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崛起,有其必然性。我们应该从时代要求出发,来加以理解和探索。
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伟大成就,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是世界经济市场化,并且正在形成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
就时代挑战而言,我国只有在绿色经济中争取主动,才能迅速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强国富民,对世界作出较大贡献。
具体地说,绿色经济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
绿色gdp,考核政绩的指挥棒
在我国,只要一谈到考核,人人都会联想到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无论是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指挥棒是“分数”),还是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是“gdp”),都是如此。
指挥棒的存在,当然有弊端,但同样也有优势。只要指挥棒设计得好、指挥得好,就能取得目标一致、行动统一、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推动绿色经济方面也是这样。如果能在考核政绩中引进绿色gdp指标,并把它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考核绿色gdp已经尝到苦果
过去我国不重视绿色经济,gdp指标中也不包括绿色经济成分,以至于各地在招商时“捡到篮里就是菜”,环境污染的代价十分严重。
2003年5月,本书作者在接待一名老同学带队的某县政府招商引资代表团时,私下问对方:“你们那种鬼地方,凭什么吸引人家去投资?”对方不设防地曰:“政策!”——原来,他们的优势是专门动员那些在大城市里由于污染严重而呆不下去的企业,迁到他们那里去。他们那里天高皇帝远,又有地方政府罩着,所以“政策”很优惠。
与其说这是“引资”,不如说是“引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竭泽而渔。
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着两大危机:一个是外部生态危机,二是内在生存危机,两者结合,就构成了当今绿色经济兴起、绿色经济学产生的直接导因。
这种生态危机,如果说是不考核绿色gdp造成的结果,实在有些冤枉。因为这真的不是“不考核”的结果,实在是“不重视”、“不作为”的后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事情明摆着:当一件事情不纳入政绩考核范畴时,它的重要性就无从得到体现,官员们的重视程度也就打了个大大的折扣,甚至阳奉阴违。
我国著名绿色经济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思华介绍说,最近20多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一个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空前阶段。
据报道,199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48万亿元,而没有计入成本、对资源与环境的浪费破坏却合计高达21.54万亿元。这表明,生态成本超过gdp的2倍多。即使扣掉许多项目,要说生态损失相当于gdp,也是不夸张的 1。
问题够严重了吧?这表明,我们的gdp完全是建立在资源耗费基础之上的;如果从绿色gdp角度看,完全得不偿失。
从整个现代产业经济、整个国民经济的绿化看,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方面,直接从事生态生产与再生产所形成的生态产业的迅速崛起,应当而且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发育成主导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传统的三个产业和现代知识产业的绿化步伐,这是产业结构调整转换与优化升级提出的战略任务。
核算和考核绿色gdp还需探索
不难看出,把绿色gdp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就能比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不过,由于绿色经济这门学科的历史很短,理论还不成熟,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所以,核算和考核绿色gdp都还处于实践阶段,在这方面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但毫无疑问,应该尽快缩短这个过程,以充分发挥它在政绩考核中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
福建省曾经从三次产业划分角度,对该省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计量测算,从而得出了三次产业中绿色经济、准绿色经济、非绿色经济的总量和比重,其结果是:该省2000年第一产业总支出为1037.27亿元,其中绿色经济总量为589.74亿元、准绿色经济总量为329.82亿元、非绿色经济总量为121.71亿元。第一产业中绿色经济比重占56.86%、第二产业中绿色经济比重占25.71%、第三产业中绿色经济比重占85%,当年全省总产值中绿色经济比重占37.6% 2。
这个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绿色经济本质和现状,尚待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于绿色gdp的呼唤,并不是简单地去改变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而是要改变经济行为本身、探索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强调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关于这个问题,本书将在最后一章专题阐述。
绿色奥运,数字中国战略决策
提到绿色经济,不得不提绿色奥运和数字中国。2008年夏季将在我国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三大理念之一就是“绿色奥运”;数字中国,将各级政府、组织、乃至个人搬上网络,大大提高了决策智能化、信息公开化、办事效率化程度。
绿色奥运创造丰厚的环境遗产
绿色奥运的内涵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丰厚的环境遗产。
2005年4月2日,首届“绿色中国迎奥运”环保公益活动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全国28个省市的100万名环保志愿者,也在不同地区展开不同的主题活动,共同预热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
“绿色”之所以会与“奥运”联姻,是因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精神内涵。“绿色中国迎奥运”活动,正是为了在我国进一步融合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精神。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负责人表示,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每年都要开展以“绿色中国迎奥运”为主题的环保公益活动,并逐步扩大参与范围,形成人人争为“绿色奥运”做贡献的社会氛围。
在绿色奥运精神鼓舞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10多个省提出了建立生态省的绿色战略。尤其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绿色经济已经在我国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涌之势:蓬勃兴起的生态省、市、县(区)建设热潮;如火如荼的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活动;相继问世的“绿色北京”、“绿色浙江”、“绿色西部”、“绿色东北”、“绿色长三角”等绿色战略工程项目;绿色中国论坛的成功举行;全国首届生态省建设论坛的问世;首届中国新型工业化(绿色工业)发展论坛的适时召开;首届中国长江三角洲财富论坛的及时诞生;中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论坛的面世;中国市县绿色形象建设论坛的孕育;中国(国际)智业论坛暨绿色琼海投融资项目洽谈会的油然萌生,以及循环型社会构想的提出、环保彩票的酝酿出台……无不昭示着绿色经济的滚滚洪流正在涤荡全国,并日益“绿化”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从而构建出绿色中国的基础框架 3。
绿色经济大有可为,并且必将主导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绿色经济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数字经济,如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奥运等,其中,数字城市是数字中国的基石。所谓数字中国建设工程,是指将政府、产业、资本以及全世界的有关高新技术成果整合起来,创造出来的一种项目合作机制。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智能化委员会主任张瑞武认为,数字城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概述 4:
①城市政府决策智能化,这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
②城市办公自动化,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治本之策。
③城市远程业务网络化,这是“数字城市”普及的一种体现。
④城市规划模拟化,这是优化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
⑤城市社区网络化,这是未来生活方式的必然需要。
⑥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电子化,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⑦交通管理自动化,这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必由之路。
以数字北京为例,自从1999年数字北京的概念提出后,北京市政府上网工程就全面启动,至今该市90%以上的政务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各委办局等147个单位在首都之窗网站上建立了网点。
这一趋势在全国已经成为普遍潮流。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部门及大量的商业服务机构甚至个人,都拥有网站。而中国绿盟工程成员单位则拥有强大的专家阵容,能够为数字城市建设解决诸多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从而为建设数字中国发挥独特作用 5。
绿色工程,环境就是资源财富
绿色经济主张可持续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作后盾。振兴绿色经济,必须树立现代的、全面的科学发展观,即绿色生态文明发展观,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
绿色工程是绿色经济的一部分
绿色工程是绿色经济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绿色工程,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就会浮于形式,甚至连形式也没有。
在我国,一个由社会各界众多单位和部门共同关注、支持并参与运作的社会化大型项目工程——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包括可持续发展品牌工程、知识发展战略样板工程、中国经济后现代主义、绿色文明时代标志工程、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绿色中国建设工程),于2001年11月8日正式组建,它以“振兴中国绿色经济、实践知识发展战略、绿化中国经济结构、创立绿色经济理论”为宗旨,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如绿色经济学家魏谷所说,中共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作为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道路,即绿色经济道路。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上,最能统一思想,并且便于实施 6。
绿色工程依托资源创造财富
一提到绿色经济,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种草种树、环保绿化等方面上来。其实,这种认识有着很大局限性。
绿色工程通过聚焦生态环保综合资源所推展的系列项目,基本上可以涵盖人们对常规绿色的认识层面,如生态农业、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也就是说,中国绿色经济工程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环保经济工程。
例如,北京市密云县作为首都“绿色心脏”,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为绿色资本产业化运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独特条件。因此,我国第一个绿色经济产业园区在密云组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以密云全境2227平方公里总面积为绿色经济战略示范园区,依托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的资源优势,在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率先实践绿色资本运营理论,创建北京绿盟控股集团公司,整体开发园区项目,运作标准化、模式化绿色上市公司,首先创立了中国绿色资本运营模式。
绿色经济产业园区由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学校、巾帼绿园、中华养生园、奥运绿色度假村、绿色城镇项目工程合体组成。
通过运作系列项目工程,创建绿色经济开发模式,作为绿色经济产业化运营的示范样板在全国各地普及推广,实现了绿色资本的规模化运作,扩大了密云境内的招商引智力度和范围,营造出了中国一流的绿色环境、一流的度假休闲胜地,为振兴中国绿色经济作出了独特贡献 7。
因地制宜,创建绿色经济强市
我国幅员辽阔,有600多个大小城市。所以,绿色经济、绿色中国首先应当从绿色这60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着手,通过创建绿色经济强市,最终实现绿色中国。
必须指出的是,在采取这一措施时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事实上也不可能一刀切。这方面的对策主要有:
处理好绿色产业与污染产业的关系
在我国,实行绿色经济、推动绿色产业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决不是小问题,也不是表面问题,它的背后实质上反映了各种利益纠缠和矛盾冲突,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所以,要建设绿色强市,首当其冲的是要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正确处理绿色产业和污染产业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主要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要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经济结构。
二是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脚踏实地,不能幻想一蹴而就。
三是要遵循补偿原则,保证经济结构调整的利益和成本能够在不同群体和地区之间公平分配、负担。
四是要充分发挥各种公共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在调整经济结构时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应当采取宏观政策推动绿色经济
推动绿色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支持。当然,这种领导和支持主要应当是宏观方面的,也就是说,主要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来加以促进和限制,要学会用市场的办法管理市场经济。
这方面的对策主要有:
一是要通过制定政策,积极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二是要建立绿色经济组织、绿色基金,对因为采取环保措施而影响经济效益的企业给予补偿、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
三是要对绿色产品开发实行政策倾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绿色产品。
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和严格查处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
企业应当采取微观对策实施绿色经济
呼应政府的宏观政策,企业应当从微观层面采取具体措施,实施绿色经济。企业是实施绿色经济的主体和主力军。离开了企业的具体努力,绿色经济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方面的对策主要有:
一是要转变传统的生产和设计理念,大力开发绿色产品。企业是干什么的?是生产、销售产品的。所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品牌,应该成为企业树立形象和品牌的方向。
二是要转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大力实施绿色营销。要注重把消费者需要和企业利益、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尤其是在节能耐用、低污染、不影响身体健康、包装回收方面下功夫。
三是要选择绿色分销渠道,进行绿色促销。要积极创建绿色品牌,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扩大这方面的知名度,以品牌打天下。同时,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实行绿绿联合,共同拓展市场。
四是要积极实施绿色管理。要设立专门的绿色管理机构,监督和管理绿色营销、分销的实施和发展,负责绿色服务包括咨询、维修、废弃物回收、绿色产品促销奖励等工作。
1 刘思华:《解读绿色经济》,2004年4月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网。
2 刘思华:《绿色经济:21世纪的经济主题》,2004年2月10日中国创新网。
3 《绿色经济主导中国未来——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专访》,2004年3月9日中国贸易报·领导与决策周刊。
4 《绿色经济主导中国未来——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专访》,2004年3月9日中国贸易报·领导与决策周刊。
5 同前。
6 《绿色经济主导中国未来——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专访》,2004年3月9日中国贸易报·领导与决策周刊。
7 《绿色经济主导中国未来——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专访》,2004年3月9日中国贸易报·领导与决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