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工字不出头,老板才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俗话说“工字不出头,老板才自由”。意思是说,在别人手下打工哪怕有最高的薪水、最大的职位,总给人以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不像拥有自己的企业那样来得自由自在。这种自由不仅表现在消费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思想、财富、阅历诸方面。

老板的称呼成了时尚

“老板”这两个字的含义,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古代的老板叫“掌柜的”,现在则叫ceo,实际上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掌柜的”既是老板又是经营管理者,属于“二合一”,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处理得比较好;而今天我们称为职业经理人的ceo并不一定是“老板”,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问题较多,最突出的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不够。

在过去,称别人为“老板”轻则有蔑视成分,重则简直就是“剥削”的同义词,属于人民的公敌和打倒的对象。而现在提起老板来简直叫人只有羡慕的份儿。学生称教授是老板,下属称上司为老板,小国称大国叫老板,甚至儿子称父亲为老板、妻子称丈夫也叫老板……老板的称呼似乎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时尚。

老板并非剥削的同义词

过去为什么总要把老板和“剥削”联系在一起?关键的问题是,“剥削”这个词本来并没有清晰的经济学内涵,大抵只包括一些利用别人、占人便宜的含义,即马克思称之为“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东西。

“剥削”的主要功能在于,这个词汇非常有利于政治家激发革命热情,所以大家都“拿来主义”加以引用。可是等到革命成功了却忽然发觉,原来这是一把双刃剑——无法解释世界上究竟“谁雇用谁”的问题。因为,无论谁做老板,老板所创造的巨额财富自己并不可能消耗多少,最终还是服务于这个社会、是属于这个社会的。例如国有企业,尤其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型国有企业,你无法解释企业的所有者(国家)是不是“剥削”了它的员工。

本书作者曾经参加过一个高层次的经济研讨会。与会的个别经济学家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煞费苦心地提议把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在国有企业中改名为“贡献价值”。然而,这样就解释清楚其中是否存在“剥削”的问题了吗?

老板的标价是财富

就好比是上学的孩子,今天手臂上有一道杠,过了几天变成了两道杠,大人就感到高兴,说你进步了。

实际上,无论是少先队的小队长、中队长还是大队长,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在你的手臂上只是一个标志而已,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

财富对于老板来说,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种标志,成功的标志。并不是说我有100万、你有200万,你就一定比我幸福2倍。当然,反过来也不能说明我赚钱比你少、生活就会发生困难,至多只是表明了在这场赚钱游戏中我暂时输给了你而已。

富甲天下的比尔·盖茨连续几年是世界首富,据《福布斯》统计,2001年他的个人财富为587亿美元。

那么多钱怎么花呢?他和夫人商量,创办了一家基础资本为240亿美元、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的穷孩子做些善事。在此基础上,比尔·盖茨还准备在有生之年捐出他几乎所有的财产。

看看,比尔·盖茨所赚的钱最终还是通过某种方式回归到了社会上,他自己并没有消费多少。他得到的只是一种成功的标志,一面世界首富的“流动红旗”。

老板拥有资本流动的自由

从经济学理来说,谁冒的风险大,谁就应当做老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属于一种降低风险的合理制度。

老板的自由不仅在于奋斗的结果,更在于其奋斗的过程。正如岑安滨所说的那样:“把一个公司从小弄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上学成长。那种感觉,和按部就班坐办公室是无法比拟的。更何况,创业成功了还会带来个人财富的飞速增长,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凭胆量岑安滨勇当老板

20世纪80年代末,岑安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以后,留学美国纽约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之后便在美国奥林巴斯公司担任图象处理系统的项目经理。

这是一个舒适的职位,可是岑安滨对此却不满意。他说,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生活的同时,“自己就可以给自己算命”——在今天就能预测自己65岁时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岑安滨最终选择了自己创业。

一个待遇优厚的公司白领放着不做,偏要自己创业,读者中的许多人恐怕无法理解。凭什么?岑安滨的回答是“第一是胆量,第二是胆量,第三还是胆量”,目的就是为了超越自己、超越人生。

创业是有风险的,说是冒险也不过分。但是作为一名男子汉,一生中有过创业的经历,即使失败了也是一条好汉,照样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坚强的人。当然,成功了更好。

风险和冒险相伴

从美国公司出来后,岑安滨创办了一家咨询网站,为美国一些企业制作网页,为国内同行提供技术咨询。后来他觉得这些技术简单了一点、“不够刺激”(今天的他认为当年自己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所以在1996年回国,凭借100万元风险投资和朋友一起成立了速达公司。他觉得,在美国的创业机会虽然很多,但那毕竟是一个成熟市场,对手都非常强大。相对而言,在国内的机会以及成功概率要比美国大得多。

一开始的创业并不顺利。当时虽然美国的互联网业已经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岑安滨看好的翻译软件却在美国市场上到处碰壁,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苦恼之中,美国管理软件之王斯考·库克的创业故事给了他有益的启示。

10多年以前,斯考·库克是p&g公司在加州的销售经理,他看到当会计师的夫人做账非常辛苦(虽然已经使用上了软件管理,但是还不够理想),便根据自己的想法,争取到了一笔风险投资,成立了一家intuit(直觉)公司。现在,全球已经有了600万家企业用户,公司主打的quick books软件大受欢迎。

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998年,岑安滨借鉴斯考·库克的管理思想,结合中国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企业的特点,搞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速达2000管理软件。

岑安滨和idg的周全先生一起带着这个“抄袭”来的软件去拜访师傅斯考·库克,被证实为既实用又不同于quick books的软件,从而对岑安滨以及他的速达软件留下了良好印象。在随后的交往中,岑安滨终于争取到了斯考·库克在资金、培训、技术、经营等方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和合作。

凭借这个管理软件,岑安滨和他的创业伙伴邹其雄站稳了脚跟,在风险投资以及斯考·库克的引荐下,先后引进了9个世界级大股东,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美元。

经过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在企业管理软件这个新领域,速达已经和用友、金蝶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呈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繁荣局面。这位速达软件技术(广州)公司董事长自豪地说,速达的目标是做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领头羊。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