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绿色经济 §【现状】

绿色工业生产和绿色农业生产合称为绿色生产,也叫清洁生产。

世界工业发展史表明,无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还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都是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经济发展的。可以为此佐证的是,美丽的泰晤士河,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黑水”、“死水”。正因有这些令人心悸的前车之鉴,才会有《京都议定书》的签定。但遗憾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在沿袭这些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 2。

那么,我国的情形又怎么样呢?我国的绿色工业生产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绿色工业,初现工业共生体系

所谓绿色工业,是指实现清洁生产的、生产绿色产品的工业。具体表现为: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时,能够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自觉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平衡。其实质是减少物料消耗,同时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将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于一个园区内,通过对工业园区进行综合管理,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保护所在地区环境,这种形成生态工业园区的做法,现在十分流行。尤其是一些特殊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更加明显。

例如化工行业,这本来就是一个极长的产业链。上个环节产生的剩余物,如果没有下游拥有,就会成为“三废”;如果有下游产业衔接,“三废”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了原料,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循环经济。

绿色工业园区的由来

绿色工业园区也叫产业生态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等,是指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园区内生产链和生态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生产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少甚至实施0排放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区建设的革命性变革 3。

绿色工业园区最早、最著名的雏形,是丹麦的卡隆堡工业园区。卡隆堡在首都哥本哈根以西100公里,是一个只有2万居民的工业城市。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的火力发电厂就开始改变传统运行规律,把一部分热量送到附近的炼油厂,从而形成“热电联产”。

从此以后,该市的主要企业就开始相互之间交换“废料”——电厂向炼油厂和药厂等供应水蒸气,多余热量供应一个养鱼场,鱼塘的污泥回收作肥料;炼油厂过量的高硫瓦斯被加氢脱硫回收硫磺,成为一家硫酸厂的原料,并把清洁的瓦斯卖给电厂,节省了煤炭;电厂用石灰将本来要造成污染的烟道气中的硫脱除,产生硫酸钙直接卖给墙板厂代替石膏;电厂的飞灰等废物,被用于筑路和制造水泥 4。

如此一来,在整个卡隆堡工业园区内就自发形成了一种“工业共生体系”,既减少了资源消耗,又让废料得到重新利用,全面体现了环境和经济优势。

从此以后,产业生态园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美国,它的发展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还专门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如何将产业生态园区从理论模型引入到具体实践中去。1997年,美国已有15个这样的产业生态园区项目规划。与此同时,在加拿大、荷兰、奥地利等国,也有类似规划 5。

绿色工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即绿色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工业化的唯一出路,而生态工业园区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在我国,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广西贵港开展了全国第一家生态工业园区试点;2001年5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为国际示范区,要求在整个“十五”期间基本建成生态型工业园区,各项环保指标都要达到或超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区)的指标 6。

截止2005年末,我国已经设立了17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它们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另一类是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前者试点行业主要集中在制糖、造纸、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通过各系统之间中间产品、产品和废物的相互交换,使园内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低到较低水平、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后者主要是对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工业园区,以及新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区等 7。

在此基础上,目前我国正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试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确立的8个试点省市分别是:辽宁省、江苏省、盘锦市、日照市、义马市、鹤壁市、贵阳市、武威市 8。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目的是要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工业共生体系。

绿色发展,企业崛起必由之路

绿色工业生产虽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可是,绿色生产理念却正在形成。不过,这种理念的形成是被逼出来的。

这是因为,持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生产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国、第三大贸易国,堪称世界奇迹。取得如此巨大成绩的背后,是我国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工业化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绿色工业生产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2005年6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第七届绿色中国论坛发表演讲说,回顾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经过了一波三折 9。

20世纪50年代,我国采取的办法是学前苏联,走的是一条低就业、低消费、高消耗、自我封闭的重工业模式。结果怎么样呢?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少、资金短缺、劳动力资源丰富,再加上政治动荡,这条路很快就走不下去。与此同时,日本从百废待兴中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

所以到了80年代,我国开始了第二波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追求资本生产率、利润最大化,可是却忽视了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损失。结果又怎么样呢?我们现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可同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源损耗最严重的国家——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多倍,劳动生产率却只有它们的几十分之一。

就这样,我们不得不进入第三波发展战略——绿色工业化道路,这是痛定思痛后的唯一选择。

因为建国50多年来,我国人口已经从6亿增长到了13亿,增加了1倍;可是由于水土流失,可以居住的土地却从600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了300多万,减少了一半。当我国人均gdp还只有400~1000美元时,就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达3000~10000美元时才出现的严重污染。如果按照这种情形发展下去,15年后,当我们的经济总量翻2番时,污染负荷也会跟着翻2番!

决不能等到环境污染严重了再治理

前面已经提到,世界工业发展史表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有人说,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也趁现在多赚点钱,为将来治理环境污染创造条件,非要以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来要求自己呢?

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就好比有病在身,重要的是先治病养病,而不是等赚够了钱再去看病。否则等到病入膏肓时,谁也无力回天了。

之所以说不能等到环境污染严重时再去治理,有这样3条原因 10:

首先,我国的工业化起步太晚。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他们一边发动工业化,一边积极进行海外扩展,早就把世界市场和资源瓜分完毕。他们经济起飞所支出的资源环境成本,同样早就已经分摊到全世界头上。可是当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时,我们的环境资源成本已经转移不出去了。

其次,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太差,人均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只有欧美国家的百分之几,根本没有实力和别人拚消耗。这就是说,发达国家能够在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解决环境问题,可是我们却支撑不到那一天。估计我国人均gdp在3000美元时,环境危机就会挟裹着其他社会问题提前到来,而这时候原来取得的那些经济成果,很可能根本无法抵挡。

最后,环保问题并不是和经济发展对立的,完全可以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治理环境。例如在日本,日本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我国更差。开始时,他们也学欧美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后来支撑不下去了,通过深刻反思后,走上了一条绿色崛起道路,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同时,解决了环境问题。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抛弃了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试想,中国还有什么理由要“独辟蹊径”,不通过走这条捷径来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呢?

环境消费,协调发展已成共识

绿色工业生产倡导环境消费。这种观点认为,环境也是一种资源,谁消费的环境多,谁就应当作出更多补偿,以此促使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治理污染、减少排放,保持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而这一点,也正在形成共识。

消费环境应当作出补偿

既然环境也是一种资源,那么消费环境就理所应当作出补偿。

2004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们纷纷指出,在使用环境方面,再也不能有“免费的午餐”,谁消费的环境多,谁就应当作出更多补偿——让生态补偿扩大到消费领域,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大家认为,政府很有必要让使用环境的付费,作为调节消费的杠杆,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环保产品,从而促使生产者加大治污投入、改进技术。尤其是要通过加快实施绿色gdp、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保障公众的环保参与、用生态补偿来体现社会公平、走生态科技之路等一系列新政策、新法规,来改变目前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11。

进一步促进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环境消费的要求,更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产量、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绿色工业生产的题中应有之义之一,就是要不断降能节耗。

石油化工行业历来是环境污染的重点行业。燕山石化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资源再利用;实施技术改造、实现耗能减量化;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全方位节约;走出了一条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之路。10年来,资源利用率和节能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据统计,“十五”期末与“九五”初期相比,燕山石化每吨原油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从497元提高到了1101元,增长了122%;可是与此同时,万元产值耗能却下降了55%,万元产值耗水下降了72% 12。

煤炭开采,生态环境压力凸现

绿色工业生产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尤其受到关注,可是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以煤炭开采行业为例,生态环境压力仍然很大。

制度漏洞导致管理不善

虽然我国《煤炭法》规定,我国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煤炭资源已经纳入资产化管理轨道。可是在《矿产资源法》中,却缺乏对煤炭资源产权细化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从而导致地勘单位和生产企业参与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投标的观念淡薄,竞争意识不强,探矿权人圈占地盘、采矿权人不珍惜资源 13。

由于上述因素,煤炭资源管理工作滞后,在利益驱动下,越权审批、跑马圈地、整块煤田被随意分割肢解。在煤炭资源开采中,无证采矿、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越界开采、争抢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调查表明,我国矿区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回收率为30%左右,小煤窑为10%左右,而且对整个矿床造成破坏,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严重,从而加剧了煤炭资源紧张状况。

国家开征资源税,虽然已经考虑了煤炭企业的级差收益,设计了浮动税额,可是在实际执行中,向重点煤矿征收的资源税高于国有地方煤矿、地方煤矿高于乡镇煤矿,这与它们的资源回收率正好相反。结果,客观上助长了乱采乱挖现象,无法充分反映由于资源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开采收益差别。

利益驱动疏忽环境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价格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可以说,我国煤炭市场走出低谷、形势好转,主要是受国内外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和市场需求拉动、而不是行业自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

煤炭产量大幅度上升,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煤矿以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开采的方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降低了矿井服务年限、缩短了矿区维持正常生产能力的服务年限、加快了矿井衰老报废速度、打乱了矿井正常接续部署。

更为严重的是,采空区沉降、塌陷面积迅速增加;地面设施毁坏严重;农田破坏、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加剧。

更何况,我国煤炭企业以原煤开采为主,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对原煤的深加工不足,采用的仍然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一次性粗放经营利用模式,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产生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 本案例参考了方跃等:《绿色生产走进水泥工业:三狮集团推行循环经济》,2005年12月6日浙江日报。

2 《绿色经济主导中国未来——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专访》,2004年3月9日中国贸易报·领导与决策周刊。

3 《何谓绿色工业园区》,2001年8月26日新民晚报。

4 同前。

5 《何谓绿色工业园区》,2001年8月26日新民晚报。

6 同前。

7 《我国目前已批准设立17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5年11月7日新华网。

8 同前。

9 潘岳:《呼唤中国企业的绿色责任》,2005年6月23日光明日报。

10 潘岳:《呼唤中国企业的绿色责任》,2005年6月23日光明日报。

11 《我国应走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2004年6月18日中国环境报。

12 《节能降耗促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206年2月17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13 孙立平、杜永武:《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005年9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