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姚雪垠 | 人文社科
本卷分上、中、下三册。所写的故事时间发生在崇祯十二年夏至十四年春。崇祯十二年六月,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和十之六七的义军将士染病,明军趁机数路进攻,同时勾引义军内部叛乱,形势十分险恶。李自成、刘宗敏和高夫人等表现了巨大的勇气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内平叛乱,外歼明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2.12万人气 | 43.83%读者留存
姚雪垠 | 人文社科
本卷分上、下两册。反映的是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中旬至崇祯十七年四月上旬短短百余天里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事。李自成从米脂祭祖返回长安后,立即准备东征。正月初三,他亲率大军渡黄河,入山西,破太原,过大同,一路所向披靡,顺利抵达北京城下。当义军进逼之初,崇祯是留下或是南逃,朝廷上下意见各异,议而不决。
2.17万人气 | 44.82%读者留存
姚雪垠 | 出版小说
这是一个用朴素的语言叙述的平凡却不乏深意的爱情故事。主人公金千里是抗战时期驻军襄阳的司令部秘书,因为常去一家美国教会办的医院探病,认识了年轻的护士张慧凤,并很快发展为狂热的单恋。他给她写去第一封信,除表达爱慕之外,还希望她离开目前的狭小天地,去从事更有意义的救国工作。笃信上帝的张慧凤却把信交给医院院长,由后者代她表示了拒绝。
2.11万人气 | 57.73%读者留存
姚雪垠 | 人文社科
本卷分上、下两册。甲申年四月,多尔衮怀着独霸中国的勃勃野心,亲率大军南征。途中接到吴三桂“借兵”的来书,果断地改变路线,直奔山海关。吴三桂在两面夹击的情势下,不得不投靠清方。李自成率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兵在山海关激战方酣,清兵铁骑突然冲出,大顺军英勇拼搏,死伤惨重。李自成率败兵退回北京,匆匆登极后,又匆匆撤出北京。在退往陕西途中,大顺军又连续败绩。
2.19万人气 | 46.89%读者留存
姚雪垠 | 人文社科
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是“姚雪垠抗战作品选”的第一部作品。该书是姚雪垠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该书共分上下两卷,近50万字,真实反映了抗战初期内地爱国青年的救亡斗争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也突出体现了姚雪垠创作长篇小说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追求。
2.08万人气 | 40.68%读者留存
姚雪垠 | 文学艺术
春暖花开的时候》反映了抗战初期河南大别山下某县城的一群青年男女的抗日斗争生活。因为小说紧扣时代,贴近生活,语言朴素流畅,且成功地塑造了喻为“太阳、月亮、星星”的“三女性”,而引起广大青年读者的浓厚兴趣。小说得到茅盾和胡绳的肯定,但也受到某些人的攻击,被扣上“色情文学”、“娼妓文学”、“市侩文学”的大帽子。解放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在大陆绝版,在香港却有3 个版本不断翻印,流行于香港和东南亚华人读者中。“文革”一结束,评论界推翻了“色情”等不实之词,给予《春暖花开的时候》平反,研究抗战文学史的学者评价:它是
2.07万人气 | 44.92%读者留存
姚雪垠 | 人文社科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这年十月初,北京又一次戒严。清兵再次入塞,朝廷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崇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其精神世界的种种矛盾和性格特点得到初步展现:一方面宵衣旰食,不沉湎于酒色,事必躬亲,勤于朝政,一心想做“英明之君”、“中兴之主”,把明朝从危机和衰败中挽救出来。另一方面,他又刚愎自用、多疑善变,为六年后北京城破、崇祯自尽、明朝灭亡作了铺垫。
2.16万人气 | 44.1%读者留存
姚雪垠 | 人文社科
本卷分上、中、下三册。反映的是崇祯十四年二月至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发生的故事。李自成破洛阳之后,声势大振,几次在河南击溃和歼灭明军的主力部队,三次进攻开封。本卷着力写第二次和第三次开封战役,以及朱仙镇大战,每次战役各具特色。几十万人口的开封,百姓在数月围城中大批饿死,最后明军在秋汛时炸开河堤,洪水淹没开封,死者不计其数。
2.04万人气 | 50.14%读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