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醉里挑灯看剑》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有:中国士大夫的山林之趣、青山自在红、鸡足山中、佛门中的隐士、永远的楼观台、九华山礼佛记、诗中的三峡、与李白对饮、怎一个愁字了得、运河是一段乡愁、到双峰荷叶乡、游洞庭西山记、大理三塔、饮一口汨罗江等
2.08万人气 | 42.4%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全书共收各类文章33篇,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有关佛教的记述,二是山水游记,三是《张居正》创作谈。熊先生信佛,曾发愿“游遍江南访梵林”,因此他对晨钟暮鼓、名刹高僧自然是情有独衷。在书中,他不仅论及天台山、鸡足山、九华山、峨嵋山等佛教名山,祝圣寺、金顶寺、真如禅寺、东林寺、寒山寺等名刹古庙,而且探讨了有关弥勒佛、地藏菩萨的民间传说及寒山、虚云、苏曼殊、果一等高僧的言行举止。但是,熊先生不是就事论事,为佛说佛,他是借这些佛教中的人、事、物来浇心中的块垒。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许多人莫不以追逐金钱、名利为能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势利、冷漠、赤裸裸。熊先生担心“长此下去,人类必然会沦为物质的奴隶,最终丧失生存的资格”。于是,在书中,他通过介绍、议论高僧、佛陀的淡泊名利思想,希望世人破除“心贼”,实现自救。熊先生自己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并不亟亟言利,而是呼吁大家远离名利场,保持平和的心态,可见,他的确是出尘拔俗,心境澄澈,难能可贵。
2.08万人气 | 54.1%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2.06万人气 | 49.33%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2.19万人气 | 53.5%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本书是熊召政老师自2005年以来的诗作自选集。文中收纳了旧体诗歌一百余首,主要反映了作者在全国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感想。
2.13万人气 | 45.36%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作家文库系列:闲庐谈艺录》分为:文人的根器、秋天的歌手、一条文化的河,三个部分,收入了《乡愁是一次匆匆的登临》《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中国出了个晃晃叫李更》《读了明朝不明白》《绝响的楚凤》等散文。《闲庐谈艺录》适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2.11万人气 | 44.53%读者留存
熊召政 | 出版小说
审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追溯那些已经逝去的王朝,我们不难发展,每一个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规律大致相同。王朝创建者的智慧与能力,对社稷的领悟,对苍生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创立制度的动机以及管理国家的能力。 尽管从一开始,明朝就发生了制度缺陷这样的悲剧,此后又爆发一次又一次社会危机,可是,它为什么还会将政权维系长达276年之久呢?"
2.09万人气 | 41.04%读者留存
熊召政 | 人文社科
明朝首辅张居正让当代作家熊召政走进了历史,长篇小说《张居正》让作者攀上了文坛。熊召政演讲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他一向固执地认为: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家的责任。
2.08万人气 | 40.66%读者留存
熊召政 | 出版小说
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小说作品,笔触生动,领略大家风采本书描写一个酒仙、一个色鬼、一个财迷和一个气包之间瓜瓜葛葛、缠绵悱恻的曲折故事。
2.08万人气 | 52.45%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的散文集《水墨江南》,这是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7月的游记散文结集。书中还公开了作者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创作的缘起和艰辛的创作过程。
2.06万人气 | 49.58%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1979年创作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得197-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已出版诗集五部,散文集两部,报告文学集两部。其诗歌及散文获各种奖项多次。自1993始,历经十年潜心创作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一经问世,便获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被评论界誉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该书继获得湖北省政府图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及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先进各种奖项后,又于2005年4月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24万人气 | 46.38%读者留存
熊召政 | 人文社科
《熊召政:历史的乡愁》的熊召政先生的演讲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并与当下的现实紧密结合,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些演讲,都渗透了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渗透着作者的忧患意识。针对当今的社会风气,他由此提出了自己对主旋律作品的独到理解,并提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诸如这种闪现着智慧火花的观点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都是令我们深省的。
2.16万人气 | 52.59%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书稿荟萃2013年以来,著名作家熊召政“中国文化”演讲文稿近20篇,通过解读中国历史人物和经典诗文,“珍珠”串线,阐释中国文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品格和情怀,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人的忧患与焦虑、兴奋与冲动,文化竞争力与文化认同和张居正变法对当今的启示等主题。文字诙谐典雅,谈古论今,高屋建瓴,发人省思。
2.15万人气 | 43.43%读者留存
熊召政 | 出版小说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继商鞅、王安石之后厉行改革第三人,生前即见改革成效第一人。本书主要讲述了张居正在万历年间扶持幼主,创立新政,整饬吏治,梳理财政,强化军队,疏浚漕运,整顿教育,延揽人才,经过十年的励精图治、厉行改革,使万历朝成为明代276年中最为强盛的时期,最终却遭“身死之辱”的经历。本书以小说的手法将张居正一生起伏娓娓道来,展现了一幅没落王朝大小人物宦海沉浮的生动画卷,一曲末世英雄独臂擎天的壮志悲歌。
2.13万人气 | 54.75%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熊召政先生的散文写作主要集中在自然和历史两个方面。他用心灵与自然和历史进行对话,并对自然和历史加以审视和表现,并试图寻觅中国历史文化的“钥匙”。本书是熊召政先生的历史随笔集,共分三辑。第一辑主要写了历史上一些名人的故事,这些人有诗人,有僧人,也有为官者;第二辑主要写了中国的山水、花鸟等;第三辑主要写了中国各地的古桥。作者在讲史、评史的同时融入了现实生活,使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
2.05万人气 | 45.76%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熊召政诗选集:南歌》是中国当代诗人熊召政的一部诗选集,共收诗歌160则,包括《槟榔树下的少女》、《这时候在山路上走》、《阳光下,竹笛吹响了》、《背水的战士下山来了》、《端午节看龙舟竞渡》、《每天,都是他起得早》等,分别辑录于“在深山”、“瘠地上的樱桃”、“为少女而歌”、“南歌”当中。
2.19万人气 | 48.16%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本书是熊召政先生的又一本历史随笔集,描写论述了自明朝初年的刘基到末年的叶向高等15位帝王师。本书所选取的15位帝王师,大都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升沉际遇,可以看到整个明朝的发展轨迹与政治走向,亦可看到明朝皇帝们的“众生相”。他们或亲民,或祸国;或勤政事,或荒社稷。对待自己的老师们,或始亲终弃、或名倚实疏,或用其术而贬其人、或尊其人而疏其术,不一而是。
2.00万人气 | 53.44%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历史的驴友》是熊召政先生的历史散文集,共收文80余篇,分祝福中国、炎帝的力量、踏遍青山人未老和依旧的青山四辑。内容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貌的记录,有对历史和古人的追怀,有对当下文化的探讨,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了作者进取的文化追求、积极的历史观及有所担当的人文情怀。
2.11万人气 | 55.49%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本书收录了26篇随笔,包括:《佛门中的隐士》、《青山自在红》、《消失的禅音》、《僧衣葬我》、《与李白对饮》、《闲话历史真实》、《让历史复活》等
2.11万人气 | 42.79%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 《文明的远歌》为四辑,第一辑名为“烟花三月下扬州”,收录的主要是游记类散文,抒发作者对古迹的追思;第二辑名为“菩提本无树”,主要是记述游览佛教圣地的见闻和对佛教的感悟;第三辑名为“最后的童话”,主要是山水游记,陶醉在自然之大美中怡然自乐;第四辑名为“寒山寺钟声”,主要介绍所游览的庙宇堂寺。 作者文采斐然,对黄鹤楼、西湖、蓝田等许多游客和读者们观赏、游历或耳闻过的景致,生发出无尽历史追思,也道出胜地所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2.09万人气 | 43.07%读者留存
熊召政 | 出版小说
作者以生动、老辣又充满讥俏、智慧的文字,写江南美食,叹人生百味: 不管是茄子心里苦,还是炒米热心肠,也不论糖蒜有点酸,还是螃蟹爱风雅,作者笔走龙蛇,八婆八卦, 在乱炖一锅、大盆杂烩的美食美味中,描摹红男绿女 ,烘托市井万象,有人间烟火,更有世俗温暖。
2.07万人气 | 50.8%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本书是熊召政近两三年来的序和跋作品集,收集了作者的说文、谈艺、述忆之类的随笔、杂文共88篇。情真意切,性情真挚,文采动人,值得爱好文学艺术的青年好好品读,把握文艺的方向与正气,学习老一辈文人的为文与为人精神。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当代文艺复兴梦再添砖瓦。
2.06万人气 | 54.2%读者留存
熊召政 | 出版小说
本书作者是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的知名历史小说作家,擅长文字表达,行文常常简洁而到位。近年来在明史领域颇下工夫,对明朝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角度独特的剖析。本部书稿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所写的十八篇明朝历史随笔的集结,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即一个朝代,凡君子在政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则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若小人当政,则国衰民弱,生灵涂炭。作者认为明朝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乃至亡国,就是因为朝廷中君子见离,小人多如过江之鲫之故。
2.06万人气 | 50.96%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2.18万人气 | 58.45%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2.14万人气 | 50.79%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今夕何夕,九天流霞;此时何时,大地飞花。千重翠色,盈峰被野,簇拥神农故里;万方赤子,寻根颂祖,齐集厉山脚下。
2.09万人气 | 42.42%读者留存
熊召政 | 人文社科
本书是作者游历祖国山水时,凭吊古人的一本诗歌总集。诗句格调清雅,感情真挚,奇句频出,极具情怀,实乃一本现代作家古体诗集的上乘之作。本书是作者游历祖国山水时,凭吊古人的一本诗歌总集。诗句格调清雅,感情真挚,奇句频出,极具情怀,实乃一本现代作家古体诗集的上乘之作。
2.09万人气 | 45.74%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闲庐诗稿》是熊召政的旧体诗集,熊召政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历史学家,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国学及中国历史研究二十余年,作者的旧体诗更具私密性,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命历程。《闲庐诗稿(竖排版)》内容包括:从帝国大厦顶层俯瞰曼哈顿、贺康晓阳四十岁生日、记梦、谒随州厉山神农故里纪念祠、游芒砀山等作品。
2.09万人气 | 45.4%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拥抱北方:熊召政诗选集》是中国当代诗人熊召政的一部诗选集,内容分“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之五戒”、“拥抱北方”三辑。熊召政是中国当代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国学及中国历史研究三十余年,《拥抱北方:熊召政诗选集》收录的作者的新诗风格独特,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2.08万人气 | 52.1%读者留存
熊召政 | 人文社科
《熊召政:明朝大悲咒》是熊召正先生研究明朝历史的感悟、笔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诸多明朝的故事,刻画了明朝的皇帝如朱元璋、朱棣等,明朝的大臣如张居正等,明朝的读书人如王阳明、方孝儒等,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冯保等,同时还叙述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剖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2.07万人气 | 40.08%读者留存
熊召政 | 文学艺术
" 作者的童年与少年充满苦难,但“做诗”这一项活动,却给了作者许多乐趣。后来下乡当了知青,在偏僻的山村里,认识了同样喜欢做诗的一个郎中与一个木匠。他们两个人都年过五十,而作者才十七岁,但作者们很快就相濡以沫,因为作者们都喜欢做诗。这时,外祖父已经作古,作者没有继承他的高超医术,却接下了他的旧体诗的薪火。兹后,旧体诗的写作,便成了作者的一大嗜好。 比之新诗,作者的旧体诗更具私密性,也更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命历程,出于敝帚自珍的,作者就想把自己写的旧体诗结集出版,但其间因各种原因,终于得以实现,这还得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执事者金平、林文询及蔡曦等道兄的襄助。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诗作,是作者十七岁至五十二岁这三十五年间的大部分作品。作者从来都没有花整块儿的时间来写作旧体诗。集中之作,多半是茶余饭后、读书笔耕后的即兴之作;旅途上,开会时,朋友雅聚微醉之后,都是作者“做诗” 的最佳时间。作者之所以将诗集名为“闲人诗稿”,乃是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人尽管可以在俗世中忙得不亦乐乎,但心一定要闲。 这本集子前面的两篇序言,是作者的两位老师徐迟和曾卓写,作者准备出《闲人诗稿》,徐迟很快写了这篇序言,曾卓看过集中诗词后,又欣然提笔写了一篇,轮到诗集出版了,两位老师却都作古。在此,仅向他们的在天之灵表达作者的崇高敬意。两位老师都是名震文 坛的新诗大家,都是新文学的健将,对旧体诗都持排斥态度。特别是主持过《诗刊》编务的徐迟,排斥犹烈。但奇怪的是,两位老人看过作者的旧体诗后,都改变了态度,都成了 “不薄新诗爱古诗”的人了。否则,单纯的师生之谊,他们也不会写出如此感情真挚的序言来。"
2.03万人气 | 40.25%读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