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说,金融市场就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
这里的金融市场是广义概念,即一切资本流动的场所,既包括货币资本,也包括实物资本,其交易对象是货币借贷、票据承兑和贴现、有价证券买卖、黄金和外汇买卖、国内外保险、生产资料产权交易等。而狭义概念的金融市场,仅仅是指有价证券市场,即股票和债券市场。
由于金融市场的这个特性,所以,小微企业如果有资金需求,自然会想到从金融市场上去寻找资金来源。相反,如果有资金闲置,也会首先想到通过金融市场来寻找出路。金融市场成了小微企业投资和筹资的重要场所,也使得小微企业的长短期资金的互相转换成为可能。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金融市场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方面还很不给力。2012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次提到小微企业,为什么?就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多次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和议案中。
现状究竟如何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利贷挤压小微企业生存空间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能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可是实际上,以追求赢利乃至暴利为主要目的的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全都是“用足政策”的。年息高达百分之二三十的比比皆是,年息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也绝非个别,几乎不可能给小微企业“优惠价”。
这样高的利率,就把小微企业逼入了两难境地:从这些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吧,根本无法承受这么高的利润水平;不贷款吧,又无法从银行正常渠道取得资金,真是“横也是死,竖也是死”。
灰色民间资本打破民间借贷平衡
小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没有必要的担保条件,所以很难从银行正常渠道取得贷款,更多地只能选择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因为能取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率,同样也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除此以外,由于民间借贷双方通常存在着亲戚、朋友和熟人关系,对方同样希望能通过自动方式帮你一把,来成全你,至少希望能促使你的企业经营正常维持下去,以低利息甚至不要利息的方式来支持你同样也绝非仅有。
可是,这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之上,那就是你的企业发展前景看好,至少也要能够正常经营得下去;否则,这种平衡的经济生态环境就会被破坏。打破这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利益驱动问题,也有政策体系问题。
例如在浙江省,2011年全省的银行存款余额为6.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1万亿,其中发放给浙江省境内的贷款余额只有3.2万亿[1]。这说明什么?这就正好说明有1.9万亿元即37%的贷款规模流向了其他省份。
单从浙江来看,一方面该省的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银行投放给全省小微企业的贷款额还不到三分之二,资金紧张就这样加剧了。
成本压力导致企业家心绪低迷
小微企业融资难使得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产品供过于求、市场销售不佳,如果业务再时有时无、员工人心涣散、劳动力成本还在节节攀高,就会迫使许多小微企业老板心灰意冷,直至产生“到此为止”的想法。
2012年杭州市工商联合会的一份调查表明,58%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形势要比2008年更严峻,只有9%认为有所改善;44%对经济景况的直观感受是“不佳”,认为“很好”为0。传统行业中有75%的企业反映2011年企业利润率下降,同时表达了不大愿意继续涉足实体经济的意向[2]。
试想,如果一位兢兢业业的企业家,辛辛苦苦地干实业,一年下来所得到的微薄利润,还远远不如隔壁老太太一年到头打麻将、轻轻松松地在家倒两套住宅赚的多,当然就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了。
如果进一步,整个社会的投机气氛比做实业要浓郁得多,自主创业不能在社会上受人尊敬、受人关注,这种局面就不太可能扭转过来。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
任何事情都是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造成的。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也有自身原因,不能全怪银行“唯利是图”。如果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稳定,财务管理混乱,再加上企业信用不佳,或者根本无法考证信誉如何,那么这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指责对方(包括银行)不放贷给你。
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也有它的难处。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银行组织体系还不能适应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也不能完全适应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这些也都是客观存在的。
对此,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制定法律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法》等得到根本扭转。例如在美国和日本,分别有十多部法律在保障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所以能看到,即使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和日本的小微企业也都没有出现融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