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发现童年——三十年儿童文学评论选 1997年浦漫汀与她的儿童文学研究

浦漫汀教授的儿童文学研究是全方位的,这只要看看她刚刚出版的40余万字的《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就十分清楚了。近十年来。她不顾年近古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与诚挚的关怀密切注视着儿童文学的方方面面,而且笔耕不辍,使得她的这部评论集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儿童文学在当代的发展状况,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我说“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其一是就内容的丰富性而言。所收论文与评论,凡50余篇,均为80年代以来的著述。可以分作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她1988年发表在《儿童文学研究》(第27辑)上的《略说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及其他》为代表,包括《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及其审美情趣》等其他四篇,属于对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的阐释、论述。

第二部分以《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的“童话卷导言”“小说卷导言”“散文卷导言”为代表,共10篇,是关于儿童文学各体裁及其发展情况的评析或综合论述。

第三部分是对鲁迅、叶圣陶、冰心、王统照、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黄庆云、杲向真、陈模、葛翠琳、孙幼军等15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专论。

第四部分是对《寄小读者》《神笔马良》等中国儿童文学名篇的赏析,其中包括两篇对台湾的儿童诗(《林焕彰儿童诗选》)和三部童话选本的评论。

第五部分是对格林、安徒生、科洛迪、盖达尔、斯蒂文森、泰戈尔、芥川龙之介、森村诚一等外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代表作的欣赏与评析。

综观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其知识涵盖面与信息量的宽广,理论上的有所开拓以及与创作实际的紧密结合,不仅填补了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某些空白,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是儿童文学研究者不可多得的一部儿童文学专家的评论集。

其二是就她的研究方法而言的。浦漫汀研究儿童文学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研究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做系统深入的探索,并且是以作品研究为中心与纽带,将研究、教学与创作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当代屈指可数的几位儿童文学理论家中,有谁像她那样“热衷”于编一些儿童文学选本,诸如《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童话卷、小说卷、散文卷)、《中国儿童文学名著阅读文库》、《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著》、《中外儿童文学精品文库》等。有这几千万字的作品做研究的基础,她对于儿童文学的意见就绝不是那种从概念出发或想当然的无足轻重的夸夸其谈,而是对我国的儿童文学建设(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及教学水平)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譬如,1988年,她从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简析中敏锐地看到现行儿童文学理论对创作与研究的束缚,及时提出了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并且清醒地认识到“建立这样的体系,绝非轻而易举,它需要我们多方面努力”,尤其需要“及早完成”“下列几项工作”:

“首先是整理、研究前人、老一辈的理论建树。

“其次,继续深入地开展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全面探讨和研究。

“再次,要学习、研究相近的基础学科,尤其是儿童心理学和美学。

“最后,学习、借鉴国外的创作经验、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

浦漫汀深知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个人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她从不标榜自己的理论属于什么体系,也根本无心要形成一个什么体系。她只是默默地耕作着,做着她以为要“及早完成”的那“几项工作”,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章节列表