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机会是为才能准备的,才能是为成功准备的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来源于日积月累而非一时之机。当机会来临时,只有已经具备相应的才能,方可抓住机会,进而取得成功。机会千载难逢、稍纵即逝,它不会眷顾没有准备的人。***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身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领导干部只有一点一滴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积蓄自己的能量,才能果断地抓住机会,用奋斗赢得成功。
机会总是垂青有才能的人。能力和实绩是获得机会的基础和前提,机会是能力、实绩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必然结果。尽管机会的出现往往以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偶然性体现必然性,机会就是以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必然性。现实生活中,那些平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扎实勤恳工作的领导干部,总会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机会,即便偶尔丧失一两次机会,也不会对他们今后自身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因为这样的领导干部往往能凭借其出众的才智和过硬的工作实绩,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获得发展机会。相反,那些能力平平、没有多少工作成绩而一味追求个人机会的领导干部,尽管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也能获得一些机会,但他们获得的机会应该是非常有限的,即使获得了机会,也会因为自己工作能力有限、工作业绩匮乏而难以从根本上把握住机会。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机会与能力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自身能力与实绩的提升,而不是片面地夸大机会的作用,盲目地追求个人发展的所谓“机会”,唯有如此,才能在事业上真正取得成就。
艺高人胆大,走遍天下都不怕。“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现在多引申指人如果没有较强能力本领、素质实力,就难堪大任。伟大事业要发展、艰难险阻要攻克、各种风险要防范,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上得有两把刷子。回望我们党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摸着石头过河”“不管***,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这艘大船在每个人的奋斗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这都是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靠着学习实践磨砺出的过硬能力本领,前赴后继地艰苦奋斗得来的。但当下,一些干部安稳日子过得久了,忧患意识少了,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习惯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工作很辛苦但方法不对路,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最终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进入新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新的问题,面对伟大事业、伟大复兴,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领导干部,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须努力提升“八种本领”“七种能力”,成为一名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
21 最优秀的人,是最有学习力的人
学习力是学习能力、动力、态度、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总合,是获取和整合知识,并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是提升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源泉。学习力是优秀的原动力,是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优秀的人一定是学习力强的人。领导干部只有持续提高学习力,才能增强竞争力、创造力、领导力,不断适应新时代、践行新理念、迎接新挑战、打开新局面。
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学习力就是战斗力,学习力是其他各项能力之母,增强任何能力本领都要通过学习。造成一个人后天差别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先天的智商,而在于后天的学习。如果说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那么学习就是人类已有能力的延伸,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能力。学习是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学习上的每一次投入付出,都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成为我们前进的阶梯。然而,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有的搞“应景式”学习,装门面、做样子,没有入心入脑;有的学用脱节,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学而不行。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不重视学习力的修炼。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学习力,才能不断加快更新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把提高学习力作为立身之本、兴业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种本领”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学习本领。优秀的领导干部往往都谦虚好学、都十分重视学习,他们时刻不会忘记学习,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素质能力,不断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领导干部提高学习力,就是要增强学习的动力,秉持以学立身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刚性需求、一种人生追求,作为获取才智、磨炼意志、修身立德、增强本领的重要方式,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真正做到学在前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提高学习的能力,优化学习的方法,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向领导和专家学者学习、向一切有益的经验学习,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矛盾的能力,不断夯实能力之基。就是要增强学习的毅力,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坚持在做研究状态下工作,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学不可以已”的精神一辈子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做到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常学常新、永无止境。
22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用这套知识体系去了解世界、洞察社会、指导工作和生活
知识体系是指把大量不同的知识点,系统、有序、指向性明确地组合成某种类型的知识架构。***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我们的干部是复合型干部,有些知识是基础性的,都得掌握,不可偏废,然后再术业有专攻”。“基本的知识体系”“复合型干部”是一名合格领导干部的“标配”,通过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指导实践应用,方能适应岗位需要、推动事业开展。
零碎的知识犹如砖块,知识体系犹如高楼大厦。***总书记强调:“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把它转化为科学的思维。强大的知识体系是人思维方式、思想观点来源的基础。知识资本是最重要的领导资本,不仅要积累,还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同志曾将学习比作开铺子,若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领导干部的知识体系,也像是一个铺子,若是不善于接纳“新货”,就会越来越干瘪、越来越欠缺。领导干部只有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优化思想内存容量,扩大知识外延增量,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万事就会一通百通。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朱熹主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使知识体系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形成良性循环。空学理论,无异于本本主义者、空想主义者。***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治有用之学、读有用之书,用新知识提升专业本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还要在学习和运用上“双管齐下”,在学习中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获得解决矛盾、推进发展、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强大力量。
铢积寸累抓学习,融会贯通建体系。学可益智、学可广才,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能有本领,好学才能转作风。一个拥有坚定信仰的干部,一定是勤学善思的忠诚卫士。***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领导干部知识体系包含内容很广,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实践知识;既有政治方面的,又有技术方面的。要提高学习层次,使知识结构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起来。要拓宽学习领域,使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广泛涉猎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知识。要增加学习深度,使知识结构从粗放型向精专型转变,沉下心、钻进去,将学习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成为本专业、本领域的行家里手。
23 除了学习,没有任何方法可循;除了实干,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除了担当,没有任何胆识可言;除了奉献,没有任何境界可讲
俗话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必然越高。***总书记强调,干部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学习、勇于干事、敢于担当、勤于奉献,才能成为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古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神内涵。共产党人吸收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华,在实学实干中将担当奉献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于是,今有献身“绿色事业”的塞罕坝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元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等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干部的担当作为、无私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不计其数的开拓者栉风沐雨,才让中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聚力拥抱新时代,扬帆起航迎未来,对此,更需领导干部始终加强学习、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无私奉献。
学习不浮表面,干事不讲条件,担当不计得失,奉献不求回报。***同志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家国天下,舍我其谁。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有一份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深入反思知识上的短板、经验上的盲区、能力上的弱项,坚持以学修身、以学增智、以学促干,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强化能力素养、提升担当能力。要保持干字当头的精气神,把中心工作抓牢抓实,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效、提质。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敢为之担当展示干事之作为。要以***总书记强调的夙夜在公精神,在岗一日、尽责一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把“十四五”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公平公正、可触可感、能够持续的获得感。
24 让书籍滋润心灵,让阅读开启心智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蕴藏其中的家国情怀和奋斗激情,给人思想启迪和精神动力。通过一本书,在时间上思接千载,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书本虽小,但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读书,使人既能向外看见更开阔的世界,又能向内看见一颗与世界同样宽广的强大内心。
书籍是心灵的绿洲,阅读是智慧的源泉。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口。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容易随波逐流、迷失方向,读书使人回归心灵的故乡,找到心斋坐忘的静笃,回到“复得返自然”的恬淡从容。古往今来的实践证明,读书是让人变得聪明的捷径。用千百年来的人类智慧浇灌你,用许许多多一流的头脑帮助你,这就是读书的功用。领导干部顺境时读书,它会赋予你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逆境时读书,它能带给你更多的慷慨与辽阔。当职业发展遇到一时挫折,可以从那些伟大人物传记里受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激励;当工作生活面临一时困境,可以从各类书籍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迪。领导干部要自觉涵养“书卷气”,通过读书,使自身的心灵变得更加丰盈,心智变得更加成熟。
让书籍成为最好的朋友,让阅读成为最大的爱好。领导干部多读善思,必然更能适应工作、免除“本领恐慌”,也更易脱颖而出。新时代领导者应该是学习者的典范,爱读书、好读书应成为其代表符号。要读好书,既要读“文史哲”方面的书,又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读好工作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各种知识书籍,还要读实践这一无字之书。要善读书,发扬“挤劲”“钻劲”“韧劲”,挤出时间读,不读明白誓不罢休,终生坚持读,遇到难题也不退缩,把苦读与巧读结合起来,把系统阅读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质疑结合起来,把读原著与悟原理结合起来。要会用书,注重把读书学到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 应当养成广泛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深化自己的人生观,同时培养开放的态度
开卷有益,多多益善。列宁有句名言:“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同志也曾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现代社会是知识急剧更迭的时代,一年读25本书是及格,读50本书是保本,读100本书以上才是优秀。读古可以吸收历史沉淀,读今可以浸润于现代气息,读文给人以灵性,读史使人明得失,读哲给人以智慧,读经使人经世致用,广泛阅读,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阅读关乎精神成长,拓展生命空间。阅读,是我们脱离蒙昧的路途,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成长史,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明了事理、处身社会,实现“自然人”到“社会人”完美转型的熔炼过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拓展胸襟格局。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阅读之广泛、学识之渊博,极少有人能与其相比,他的女儿问他一生最喜欢什么,他说“我自己最喜欢的是啃书本”,正是靠着这种“啃书本”的爱好,他以毕生精力专门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各种学科,从而使他的思想如此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阅读的广度决定着精神的厚度,阅读越广,理解越深,精神世界就会越宽广充实,精神追求就会越坚定执着。
至乐莫过于读书,爱书者无忧。***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只有永葆对知识永恒求索的热情,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吸纳丰厚理论营养、博采各类知识精华,才能登高望远、洞察时势、驾驭工作,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思维的活跃性、思路的开阔性,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境界。领导干部要培养阅读的兴趣,把“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变“学一阵子”为“学一辈子”,使阅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观遍天下书,博采众家之长。广泛阅读既要博涉为贵,又要博览机要。不仅要多读一点历史、多读一些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多读当今时代的各种“百科知识”,而且要由今联想到古、由古启发到今,善于把现代知识放到古代去对比,把古代的知识拿到今天来验证,从历史变化的角度来消化理解。不仅要广泛阅读国内外各种优秀书籍,而且要学会用世界眼光、全球视野,联系中国实际,善于把握中外文化差异,比较鉴别、相互欣赏,促进国内外各种知识在自己大脑里相互融合。不仅要广泛阅读关于“上层建筑”的各种书籍、来自“乡间民野”的各种“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而且要强化“立体思维”,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以拓宽思维空间、提升阅读创意、提高读书效率。不仅要多读正向激励的“好书”、给人警示自警的“坏书”,而且要坚持逆向思维和正向推理结合,坚持真理,敢于质疑,做到明辨是非、爱憎分明。
26 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
看待问题站得高,就能视野宽广看得远,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思考问题就要深思熟虑、周密运筹,才能行得稳、走得远。因此,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既能从全局视角谋划问题、用长远眼光思考问题、从整体思路把握问题,也善于提前把各种困难、问题、不足都考虑清楚,做好防范或应对预案。高眼界强调的是要有战略眼光、大局意识,深思考强调的是要认清实质、找准症结,两者结合才能切实做好工作。
望远需登高,方知天外天。眼界决定心界,眼界不仅是目力所及,它的实质是人观察世界的视角与方法,一个人站得高看得远了,才会更有底气、更能辨清前进的方向。眼界高,才能视通万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才能思接千载,培养出世界眼光、战略眼光、历史眼光,从全局、宏观、长远上认识和把握问题,准确把握新时代脉搏,作出正确决断。如果鼠目寸光、一叶障目,不能跳出自身看自身、胸无全局、以管窥天,就会迷失工作的正确方向,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应付、茫然无措的境地。领导干部要习惯“身在最高层”看问题,看得更广、更远、更深,要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不断提高站位,坚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自觉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分析和研究问题,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立足全党工作的大局,议大事,抓根本,把事关大局、影响全局的问题分析透、研究透。
深思方成事,熟虑以致远。古人云:“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养成思考的习惯,多思、常思、善思,大脑就会越来越精明,思维就会越来越缜密。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思考得深、思考得全,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事情的本质和规律想通、想透;才能认清事物发展方向,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理清工作思路;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识别良莠、明辨是非,精准施策,周全行事,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杜绝贰过。如果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思考,只会陷入茫然,最终陷入“没办法”的困境。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思考不研究问题,就无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难以有效解决问题。要紧密联系实际,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以创新的精神去发现新情况,以全新思维去研究新特点,以深入思考探索新路径,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7 知识和方法相比,方法更容易成为能力;知识和能力相比,能力更容易成为智慧
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不仅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能力。那些成功者所具备的知识并不一定比别人的多,但一定比别人更能够正确地运用已有的知识。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仅要看他读书多不多,更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不对、能力强不强。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事必有法,而后可成。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方法是落实想法的关键一步。方向正确以后,方法便为王。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同志曾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总书记强调:“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办成一些事情,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科学的思维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经世需理论,致用要方法。领导干部要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等开展工作。要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始终把稳思想之舵。要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既善于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善于“弹钢琴”、统筹兼顾,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时代要求、人民愿望。
掌握知识是一种能力,运用知识是一种智慧。学知识犹如开中药铺,能力就是处方,不会处方仍然无法治病,同样几味药材,开的处方有的收到奇效,有的功效甚微。运用知识需要能力,掌握知识也需要能力。***同志曾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同志曾说,书读得不在于多,要精,要管用。这就是说,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书本人人会读,收效却大不相同。有能力者,会读书,思路对头,方法得当,一入门就能抓住本质,很快消化吸收,进得去、出得来,越读越活。欠能力者,学而不思,死啃书本,全靠强记硬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累得头昏脑涨也所得无几。领导干部身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异常艰巨的任务,领导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真正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8 让思想理念与时俱进,让知识储备适应变化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在不断涌现,我们的思想理念、知识储备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变化。思想是思路的源头,思想解放才会思路宽广,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才能创新发展思路。学习是创新之本源,勤奋学习研究一切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科学、新技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努力打造推陈出新的知识结构,才能看穿社会现象、处理社会问题,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理念一新天地宽,思想一变日月升。穷则变,变则通,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静止不前的,时移世易,我们的思想理念也要跟着改变,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有思想理念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领导干部思路开阔,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寻找突破,关键在于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努力学习新思想、改造旧思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动脑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新思想、新办法去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决不做“思想懒汉”。要树立科学的思维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多向思维、开放思维、辩证思维、跨界思维,不断打开思维空间、打破条条框框,多个视角观察世界、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
加快知识更新,增强知识储备。干部的能力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少知而迷、无知而乱的问题,其实就是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同志曾讲过,“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领导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劳动,既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加快知识更新,这也是对干部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说内行话、做明白人、干正确事,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29 一切真本领、硬功夫都是练出来的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不经事就不能成长,对于领导干部,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事情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地方,越能磨砺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增长干部的才能。要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就必须不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历千锤百炼,经历各种“世事”,才能真正练就出真本领、硬功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期就擅长书法,但练字时依然十分刻苦,从不懈怠,经常在家里一个小池子旁练字,并用池子里的水来清洗毛笔,时间久了,池子里的水都黑了,王羲之也终成一代“书圣”。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年,有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前一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自学了英语、德语,乃至俄语,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陈景润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实哥德巴赫猜想时,光演算的草稿纸都装了几麻袋。无论什么样的成功者,无不是从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只有多经事、多干事、肯请教、善总结,才能不断成长、成熟、成才。
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今天,虽然不存在过去那种血与火的战争场面,但是依然面临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的艰巨任务,依然面临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领导干部唯有站在革命实践场中闯与干,扎根基层一线思与行,才能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锻造出真正的革命性。剑不磨不利,只有通过千锤百炼这块“磨刀石”,才能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充足干部储备和人才保证。领导干部要一步一个台阶历练,主动到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去摔打、去“接地气”、去“蹲蹲苗”,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为更稳健的成长打牢基础。
30 在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本领才干
好干部是磨炼出来的,唯有在奋斗中摔打、在实践中锻造,历经千锤百炼,才能磨砺品质、坚定意志,增长才干、砥砺作风。***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要想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毅力,在奋斗和实践中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以思想淬炼“补钙”。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功底、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强化思想淬炼,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思想根基,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共和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和斗争精神。
以政治历练“固本”。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强化政治历练,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善于从政治高度出发和着眼,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于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敢于斗争的坚定性。要自觉用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约束自己,画出工作界限、权力边界、纪律底线,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始终做到勤政务实、清正廉洁。
以奋斗锤炼“韧劲”。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需以奋斗砥砺意志品质,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这样才能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的力量不可估量,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奋斗是时代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生逢伟大时代,理应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和斗志昂扬的奋斗姿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砥砺前行、笃行致远,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有可为的新征程里努力有所作为。
以实践锻炼“动能”。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当代共产党人一向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练就强烈的担当精神和会干事、干成事的高强本领。要强化实践锻炼,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磨炼自己,在困难逆境中磨炼意志,在实践中获取真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不断提升能力素质。要勇于担担子,直面一线问题,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调查研究、应急处突、狠抓落实等能力。
31 由经验而得的智慧,胜于学习而得的智慧
智慧是人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领导干部的智慧高低与决策能力紧密相连,富有智慧能帮助其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廓清迷雾,在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制定科学的目标,谋划正确的道路,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智慧是一个长期过程,须臾不可间断。当前,智慧主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或汲取实践经验获得,两种途径各有优势,通过学习能较为便捷地获得知识和智慧,而由经验所得的智慧由于已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则更为科学可靠。领导干部手握重权,决策必须慎之又慎,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以较为成熟可靠的智慧辅助决策。因此,“由经验而得的智慧”较“由学习而得的智慧”更胜一筹。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同志强调,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听来的、看来的、学来的都不如亲身实践来的珍贵。在革命战争时期,正是我们党的指战员在每个战役后及时总结经验,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反观赵括、马谡之辈,他们学富五车,坐而论道,却因经验匮乏,实战一塌糊涂、身名俱败。由此可见,只有敢于亲身实践,及时吸取经验养分,才能透彻地、正确地、客观地认识事物,作出准确的、合理的、可行的判断,从而使工作打开新局面、登上新台阶。
大总结有大收获,小总结有小收获。***同志曾说,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回顾梳理、分析评价,能够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用实践经验弥补学习盲区和理论知识不足,从而不断收获智慧。要全面辩证地总结,既要总结正面的经验,以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又要总结反面的经验,以获得对失败的清醒认识;既要总结历史的经验,以少走弯路,又要总结新的经验,以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新常态;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又要总结别人的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好是更高的智慧,要把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务虚与务实相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融会贯通,不断在学习和经验中增强才干,获得智慧。
32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奇迹用来形容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动力用来比喻推动工作、事业向前发展的力量。奇迹和动力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有奇迹作为目标,就有朝着目标奋斗的动力;具备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才有实现奇迹的可能。纵观百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各个时代的领导人具备了超越常人的大智慧和好习惯,以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换取强大精神动力,带领人民群众跨越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应不断提升自己,找到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再创辉煌和奇迹。
奇迹源于点滴的坚持,也源于涌泉的智慧。一个人若想在人生之路上创造奇迹、有所建树,不仅需从点滴做起,在不断地坚持和积累中养成良好习惯,还需要渊博的学识,具备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在中国革命史中,凡能创造奇迹的党员干部都兼具好习惯和大智慧。方志敏同志平日养成了阅读写作的习惯,练就了强大的记忆和分析能力,在被捕后,仅用6个多月,就撰写了《可爱的中国》等16篇文章共13万字的手稿,为广大党员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也创下了“狱中奇迹”。好习百日修,学思能增智。要积极培养好习惯,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实处着手,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付诸行动。要努力拥有大智慧,如饥似渴地学习,毫不懈怠地思考,与时俱进地提高,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吸取治国理政的珍贵养分,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
信仰、信念、信心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总书记指出:“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炬不熄。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不断坚定“四个自信”,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铸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魄,迎难而上、临危不乱,把坚定的信心转化为推动发展、锐意创新的坚强动力,并将其体现在担当作为上,落实在事业推进上,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迈上发展新台阶。
33 “读书破万卷”不仅仅在“万”,更重要的是在“破”
“读书破万卷”中的“万”形容读书数量多,达到博览的程度;“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智慧的结晶,多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当今世界信息爆炸,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必须在不断读书学习中获取知识资源,优化知识结构。正如“蓄电池理论”所说,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读书治学,贵在得法。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平日公务繁忙,学习时间有限,在注重“广读”的同时,更应深读、精读,提升读书学习的质量,避免落入“为了读而读”“读死书、死读书”的境地。
读书谓已多,遇事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即便自己觉得读书够多了,遇到事情时也会感到知识不足,陷入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的境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择其精要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的知识,才会有施展不尽的才华。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永葆对知识永恒求索的热情,博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纳丰厚理论营养、博采各类知识精华,才能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思维的活跃性、思路的开阔性,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境界。
熟读深思,真谛自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结合不断思考,才能识破字里行间的思想精华,透彻理解书中蕴含的道理。如果只是机械阅读、被动接受、简单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正如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把读书多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一味追求涉猎广泛,阅读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却不知书中所言之道理,如同“书橱”“书柜”“书虫”。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开动脑筋,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真正做到广阅、精读、多思,剖析、理解、弄通,在深读、精读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和思维能力。
34 认识自己,要从自我解剖开始;战胜自己,要从自我挑战开始;超越自己,要从自我否定开始
能决定自己上限的只有自己,尤其是在当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加快成长步伐。而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与自己不断斗争的过程。契诃夫曾说:“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只有不断对自己查摆剖析,认知自我、找到缺陷,才能在一次次自我挑战中战胜缺陷,从而革除顽瘴痼疾,实现自我超越。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放弃自我改造和提高,自认为品格好、修养高、能力强,对自身存在的糟粕思想、不良习气、错误言行放任自流,在“自由主义”中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最终被岗位淘汰,被党和人民唾弃。
反思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时常反思剖析,能帮助自己充分了解自身脾气秉性、人格修养、能力水平,是正确认知自我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凡有大智慧者,都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奉为人生信条,曾国藩遵循“悔缺”之道,时常剖析自身过错,不断重新认识、定位自己,使智慧日益增长,终成一代名臣。常反思才能常进步。要善“踱方步”反躬自省,静下来、慢下来、沉下来,时刻反思工作得失和自身能力水平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强弱项、补短板,及时校准人生航向,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以己为敌,自胜者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当面对诱惑和危机的时候,击溃我们的往往不是其他,而是懒惰、贪婪、自私、骄傲等人性弱点,它们让我们丧失了斗志和勇气。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要不断增强自控力,在糖衣炮弹面前,坚定初心,稳住心神,管住欲望,抵住诱惑,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立于不败之地。要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挑战自我,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经常砥砺、持久磨炼,居安思危、克己修身,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克服困难的潜能。
自我革命,追求卓越。***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身不能安,有疾当治。纵观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各个时代的领导人都具备自我革命、自我否定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制约发展的弊病,将落后的、封闭的、狭隘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舍弃,在追求卓越中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敢于直面问题、否定缺陷,主动向自己“动刀子”,对自身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及时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自觉去污排毒、吐故纳新、祛病强身,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变成“大塌方”,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我超越。
35 完善自己,才能摆脱卑俗;挑战自己,才能摆脱平庸;开拓自己,才能有广阔的视野;超越自己,才能有更高远的境界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任何事物均有其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有其不足的地方,无论卑劣庸俗,还是甘于平庸,种种缺陷都源于人性之劣根在作祟。如果不管不顾,个人修为和能力就会每况愈下,到问题严重时就追悔莫及,只有在完善人格、挑战缺陷中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才能逐步摆脱人性弱点的束缚。尤其对领导干部而言,自身修养修为和视野格局与决策能力息息相关,将直接影响一方发展和人民福祉。领导干部不能仅满足于查漏补缺,还应进一步开拓、超越自己现有的状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的境界驾驭全局、决胜千里,在突破自我极限的过程中跨越艰难险阻,登上事业高峰。
时时修身塑己,方可止于至善。通过不断修炼和塑造自己,就有可能达到极为“完美”的境界。虽然天下无完人,但领导岗位责任重大,自身建设必须力求“完美”,只有在不断改造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道德水平、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干事创业、为民谋福。但如今,一些领导干部放弃自我塑造和提高,有的干部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享受低级趣味,热衷庸俗文化;有的干部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尸位素餐。凡此种种,都源于对自身要求的无限放松,最终必将城门洞开、防线失守。修身塑己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要善修高洁之身,时刻践行好干部标准,养从政之德、思贪欲之害、怀律己之心,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想纯洁、道德高尚。要常思平庸之过,勇于“自我挑战”,避免“涛声依旧”,切忌小富即安、得过且过,在自省和反思中找准不足、增强动力、积极作为。
百尺竿头须进步,超越自我无止境。即便自身修养修为达到很高的境界,也不应满足当前的成绩或状态,只有再接再厉,不断超越和开拓自己,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据沧海而观众水,登泰山而览群岳。现实中,并非海难去、峰难登,而是自己的能力关和心理关难过,懒惰和恐惧制约了前进的脚步,即使成功就在眼前也难以把握。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要敢于开拓自己、超越自己,把追求卓越当成一种习惯,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培养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的思维能力,学会从全局、宏观、长远上认识和把握问题,用世界眼光、战略眼光、历史眼光思考和处理问题,进而穿透层层思想迷雾,更好地担负起职责使命,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36 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在“滚石上山”的实践中强化斗争意识;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经受磨炼,在“逆水行舟”的逆境中激发斗争意志;到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在“风霜雨雪”中砥砺坚强品质
一棵树苗,只有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等挑战,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名干部,也要经受意志、耐力、定力等考验,才能成为好干部。事非经过不知难,领导干部只有经历过基层一线的锻炼、大事难事的历练和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意志才能越挫越勇,能力才会靡坚不摧。
基层最能锻炼人,也最能考验人。基层是个大课堂、好学校。基层工作包括方方面面,岗位虽小责任重大,环境艰苦却能砥砺干部品质、检验干部能力。干部要想强化斗争意识、增长才能才干,就应该到基层一线和艰难困苦的地方扎实磨炼、不断实践、建功立业。滚石上山,后退一步、即便只是稍有松劲都会面临不可挽回的后果,唯有咬牙向前才能成功登顶、取得生机,怕就怕承平日久,缺乏斗争意志。领导干部要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强化斗争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焕发昂扬斗志,直面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松劲、不彷徨、不懈努力,在守土一方、守土有责的担当中感受攀难涉险、排除风险、化解矛盾的紧迫性。
奔着困难去,顶着压力冲。风险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险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只有在逆境中涵养敢与强者比、敢向高处攀、敢跟快者赛的斗争勇气,才能奋起直追,不断超越自我、争先进位。领导干部要在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经受磨炼,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风大浪、风吹雨打中激发坚韧的斗争意志。
顶风逆势爬高坡,迎难而上敢担当。***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成如容易却艰辛”。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风霜雨雪”的实践锻炼是重要途径。领导干部要主动到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自我,感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全方位、深层次发展进步的“风霜雨雪”,在实践中解决矛盾和问题、化解风险与挑战,砥砺“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不改是姿态”的坚强品质。
37 在解决问题中磨砺真本领,在提升能力中解决真问题
当前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要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在一个个矛盾、一桩桩难题、一次次风险的分析研究、疑难会诊、防范破解中创新方法、积累经验、总结提高。
把解决问题作为砥砺真本领的“磨刀石”。早在延安时期,***同志就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契机。领导干部要正视问题矛盾,补齐自身短板,填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赤字,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难题作为开创新局面的突破口。要把发现问题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因有困难而不为、不因有风险而躲避、不因有阵痛而不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将自己锻造成疾风劲草、烈火真金,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破局起势、集聚优势、积厚成势,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真本领。
把能力提升作为解决真问题的“度量衡”。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干事还要本领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党员干部治理能力“一体两面”,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微观基础。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注重提高“七种能力”。其中,政治能力居于首位,是核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基本功,是基本素质;科学决策体现工作能力,直接关乎决策效果;改革攻坚能力彰显担当意识与开拓精神,是时代所需;应急处突能力考验干部坚持原则能力与应变水平,不可或缺;群众工作能力是看家本领,必须掌握;抓落实能力是根本,唯有责任落实,才有工作落实,唯有责任到位,才有工作到位。“七种能力”为广大干部列出了“能力清单”,领导干部要树立问题导向,提升“七种能力”,努力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38 在“急”的一线增强应变能力,在“难”的一线增强协调能力,在“险”的一线增强驾驭能力,在“重”的一线增强执行能力
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能看出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时刻挺身而出,正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最佳时刻,也是备战提能的绝佳时机。
知紧急,速应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急”的一线往往表现出多发突发、时效性强、决策时间短、控制难度大、力量多元、协调复杂、信息传播快等特点,这对领导干部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在“急”的一线增强应变能力,头脑清醒、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策、手中有法。
破难题,重协调。研究表明,工作中70%的错误是由于沟通协调不畅造成的。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助推剂。领导干部要在“难”的一线提高协调能力,了解和掌握工作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针对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积极采取措施,将矛盾与冲突消弭于将发未发之时,争取内部与外部的和谐稳定,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沟通求得思想上的统一,以协调谋得行动上的一致。
控风险,驭危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凡事从最困难、最坏处准备,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是我们党治党治国很重要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领导干部要在“险”的一线增强驾驭能力,练就过硬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切实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避免使小危机演变为大危机,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单一事件演变为综合事件。要审时度势、统筹谋划、驾驭全局、把握全面,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务实的举措,科学应对和妥善处置,从而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盯重点,抓落实。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重在执行。要破解制度执行不力、执行偏力、执行乏力等困境,就必须在“重”的一线增强执行能力。所谓抓重点,就是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敢于抓重点、善于抓重点、勤于抓重点,在抓重点中集中精力、物力办大事,推进工作有亮点、见起色。
39 在常学常新中找准方向,在善思善悟中提升本领,在谋事成事中增长才干
学是前提、思是根本、用是关键。只有做到学思用贯通,把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心中有思想、手上有办法、落地有成效。
理论就像灯塔,为前行指明方向,要常学常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干部要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了解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持之以恒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职责使命的自觉。
知识只有消化,才能成为能力,要善思善悟。没有思考,就没有智慧。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环节,思考的深度决定知行合一的力度,没有思考就会使学用两张皮、知行相断离。只有结合实际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将知识转变为认识,将理论转变为思想。领导干部要静下心来“踱方步”,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考虑和谋划关系全局的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抉择;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磨炼才干。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增长干部的才能。防控疫情“大熔炉”,抗洪抢险“大考场”,脱贫攻坚“赛马场”,真正检出了干部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考出了干部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政治定力,看出了干部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的政治担当。领导干部要把学习的收获、思考的成果运用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去,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在苦战实战的磨砺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在新时代创造更大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