在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反观我们干部的从政之路,也应当摒弃毛躁心理,不能像鸭子,下了水却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而要修炼鸬鹚抓鱼的功夫,沉到水底、抓到活鱼。所以领导干部要戒除隔靴搔痒的假把式,应当做到戒浮求沉,浅水亦当深水渡,严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力争潜心锤炼,多到基层、群众中去,多到问题多、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
打破砂锅问到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凡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往往勇于改革,善于探索,不囿于旧的观念和现成模式,不满足现状,敢于创新,对困难和问题穷追不舍。所以,领导干部切忌不了了之的敷衍心理,解决问题不能浮皮蹭痒,要有主动精神,学会在深入思考中领悟、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对问题不能生吞活剥,要客观、要辩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要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通过深入的、穷尽式的思考,才会引向深入,才会悟出真谛。
122 以恒心慎终如初,以恒劲常抓不懈,以恒功解决问题
《易经》中的第三十二卦为“恒卦”,它告诫我们世间之事,贵在有恒,只要是自己认定了的事,在确定了目标和方向之后,在坚守中正之道的基础上,便应该坚持不懈地去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曾国藩也曾感慨:“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人贵有恒,生活最难的是坚持。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最关键的是“常”“长”二字,但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无不是做到心中有恒的强者。
初心坚如磐,恒心是保证。初心宝贵,恒心难得。***总书记曾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古人常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初心作起始并不难,但要有终究得依靠恒心,恒心使初心更坚定,初心使恒心更持久。当干部要有恒心,单位最大量的是基础性工作、事务性工作,没有月月做、日日做、时时做的劲头,是落实不了、落实不好的。干任何工作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始终做到敬终如始、一以贯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像跑马拉松一样坚持不懈,像万里长征一样步步为营,这样才能顺利到达终点。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坚持到底,不懈不弃。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有一股子恒劲,任何目标的达成、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勤奋工作,需要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恒心韧劲。领导干部抓工作不能半途而废、浅尝辄止,要以一如既往的恒心定力,以一以贯之的履职尽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抓持久、持久抓,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步步紧逼、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拿出燕子垒窝、蚂蚁啃骨、老牛爬坡那种唯其艰难,方显勇毅的恒劲,方能干成一流事业。
日拱一卒,持之以恒。只要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每天像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功夫就不会白白地浪费,终会有所成就。古人云:“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领导干部要明白“问题在哪里,信心在哪里,干劲就在哪里”,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做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全力以赴、奋力拼搏,不停顿、不大意、不松劲,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以雷厉风行、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干劲,做好每一件事情、干好每一项工作。
123 明责定责是推动工作的前提,问责追责是抓好落实的保障;唯有责任落实,才有工作落实;唯有责任到位,才有工作到位
唐朝名臣岑文本被提升为中书令,却得位而忧,原因是“责任重,官职高”。***总书记指出,是不是具有担当精神,是不是能够虔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名领导干部身上是不是真正体现了我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责任无处不在,责任实实在在落在肩上了,工作才能实实在在落在手上,责任有人担起了,工作也才有人担起。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在各自的工作中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才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圆满。
“有责”方能“有为”。有责,往小了说是一种职业道德,往大了说是一种高尚品德。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岗位连着责任,心中有多少责任,人生就有多大作为。有责之人无所谓职位高低,无所谓任职长短,也无所谓是升是贬,有的是一腔为百姓谋福祉的热忱,一股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的干劲,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精神。相反,无责就会平庸,即使有位也难有为。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有责则为,无责则怠;对党和国家来说,有责则兴,无责则亡。
“明责定责”才可“明察”。古代民谚说:“龙多不下雨。”就是说多条龙治水,但责任不明确,结果反而没有龙去管行云布雨之事。当下,也存在人多不干活的情况,不少行政事务由多个人或多个部门管,但由于责任不明晰,谁也管不好。领导干部要明确责任、确定责任,这样才能杜绝人多“踢皮球”现象,避免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责任是实打实的,工作中必须明责定责同时又分工合作,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该扛起责任时主动伸出肩膀,该抓好工作时主动扑下身子。既避免社会惰化作用,又减少组织内耗现象,形成倒逼责任落实的闭环,让“九龙治水”的现象无所遁形。
“问责追责”贵在“问效”。“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近年来,领导干部被问责追责的通报屡见报端,问责已经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并将持续发挥更大作用。问责如同一把利剑,高悬在权力运行的上空,权力一旦脱轨,执行权力的领导干部势必受到责任追究。然而,问责追责不是目的,问效追效才是根本。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有责要尽责、失责必问责的责任逻辑,深刻认识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切身感受到责罚相当,做到问责有响雷之威,面对失误敢于担责不找替身,从而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
124 完善知责明责的“责任链”,用好督促考核的“指挥棒”,高举责任追究的“锐利器”
古希腊神话中说,人其实是背负了一个行囊在赶路,肩上担负着家庭、儿女、朋友、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行囊上写着责任两字。***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在心,担当在行。领导干部只要咬紧责任二字,时时处处让责任鞭策、激励、监督自己,就能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不懈奋斗中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人人知责,人人有责,人人尽责。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古人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岗位有高低,责任无轻重。事无大小、做到最好才是责任担当。领导干部知责明责、分工负责、协调联动,才能更好地履责,才能真正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要知责思作为、明责敢担当,时刻想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时刻想到肩上担负的责任,在日常工作面前履职尽责,建立层次分明的责任链,把责任一级一级压实到位,建立清晰有效的压力链,把压力一层一层传导下去,做到层层拧紧螺丝,以更严的责任、更实的担当、更高的要求来履行职责。
抓住“考点”,压实“考风”。督促考核是检验干部担责履责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定了的责任必须一以贯之地去完成,才能发挥强大的导向作用。督促考核要防止简单粗暴、照搬教条,切忌“一刀切”和照本宣科,以督压责,以考促改。要结合实际,创新考法、用足考分,努力将责任的督促考核工作细化量化、可操作、管长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考准考实。通过督促考核提升干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造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让“惰政”“躲政”无处遁形、付出代价。
问责只是手段,尽责才是目的。履职不到位,追责无限期。作为党的干部,在什么岗位,就要履行相应的职责,在职不履就是渎职,履职不力是失职。作为领导干部,要强化督察,刚性问责,用好追责问责的“杀手锏”,追究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拖后腿的情况,做到真问责、严追责,严格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追责不作为之人,做到应追尽追、一追到底,坚决防止追不下去、追下不追上、追小不追大。同时也要杜绝以问责指标博政绩,不能以问责代替整改,防止将层层传导压力异化为问责层层加码,从而真正形成“检查—反馈—整改—提高”的闭合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